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2022-03-27刘荣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习惯课文

刘荣华

钱梦龙老师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当下,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这句话恰中肯綮地说出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学得无趣,以至于课堂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效果低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以资同行评鉴。

一、认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都堪称经典,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沉积,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的不朽载体。文言文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提高读写能力,提升文学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借鉴先哲的经验智慧,获得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明确初中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重积累、理解和感悟,轻语法。

三、文言文教学必须改变呆板的译读方式

古语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在教学中宜采取诗词歌会、接龙打擂、编演课本剧等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其朗读热情,培养学生自觉记诵品鉴文言文的学习习惯。

(1)点燃热情,激发欣赏文言文的兴趣:①课前收集诗文相关资料,借景生情。例如,学习《出师表》这篇文章前,安排师生一起观看《三国演义》或电视剧片段,让学生走进历史去体会诸葛亮的初衷,从而激发学生朗读和欣赏文章的兴趣。②朗诵品读激发感悟。学生面对古文,普遍有云山雾罩、昏昏欲睡的感觉,究其根本是学生普遍觉得文言文语句艰涩难懂,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学起来倍觉觉吃力。无味则无趣,是学生对文言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奈。教师必须设计不同的教学场景,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才能打消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的态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像诗词大会、擂主争霸、分组抢答等教学方式学生喜闻乐见,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成效显著。③知人论世讲故事。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穿插介绍相关人物的生平背景,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学习《陋室铭》时,可介绍刘禹锡不畏权贵、勤政爱民的事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画面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于是加深了对作者傲岸不俗的品格的认同。④曲折设问激发兴趣。“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也是这样,直截了当的问题调动不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那就不妨换种问法。比如学习《愚公移山》时,可以问“愚公九十多了吗”、“遗男多大了?”,“这么小年纪就去移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探究课文寻求答案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词义,实现了教学目标。带着问题读文章目标明确,效果明显。但是应注意设计问题要契合学生知识认知水平,做到巧妙设疑。⑤积极评价,激励引导。朗读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并鼓励其继续探索,在教师积极引导下使学生该项能力不断得到强化。笔者多年来在课堂上选出了多名诗词大咖、最美朗读、背诵达人等,自己也被学生戏谑为“帽子工厂”,但是被表扬的学生无不热情高涨,对文言文由不喜欢到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各种“达人”新人辈出。

(2)重视诵读,读出滋味:①明确诵读要求。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练诵读文言文,朗朗上口時,其情其景其境立现。②让诵读贯穿整个课堂。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本身蕴含着美妙的韵律,鲜明的的形象,美好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应让诵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品味文章的多重美点。首先是初读课文,应侧重于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了解文章大意。范读、齐读、自读、竟读轮番上阵,不亦乐乎。其次是研读阶段,要着重于把握课文结构、内容、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可采用跳读、精读、配乐读、角色表演读等形式。最后是品读感悟,对课文中浓郁之处和精华部分必须反复吟咏,从而领悟文章的精妙要义,此时可采取感情朗读、品读、反复吟诵等方式领悟文中美情、美景、美境。③入情入境诵读美文。叶圣陶先生把感情朗读叫做“美读”,巍巍高山,洋洋江河,龙吟虎啸,盛景无限,充分发挥读者想象力务求与作者心灵相通,抑扬顿挫,浅吟低唱,激昂处如波涛澎湃,柔婉时似溪流淙淙,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间使文章如出自己之口,如发自己之心。

(3)注重积累,培养良好诵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习惯。”笔者以为教学初中文言文须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借助工具书预习的习惯。要做到诵读准确、流利、有感情,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积累字词,读时才能字正腔圆,朗朗上口。

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直接将字音等记在字词上,圈点知识点,课文边角处记录补充重点词义。诵读时则可随时参照纠正,抑扬顿挫之间方可渐入佳境。

课后梳理知识的习惯。归类梳理文言词句,使文言文知识系统化,逐渐内化于心,那些艰涩难懂的古文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美味佳肴。

养成拓展阅读的习惯。事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以根据文言文不同文体适时为学生补充相关文章的拓展阅读,佳妙处诵读积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读通课文、读懂文意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通过品读精读感悟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是重要的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教育,不断增强其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些经典文化在日积月累中终会内化为学生优秀的精神品格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文言文习惯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习惯
上课好习惯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好习惯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