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急诊点位总体布局探究

2022-03-26陈宇轩史凌微

上海城市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点位步行城区

陈宇轩 史凌微

摘要:急诊部在应对日常急诊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城市中的分布和可达性将深入影响医疗救治在城市层面的高效性和时效性,并对城市合理分配有限医疗资源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研究上海市急诊机构总体分布的基础上,通过POI点位爬取和ArcGIS缓冲分析等方法,结合不同尺度步行范围分析急诊布局影响范围和布局合理性。对上海急诊机构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提出加强急诊资源整体系统配合、加大交通连接方面的建设以及注重医疗资源分布均衡合理性等建议措施,对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院布局;急诊部;15分钟生活圈;GIS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2.02.004

一、绪论

急诊医学在给市民带来高超治疗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急诊医学和急诊部的依赖程度。随着当前城镇化人口不断激增,以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进一步追求,带来了医疗机构负荷过重以及医院拥挤不堪等现象。这一方面与医院管理和工艺流程设计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城市布点规划有一定关联。急诊部作为承担检查、抢救、留观、养护等多重功能的科室,与院前急救和院内重症监护形成三位一体的应急医疗服务体系EMSS(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对于不同程度的伤患者从事发地到急诊部之间的转运,当前我国城市大多采用类似英美模式作为院前急救的主要手段①,同时通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输作为配合,其对于城市急诊机构的分布以及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连接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医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国内前列,但市民对于急诊急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循环系统造成的死亡率已位居上海市民致死率榜首,损伤中毒等其他涉及急诊急救的致死病因也排在前列②,这给城市在及时救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流行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城市在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对于医疗健康层面的重视正日益增长。上海是较早提出15分钟生活圈规划的城市之一,其中对于建设和优化15分钟生活圈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设施配套和城市交通提出了设想,同时对于社区健康设施的配置和定位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救治环节,城市急诊机构在与接诊患者的接口关系和布局位置方面目前较少有研究。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入手,对于当前急诊系统的城市社区布局方面做探索,分析上海市在急诊设施布局和市民可达性、便利性等方面的现状。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主要以上海市16个城区作为研究范围,并对中心城区和郊区做比较研究③。研究对象主要以院内急诊机构为主,包括上海市设有急诊部的二级以上医院,以及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本文的研究数据大多来自官方公布的信息,其中关于经济人口等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市政府公布的数据信息,包括各区行政区面积、医疗机构总数、常住人口和老年人口等;对于医疗机构数据来源,主要在通过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爬取的数据基础上,与上海市官方公布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以及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做核对筛查,去除无用和过时信息后,最终确定研究对象名单。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POI地理信息点爬取和ArcGIS缓冲区分析等。首先,运用网络爬取相关工具,以“急诊”作为关键词对上海市范围内的POI地理点位信息进行数据爬取并获得数据,再结合官方公布的二级和三级医院信息对数据进行筛查核对。将官方公布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址信息与上述急诊医疗机构地址信息进行合并,通过百度地图逆地理编码服务获取点位经纬度信息,再通过ArcGIS进行POI点位的定位得到全市分布。之后文中的数据分析,包括百度地图步行导航和ArcGIS缓冲区分析等,此处不作赘述。

三、上海市急诊构成与分布情况

作为参与城市急诊急救救治的主要机构,上海市急诊机构在构成上主要隶属于不同等级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在医疗机构配置上遵循三级网络布局,即以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当前上海市医疗救治的主要承载机构。[2]本文分析的上海市急诊机构(急诊部、急诊科或急诊室)则附属于这三类主要医疗机构中。根据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全市开设急诊的医疗机构共有105家,急诊床位近5000张。[3]根据上文提到的研究方法,本文在通过网络爬取工具爬取了以“急诊”作为关键词的点位数据后,结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于全市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于2021年公布的官方名单数据做核查筛选④,最终确定119个急诊医疗机构POI点位⑤,其中二级医院急诊部点位共49个(其中37个属于综合医院),三级医院急诊部点位共63个(其中43個属于综合医院)。除了上述二级和三级医院点位,上海市还设置有共2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⑥,作为市区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为全市医院机构承担补充和分级的作用。

将上述急诊机构的地理POI点位进行经纬度查询并结合ArcGIS确定其地理分布,按照三级急诊机构网络等级的排列,我们可以得到图1所显示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知,目前绝大多数三级医院(包括三甲医院)急诊部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郊区基本上每个城区至少设有一处;二级医院急诊部数量虽数量相对较少,但同样较多集中在中心城区,郊区同样基本保证一区至少设有一处;数量最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遍布全市各区,虽然在中心城区分布密度最高,但在地理位置上较为均衡地照顾到各区范围。将上述急诊机构做数量统计,按照各区分布情况整理出最终结果(见表1)。整体而言,上海市各个等级医疗机构急诊机构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密,主要优质急诊医疗资源也分布在中心城区,全市分布按照等级划分层次渐进梯度有序。

在将城市主要交通系统与急诊机构点位进行叠合后,可以发现全市急诊机构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较为紧密。本文试图通过将上海市急诊设施与全市地铁系统(地铁线路和站点)、公交系统(公交线路和站点)以及城市主要道路系统叠合,探寻其连接关系和程度。从图2可以看出,三级医院急诊部与地铁系统联系紧密,与各地铁站点距离不长,尤其是代表优质医疗资源的三甲医院急诊部。根据数据统计,上述点位到达就近地铁车站平均步行距离约为760米,平均耗时约为12分钟⑦,均处在理想范围内。二级医院急诊部在中心城区与城市交通系统连接较为紧密,在郊区则连接较弱,但依然可以被公交系统和道路系统覆盖和连接(图3、图4)。而社区卫生中心与交通系统的连接性相对较弱,但考虑到其主要覆盖邻近社区,市民选择通过步行到达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理轻微急诊症状的较多,而选择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远距离到达的较少,因此也较为合理。

由于城市医疗机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人口密度分布规律,因此进一步分析上海市各区急诊机构POI点数与各区面积和常住人口的关系,以便更加清晰地反映医疗设施的分布公平性情况。[4]此外,考虑到全市老年人口一般是使用城市急诊资源较多的人群,[5]因此对于各区老年人口也予以考察。根据显示的结果可以发现,上海市急诊机构POI点分布在各区面积和人口分布方面的相关性有所差異。首先,上海市急诊机构POI点位分布在地理面积层面分布差别性较大,出现中心城区密度较高而郊区较低的现象。其中较为核心的地区,例如黄浦、静安和虹口区的每10平方公里所拥有急诊机构POI点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区(表2)。然而,在人口密度分布层面,上海市急诊机构POI点位出现了较高的均衡性,各区的差异并不明显。可以看出在每10万人口急诊机构POI数和每10万老年人口急诊机构POI数值中,其标准方差分别为0.37和5.50,均小于每10平方公里急诊机构POI数计算的标准方差7.59(表2)。

四、上海市急诊机构与地铁站点连接情况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于医疗机构的可达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城市弱势群体和处于所谓“医疗荒漠”区域的市民,[6]在选择就医交通方式时主要借助公共交通工具。依据上文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作为城市配套资源相对集中和丰富的区域,在急诊医疗机构配置方面较郊区密度高,档次也较好。对于郊区市民选择前往中心城区急诊医疗资源方面是否便利,上海市公共交通在连接急诊医疗机构方面是否能够抵消地理分布带来的不均衡性,值得深入探讨。因此,本文进一步对上海市急诊机构点位与公共交通中的地铁系统连接程度进行分析解读,并将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作对比分析。

借助百度地图导航工具,将中心城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部作为目的地,将就近地铁站点作为出发地,统计市民在就医“最后一公里”过程中步行的距离和耗时,来判断城市地铁系统与医疗机构急诊部的连接程度(图5)。总体上看,中心城区二级以上医院急诊部与地铁系统连接较为紧密,基本上可以较为方便地通过地铁系统到达医疗机构急诊部,其中就近地铁站点距离急诊部平均步行距离大约760米,平均步行耗时大约12分钟⑦。市民在选择搭乘地铁系统前往中心城区医院急诊部时,从出站到入院的过程中平均耗时不长(15分钟以内到达的急诊部占到75%),整体便利程度较好。而与之相对的郊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部则在耗时和步行距离上都显著增加,有部分急诊部由于距离地铁站点远超一般步行合理距离和耗时而未被列入。可以看出,一方面上海中心城区综合医院急诊部较上海郊区在与城市地铁系统联系更加紧密,市民选择城市公共交通前往中心城区综合医院急诊部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上海市公共交通在缓解市内急诊机构地理分布不均匀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对有限,客观上造成了中心城区与郊区在急诊机构可达性方面的不公平性。

五、上海市急诊点位缓冲区分析

15分钟生活圈对于城市社区在基础设施步行可达性方面提出了要求,因此对步行范围的考察决定了配套设施在社区层面尺度下的可达性结果。在上文对上海市急诊机构点位的分布以及与地铁系统连接程度进行分析后,进一步对各区的急诊机构点位在特定步行范围下的区域覆盖情况做研究。通过使用ArcGIS缓冲分析工具,将市民前往急诊设施的路径过程简化成以急诊机构POI点位为圆心,以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进行面积测算,并与该区总面积做占比分析⑧。根据《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的规定,将15分钟步行距离设定为1公里,按照社区步行耗时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0-15分钟、20分钟以内和30分钟以内,[7]并对应缓冲区半径距离分别为1公里、1.33公里和2公里。

使用ArcGIS将急诊机构POI点位缓冲区域与上海市区轮廓以及中心城区范围做叠合如图6所示。同时计算出16个城区急诊机构POI点位在不同步行时长下范围的面积占比并与中心城区做比较,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根据表3数据可知,二级以上医院急诊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心城区的步行缓冲面积虽然在绝对值方面部分小于郊区,然而在占比方面则远远大于郊区。部分中心城区在小于30分钟步行范围内的缓冲面积占比,甚至达到了95%以上,例如,黄浦区(二级以上医院急诊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99.9%和99.95%)和虹口区(二级以上医院急诊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96.59%和99.91%),这也使得上海市中心城区成为急诊机构步行便利度最大的区域(见表3),某些城区基本实现了急诊机构步行30分钟全覆盖(图6)。

上述数据表明,上海市虽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选址和数量上较为均匀,但是在二级以上医院急诊部的设置上则相对偏重中心城区。此外对于面积较大的郊区,即便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急诊点位,却难以获取和中心城区相似的步行覆盖率,造成了郊区大量社区与邻近急诊点位距离过远的现象。当对全市急诊步行覆盖率进行总体计算后发现,急诊点位步行15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以内的范围仅分别为13.17%、20.60%和37.66%,而这些区域以外的社区居民在前往急诊设施方面较为困难,并且基本依赖于机动车(包括救护车)和公共交通的输送。因此,目前全市急诊医疗资源的分布距离上海市15分钟社区医疗健康层面的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1]其面向社区居民的步行便利性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借助数据爬取和ArcGIS等工具,分析了上海市急诊机构POI点位在全市和各区的分布情况,同时对急诊部与地铁站点的连接性和步行范围覆盖率做了量化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急诊医疗资源在分布上呈现中心城区较密,等级较优的特征,而上海郊区急诊医疗资源相对较疏且等级较弱;在人口分布层面,上海市急诊医疗机构的分布相对考虑了各区人口密度情况,在各区人均享有量方面较为合理;中心城区医院急诊部与城市地铁交通联系相比于郊区更加紧密,可达性更高;当前仍有较多城区在急诊步行可达性方面较弱,其急诊机构的步行覆盖率和与社区的连接度仍需提高。

在得出上述结论之后,根据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对上海市以及其他城市在急诊医疗资源配置和分布上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推进和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

现阶段我国三甲医院的资源占有率过大,而基层医疗资源往往难以发挥有效分流作用。市民在选择接受急诊急救服务机构时自主选择性较强,[8]往往将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作为优质治疗的代名詞,在心理上较为依赖。此外在我国大力推行医疗分级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地方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依然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在维护成本和维持运营等方面困难重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城市需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医疗分级诊疗建设和分级管理模式,在政府监督和调控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灵活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并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投入,缓解当前大型综合医院急诊部人满为患和资源过度占用的问题。

2.加强城市急诊急救整体体系的建设和均衡发展

不容忽视的是,城市急诊急救工作能够得以有效开展,与背后一整套急诊急救系统的正常运作是分不开的。我国目前正大力开展健康城市的设计和规划工作,尤其是对于当前疫情管控和救治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这其中城市整体急诊急救体系的日常维护和运营使用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上海市为例,政府对于城市急诊急救系统的配套和多个机构的协作,以及城市急诊急救规范化流程指导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规划和实践工作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多部门多系统协调配合资源共享,使得城市整体急救工作开展有所成效。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当前以上海市为代表的我国城市在急诊医疗机构分布公平性和社区可达性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城市医疗系统与其他各方面系统的连接配合程度,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通过建立健全城市急诊急救系统,打造不同层级的急诊医疗服务网络,填补当前城市在资源布局和成本维护等方面的空缺。

3.合理规划设置医疗机构,提倡社区尺度健康生活

此外,在合理规划城市急诊医疗资源的同时,还需加强在社区尺度方面的可达性等人性化建设。城市管理和规划者在考虑交通系统与城市急诊医疗系统相连接的同时,还需重视打造市民就医“最后一公里”的环境品质和人因体验,在满足基本15分钟就医生活圈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舒适和人性化的就医路线和环境营造做出努力,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缓解急诊患者因病情造成的双重压力,以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外,以上海市为首的多个城市在打造步行15分钟便利生活圈的同时,也需合理提倡和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包括步行在内的城市健身运动,积极倡导市民参与健康城市活动,以减少对机动车出行的依赖。

4.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医疗服务和救治的信息一体化

当前国内正积极开展医疗机构网络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地理分布较远和交通连接较差导致的急诊机构可达性差等问题。通过使用包括互联网云智能医疗服务在内的线上医疗咨询和治疗服务,患者可以忽略地理和时间等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提前将病况上报给救治机构并获得病因和进一步治疗的指导。

注释:

① 英美模式院前急救是指,对于急诊急救患者在进行必要现场急救处理后,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治疗,特点是将伤患者带往医院治疗。

② 2020年上海市卫生健康统计数据,https://wsjkw.sh.gov.cn/tjsj2/20210426/eb18f046dea54e129bd3acb3dfbc95cc.html。

③ 上海市中心城区指上海市外环线以内区域,包括黄浦区、徐汇区外环以内部分、长宁区外环以内部分、静安区、普陀区外环以内部分、虹口区、杨浦区、浦东新区外环以内部分、闵行区外环以内部分、宝山区外环以内部分及嘉定少部分外环以内部分。本文中的郊区则指闵行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以及浦东新区的外环线以外地区。

④ 上海市二级医疗机构、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http://wsjkw.sh.gov.cn/fwjg/20180815/0012

-61976.html.

http://wsjkw.sh.gov.cn/fwjg/20180601/0012-55891.html。

⑤ 这里的点位数量,指的是在百度地图爬取过程中的所有地理点数量,而不是上海官方公布的医疗机构数量。因有的医院设置有分院,另外一些医疗机构未设有急诊部,因此点位数量与实际公布的医疗机构数量不完全一致。

⑥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http://wsjkw.sh.gov.cn/fwjg/20180601/0012-55892.html。

⑦ 具体方法通过百度地图步行导航获取步行时长和距离。

⑧ 面积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上海统计年鉴http://tjj.sh.gov.cn/tjnj/20210303/2abf188275224739bd5bce9bf128aca8.html。

⑨ 关于印发《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http://wsjkw.sh.gov.cn/zxghjh/20211022/50bb0973811b44469af11e55bd983e95.html。

参考文献:

[1]上海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上海社区15分钟生活圈规划导则[Z].2016.

[2]金忠民,陆圆圆,申立.超大城市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研究:上海的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20(2):20-26.

[3]上海人大.关于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情况的报告[EB/OL]. (2021-02-07)[2022-01-25].http://www.spcsc.sh.cn/n8347/n8407/n8815/u1ai227441.html.

[4]刘璐,王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市发热门诊空间分布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20(2):87-93+98.

[5]余珮珩,陈奕云,汤坤,余梦颖.基于年龄结构的综合医院分布的空间公平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0(3):56-62.

[6]刘影,郭莉,刘倩,江杜梅.公平视角下的城市医疗荒漠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住区,2020(5):60-67.

[7]徐璐.上海市基本医疗机构分布空间公平性度量[J].规划师,2016,32(S2):24-29.

[8]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关于改善上海市三甲医院急诊室拥挤现状的提案[EB/OL]. (2016-01-25)[2022-01-29]. https://www.sh93.gov.cn/node933/n4253/n4281/n4290/u1ai1911639.html.

The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City of Shanghai

Chen Yuxuan,Shi Lingwei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Shanghai 200041, China)

Abstract: Emergency department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responding to situations such as routine emergency care and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heir distribution and accessibility in cities will deeply influence the efficiency and timeliness of medical treatment at the city level and play a key role in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imited medical resources in cit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range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ayou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by crawling POI points and combining with ArcGIS buffer analysis in a macroscopic study of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and then combining different scales of walking range. This paper elaborates and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at the city level, and also provide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other cities in strengthening the overall system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ources,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connections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Key words: hospital distribution; emergency department; 15 minute community life circle; GIS

■責任编辑:王明洲

猜你喜欢

点位步行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机器人快速示教方法及示教点位姿变换的研究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机器人点位控制速度规划算法选择策略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垂直面内建立基线的特殊点位高程测量法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2013年全国将建成440余个国家空气监测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