APP下载

浅析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2022-03-27方宏萍

贵州农机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贵阳市垃圾桶

李 庆,方宏萍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日益增长的生活物质导致各类商品与日俱增,随之带来不断增多的生活垃圾。有数据显示,中国垃圾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世界垃圾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8.42%。由此可见中国垃圾的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垃圾的年均增长率,换句话说,世界每年产生约4.9亿吨垃圾,而中国每年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目前,中国城市固体废物的累积量约为70亿吨[1]。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的手段,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进行垃圾分类处置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城市垃圾围城问题,但是目前为止,成效并不显著,这些不能充分利用的垃圾,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现如今已经有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

进行垃圾分类管理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分选处理,同时还可解决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的问题。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上做的比较好,但是从我国的具体发展情况方面来看,生搬硬套国外的思想政策而不考虑中国国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要研究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对策,并且在不同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分类政策。

1 贵阳市垃圾分类现状

1.1 政策实施现状

1.1.1 相关政策

为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我省推出《贵州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17〕68号)、《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筑府办发〔2018〕10号)、《贵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2018—2022)》[2]等政策。

2018年11月27日,为加强和规范垃圾分类管理,以此提高生活垃圾的三化原则处置水平、改善生活居住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推进,贵阳市颁布并实施《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为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精神,贵阳市制定了《贵阳市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1.1.2 实施情况

2019年3月,贵阳市市政府为了引导市民能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举办了“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关于垃圾分类细则的宣传单和手册,在金华园示范小区安装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并向市民讲解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020年6月18日,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团贵阳市委共同举办了“贵州生态日”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在贵阳市选取了6个第二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小区[3]。

通过此次实地调查发现,在金华园示范小区内,有标志鲜明的分类垃圾桶,并且数量较多,位置较为密集,在每一栋居民楼下都有智能垃圾分类桶,在公园内和活动场所也都放置了垃圾桶,还设置了生态环保屋并且在不少地方都贴了垃圾分类的提示语。设有专门的宣传栏,将表现好的与表现不好的居民楼住户写在宣传栏上,起到鼓励和警示的作用,通过竞争的思想引导居民积极进行垃圾分类。

1.2 人民群众参与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情况,在示范小区内大部分生活垃圾按类分开投放,但在垃圾桶少的地方也出现了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

1.3 垃圾回收现状

截至2020年8月,贵阳市政府增加了可回收类垃圾的投放设施共计7 906个,厨余类垃圾的投放设施共计12 815个,有害类垃圾的投放设施共计1 305个,其他类垃圾的投放设施共计17 512个。

贵阳市政府在垃圾分类回收的中端处置方面,配备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收运车分别45辆、50辆、6辆和403辆。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普通地区垃圾运输车基本是一辆车,将所有垃圾桶的垃圾放在同一辆车里,并不进行分类运输,而在示范小区能发现有不同种类的垃圾运输车,将不同的垃圾分开运输。垃圾终端处理的方式大部分还是采用统一卫生填埋的方式。

1.4 调查现状

通过网上随机问卷和实地考察提问的方式,调查时间是2021年5月7日至10日,共发放了124份问卷,回收到的有效问卷为116份,收集到的基本数据如表1~表9所示。

表1 受访者职业构成

由表1可知,九成的受访者是学生,只有约一成的人从事环境相关工作或者其他工作。

表2 受访者了解垃圾分类程度

由表2可知,79.3%的受访者基本了解和很了解垃圾分类,约20.7%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垃圾分类。

表3 受访者居住周围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

由表3可知,受访者居住周围垃圾分类设备覆盖率90%以上占7.8%,垃圾分类设备覆盖率60%以下占58.6%。

表4 受访者垃圾分类意识情况

由表4可知,在受访者当中,69.8%的受访者有垃圾分类的意识,而30.2%的受访者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

表5 受访者处理垃圾方式

由表5可知,25.9%的受访者会严格按规定投放垃圾,15.5%的受访者不会严格按规定投放垃圾。

表6 受访者对垃圾分类政策了解程度

由表6可知,65.5%的受访者能了解或基本了解垃圾分类政策,34.5%的受访者不了解垃圾分类政策。

表7 受访者了解垃圾分类政策途径方式

由表7可知,受访者了解分类政策大多是通过网络新闻的报道,而通过自己主动去了解及和他人交流的途径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人只占29%。

表8 受访者居住周围垃圾处理方式

由表8可知,受访者居住周围垃圾回收时多数不会按类回收。

表9 受访者主动了解垃圾分类政策情况

由表9可知,大部分受访者都有主动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想法。

2 贵阳市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参与度低、垃圾分类意识模糊

调查结果显示,对垃圾分类,人们的参与度不高,能一直分类投放的人数约25.9%。除了网上问卷显示之外,在实地走访调查时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居民习惯将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许多贴有不同分类标志的垃圾桶里存放的不是该分类的垃圾,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大多数都不会看分类标志,图方便或者随机投放,如某些居民把废电池投入餐厨垃圾桶,把菜叶投入有害垃圾桶。

2.2 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当中,仍有20.7%的人不了解垃圾分类,26.7%的人不了解垃圾分类政策。大部分受访者虽然会有主动去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意识,但行动力不足。说明居民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思想意识淡薄,政府宣传垃圾分类政策的力度不够、普及率不高。

2.3 政策不完善、执法不严格

我国目前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的政策还处于起步时期,因此专门针对此类问题的相关法律和法规都太过于笼统,大多都只局限于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作为分类工作的重点,可是并没有将这些条款和工作进行细化,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都不强[4]。在贵阳市乃至我国,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的情况[5]。

贵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贵阳市垃圾分类市场化的工作也正在逐步推进,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虽然《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了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有生活垃圾清运处置和监督管理的职能,但是在具体落实在实处的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过程中,监管工作还是不到位[6]。

政策要求上明确提出将生活垃圾分成四大类,分别是:厨余、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而在示范小区,调查中发现,他们将垃圾桶十分简单地分成了厨余和其他垃圾,这并不利于之后的垃圾处理和回收,也将极大地造成后续分类的困难,需要更多的后期人员进行分类,反而增加了垃圾分类的投资成本。其次,垃圾桶摆放不规范、布置不合理,例如有的地方放了两个可回收垃圾桶等,智能垃圾桶还存在着停止使用的现象,给大家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2.4 投入资金不够、设备匮乏

2010年初,贵阳市政府出台了《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暂行)》,相关工作也随之启动。按该《办法》规定,居民每人每月缴费2元作为生活垃圾处理费。垃圾分类管理是公共事业,注重社会效益。但随着垃圾产量的逐年增加,投资渠道窄,主要依靠国家拨款,资金显得越来越紧缺。可见贵阳市垃圾处置费收取政策并不完整,垃圾处置费与水费捆绑收取后,造成非一户一表用户无法收取垃圾处理费用[7]。虽然贵阳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征收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实际操作的程序和步骤,但与德国和我国北京市相比,该政策的合理性显然不如上述两地[6]。

投入的资金主要靠政府拨款和水费捆绑法,实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能够带来的资金并不多,造成垃圾分类的投入资金不够,设备匮乏。除了垃圾桶以外,也缺少不同种类的垃圾运输车、监督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建立以及后续环保产业链的建设。

2.5 环保企业不健全

现如今的垃圾通常都是使用填埋的方式,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贵阳市,垃圾处置同样以垃圾填埋为主,拥有卫生填埋场5座,焚烧发电场1所。目前贵阳市垃圾分类的环保企业较少,大多数都是在拟建过程,而这些企业未能形成一条完整的垃圾回收产业链,这也给垃圾分类之后回收造成巨大的困难,工业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而生活垃圾的回收也需要专业的回收技术和企业机构。只有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才能为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利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3 推动贵阳市垃圾分类的改进建议

3.1 建立制度化机制,提高社会参与度

在垃圾分类中,可以通过以一带多的形式,树立一些榜样,选出一些代表,在这些榜样和代表的带领下,引导居民去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政策,并且设立奖励制度,积极带领居民主动去实行垃圾分类。

除此之外,发挥党员的模范示范作用,以此带动其他人参与。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充分利用“双报到”机制,发动各级职工都自觉自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来;二是组织各职工签订个人承诺书,进行监督约束、逐渐形成双向监督的机制;第三部分是通过社区居民组织议事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挥组织联系群众的广泛优势,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7]。

合理采取推广手段,以此营造环保文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依据从众心理和凝聚力的双重影响,入手打造本土特色垃圾分类文化节,并推出贵阳市的环保吉祥物和节目,潜移默化地加深市民对垃圾分类文化认同感[8]。

3.2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通过表7可以看出,受访者大多数都是通过网络媒体的方式了解到的垃圾分类,说明这种方式会更加有利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3.3 完善政策,加大监管力度

贵阳市在垃圾管理体制方面仍存在不足,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垃圾回收的程度。例如,垃圾分类设备的摆放不合规范、智能垃圾桶停止使用、摆放密度不合理、环保小屋无人值守等问题。通过监管制约人们的行为,鼓励各主体间相互监督、管理信息公开透明,确保每个环节准确无误地下达实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确主体责任,形成强有力的执法体系,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进程,增强每个企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将垃圾分类纳入立法和执法中,严格执法管理,例如过度包装、生产垃圾倾倒问题等,这有利于在源头上控制垃圾污染,减轻后续垃圾分类回收造成的负担和成本。

此外,可以增加对生活垃圾的专项收费政策,采取阶梯收费,多产生多缴纳费用的制度。这样有利于使居民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趋于理性,从源头上减少了生活垃圾。收费政策可以参照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即免征额+超额累进税率,还要充分考虑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各个环节的成本,制定科学、有效的收费标准,还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与混合投放实行差别收费率等[9]。在整个社会中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遏制废物产生、推动资源再利用、防止随意丢弃垃圾,倒逼居民们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10]。

3.4 增加社会资源支持,重视设施建设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就对资金支持时长要求更高,光靠国家的财政资金支持来发展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是缓慢的,不是长远之计,需要从其他方面寻找可行的资金支持。鼓励私人企业加入垃圾分类产业的建立、垃圾分类设施的完善、垃圾分类技术的创新。

3.5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

垃圾分类回收的目的就是将垃圾充分利用,以此来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在回收利用这一环节,有产业化的企业去利用垃圾、生产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不然垃圾分类会半途夭折,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生活垃圾处置市场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回收市场;清运和处理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周边市场。目前,贵阳市引入环卫市场机制之后,基本上只是在主城区形成垃圾清运和处理的市场,对于生活垃圾处理市场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相关市场,在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和技术市场也尚未形成一个完整产业[6]。这些都是要先制定相关的建设计划,然后在有资金投入后逐步发展起来。

4 结语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是一个持久战,而非一朝一夕,垃圾分类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人们应该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政府也应该建立其完善的法律政策、建设配套的垃圾分类设施,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共同参与,全社会都应该共同携手,共同奋进新时代,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贵阳市垃圾桶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夕阳下的鸟影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可拆分的分类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