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尔伽美什》与《山海经》中洪水神话的结构对比

2022-03-27邢璐璐

民族文汇 2022年3期
关键词:山海经

邢璐璐

摘 要:从《吉尔伽美什》和《山海经》中洪水神话的浅层结构来看,巴比伦和中国的洪水神话故事结构相似,但其故事走向的不同意味着其后的深层结构的不同。两种不同的指向下是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的不同。

关键词:《吉尔伽美什》《山海经》洪水神话  人神关系

洪水神话主要表现洪水灾害曾对人类造成的灾难,人类一面记载流传以警示后代小心应对,一面又试图以神话的方式对这种人力所不可抗的自然现象做出解释。《吉尔伽美什》和《山海经》中都提到了洪水神话,这说明洪水在人类的早期生存中影响巨大。在《吉尔伽美什》中,乌特纳比西丁受神指引躲避洪水,在洪水中幸存并获得神力,最终得以永生。在《山海经》中,禹则受命于神治理洪水,历尽艰辛,成功治水,最终得以救世。从结构主义视角来看,这两部古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故事逻辑、话语语境与价值取向,体现了先民们对人神关系和世界起源的朴素思考。

一、两部古籍中的洪水神话及表层结构

《吉尔伽美什》的第十一块泥板上记载了乌特纳比西丁洪水神话。这是一个由第三者叙述的神话,它主要讲述了众神之王恩尼尔要利用洪水来毁灭人类,水神恩基为拯救人类而传下了灌溉等知识,使得他们不蓄洪水,掘土放流,疏浚河道。众神之王恩尼尔得知后,就释放了更大的洪水来灭绝人类,但水神恩基安排乌特纳比西丁搭建船只,就此保留了人种和草木。洪水消退后,乌特纳比西丁为神献祭。恩尼尔原本为人类没有灭绝而生气,但在众神的劝说下,选择谅解,并为乌特纳比西丁祝福并奖励他永生,从此世界和平。该神话中的关键情节如下:神用洪水毁灭人类——神警示人——神帮助人类——人得以绵延——世界恢复和平。

《山海经》的《大荒北经》篇、《大荒南经》篇等都记载了洪水神话。洪水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散于各个篇章,结合上述几篇,该故事主要讲述了共工的臣子相繇所到之地皆会变为池泽和溪流,这是洪水的起因。后又有鲧未经天帝的同意,盗取息壤来堵洪水,被天帝派遣的祝融杀死。鲧死后诞生了禹,天帝就命令禹来治理洪水。禹杀死相繇,并成功抑制了洪水,使其疏浚流泻。这是洪水治理的经过。至此,对于洪水事件本身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在《山海经》中是以禹的儿子启诞生作为结尾,并在其中点明了禹的真身是熊,具有半人半神的特质。该神话的关键情节如下:相繇用洪水危害人类——鲧盗取息壤以堵洪水——神杀鲧且派禹治水——洪水得治——(禹被尊为大禹)。

这两则神话的表层结构大体相同,即最初平衡——平衡被打破——努力恢复平衡——建立新平衡。具体而言,它们所遵循的故事结构为:神人初始平衡——神发动洪水——神帮助人类——建立新的平衡。在高度相似的表层结构中,两则神话有着诸多的共同点。一是,洪水是由神发动的。在原始社会,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较为有限,无法解释这些不可控的自然灾害,就把它想象成是神的发怒,或是凶神的作怪。二是,洪水神话虽是神话却来源于现实。考古人员曾在乌尔发现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间的洪水堆积,在青海循化县积石峡附近发现公元前1920年左右的洪水堆积。这说明洪水神话是有现实依据的。但是这两则神话也存在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意识深处的文化差异。一是对神的态度,乌特纳比西丁洪水神话强调信仰神、依赖神、服从神,而大禹治水神话则强调敬畏神、依赖人。两者对待神的态度的不同,表明了以乌特纳比西丁为代表的巴比伦人仍处于蒙昧的状态,而以大禹为代表的中國人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二是,英雄人物的塑造,乌特纳比西丁与大禹虽同为救世,但前者是自己个人的幸存,整个过程中都依赖于神的帮助,人物形象扁平;后者是集体的存活,且在整个过程中都体现了自我力量的强大,救世的经过也叙述的比较详细,人物形象十分饱满。

二、深层结构:人神的割裂与统一

《吉尔伽美什》洪水神话中的深层结构主要突出人神的割裂。洪水的发生是神对人的不满,而乌特纳比西丁的得救也依赖于神的帮助,洪水消退后就第一时间向神祭祀,洪水的彻底消退也依靠神的宽宥,而其神力也是由神所赋予的。乌特纳比西丁只是借着人的身份去承载神的意志,毫无人的自由自觉性,这其中神的诸多参与,看似是人神关系的密切,实则恰恰是人神地对立与分割,神和人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神对人生杀予夺,而人无从反抗,只能顺服,最后就归结为人对神的绝对信仰和依附。

《山海经》洪水神话的深层结构主要突出人神的统一。在中国原始时代的背景下,人和神往往混同,走向统一。这一点从中国人的创世神话中就可窥见一二,如盘古开天辟地、伏羲与女娲生人繁衍等。再到相繇以水危害人间,鲧和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里的主人翁都是兽首人身,或为人首兽身,其实就是人和神的统一体。因而在这一洪水神话中,禹成功治理洪水,就可以被认为是人的胜利。即便有更高的“天帝”的存在,对这些神进行管理,但是这里的“天帝”往往是威严和公正的象征,其目的在于引起众神的敬畏,同时也是引起人的敬畏,在这一语境下神和人又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统一。另外,在禹的带领下人们积极地开山掘土,疏浚河道,泄洪放流,最终拯救了自己。这一过程是人自我力量的体现,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突出了一种“人定胜天”和“事在人为”的积极思想。

两部典籍中的洪水神话的深层结构,一个凸显的是人神的割裂,一个则指向人神的统一。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割裂和统一都只是有所偏重,总的来看,两点在各自的洪水神话中都有所体现,因而这也展现了一种人神之间既割裂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

参考文献:

[1]巴比伦史诗与神话/赵乐牲,译.吉尔伽美什[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方涛译注.山海经[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山海经
《山海经》全形图
《山海经》全形图
《山海经》全形图
《山海经》全形图
《山海经》全形图
《山海经》全形图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美轮美奂古画卷,神异灵怪山海图
山海经夫诸
《山海经》中的奇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