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紫砂“至尊壶”的创作及评析*

2022-03-25

陶瓷 2022年2期
关键词:蟠龙龙纹饕餮

恵 平

(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 江苏 宜兴 214200)

目前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龙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所熟知的中国“龙”,其艺术特征是在明清时期才固化确定下来的,在此之前有很多“龙”的形象是超出现在一般认知的。在早期的器物装饰中,饕餮纹与龙纹是两大主要题材。早在殷商时期这两种纹样便早已出现,不过饕餮纹发展到西周晚期时,逐步被龙纹所取代,龙的图腾真正意义地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只是这种“龙纹”与我们当下所熟知的龙有着很大的不同。

紫砂“至尊壶”的创作便是汲取了古代青铜器上的装饰龙纹以及饕餮纹等风格元素,以一种粗犷、简洁、气韵威严的外形特征表现出中国龙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并将这种内涵深度地融入到紫砂壶的结构之中,为当代紫砂壶的造型注入新的活力。

1 紫砂“至尊壶”的创作源流

从现代出土的各类青铜器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曾经诞生过十分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青铜器的发展曾一度繁荣,这些青铜器上保存完好的各类装饰纹样更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瑰宝,从这些装饰纹中,我们甚至可以一窥数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状态。在古代青铜器上曾广泛出现过饕餮纹和龙纹,这其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对于动物的认识及独特的表现手法,从饕餮纹最初广泛的祭祀服务,到逐渐被凸显王权礼制的龙纹取代,隐含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变迁,而因祭祀而生的饕餮纹也极大的影响了龙形的样式,并在最初就奠定了宏大的气韵和不容侵犯的威严,这也使得后来皇家为了彰显权威,更自然地选择龙来作为自身的代表,龙形的装饰也就天然的继承这样的气质。

在古代青铜器中,表面的浮雕装饰造型复杂,浑铸与焊接工艺的应用使得龙的造型甚至可以不再局限于器物的表面,游离于器物之外,半浮雕甚至悬空的龙形装饰不由的让人惊叹工匠的智慧和他们的技艺,紫砂“至尊壶”的创作参照了这点,在结合传统紫砂壶造型及装饰中的龙以外,还借鉴了经典的“龙柱”的艺术形式,将生动和简洁融会贯通,在继承传统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极为大胆的创新。

2 紫砂“至尊壶”的造型及制作

紫砂“至尊壶”(见图1)的造型有着自身特点,其身筒为一个立直的圆柱结构,壶肩宽阔且平和,身筒和壶肩处有明显过渡,壶肩与壶底上下呼应,壶面内凹进两者之间,平直的壶面构成了一个带有铸造感的筒形设计。

图1 “至尊壶”

壶肩与壶颈以暗接法过渡,略微升高形成一个简洁的壶口,圆压盖自上而下完全覆于壶口,壶盖的边缘做了与壶肩相似的浑角处理,这就使口盖与壶肩、壶面之间构成了层次递进的关系,而在壶盖的盖面上则进一步延伸了这种造型结构,壶盖表面以薄泥片镶接再一次垫高了盖面,并在中央处再设一层钮座,三层圆圈线条如同波浪一般展开。

在壶盖的中心处塑柱钮,这枚壶钮与一般的高柱钮相似,根部略粗,向上逐渐变细,钮顶开孔贯穿整个壶钮和壶盖,与一般柱钮不同的是,这枚壶钮上有着显眼的蟠龙装饰,蜿蜒的龙身缠绕在钮身之上,浮雕状的装饰让壶钮显得与众不同并独具特色。

从上到下的造型制作中,可以说是一环套一环,以中央的气孔作为原点,长柱钮、壶盖表面的装饰圆圈,壶口、颈之间的过渡,再到平肩到壶面之间的过渡,最后落在壶底,层层的圆形圈线如同水波一样扩散开来,其造型所透露出的意蕴显然与作品的主题“龙”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在制作中,圆形的钮柱相当简单,只需要将泥料搓成一根圆柱,再用刀切去两端,取所需要的长度,不过仅如此是不够的,壶钮制作的难点是在于对于气孔的制作上。长长的高圆柱钮并不完全是实心的,其中间有气孔,但由于壶钮的纵深过长,会造成气孔的通气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加高了壶钮的高度,且壶钮的外部还要加上额外的蟠龙装饰,这就使得壶钮本身的重量过大,将会极大的增加壶盖中央的负担,制好后使用时也会由于重心上移而实用性不佳,所以必须对壶钮做轻量化处理,在开孔的同时,从壶钮根部开始,用鳑鲏刀进行镂空处理,将钮身做薄,这样可以在内部提升了气孔的通气效率,同时减轻了壶盖整体的重量。

壶钮外则的蟠龙装饰则可以参照青铜浮雕上的样式,以贴塑配合镂雕的技艺仔细的塑造出龙鳞,龙爪等特点,并通过控制贴塑龙的姿态表现出蟠龙绕柱升出水面的艺术效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能够呼风唤雨掌控江河湖海的龙王,其翻江倒海的艺术加工不知凡几,关于游龙的塑造有着可以充分借鉴的地方,而在这件作品上,蟠龙绕柱缓缓升腾之势,便被生动的制作了出来,结合壶钮上龙的动作,壶盖表面那一层一层的圈线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水有波纹,且波纹富有规律,一圈圈的增大,同时水自高处往低处流淌,水还有一定的粘性,水流的表面光滑如镜,这些特性都呼应了紫砂“至尊壶”对于壶身的造型处理,整个壶如同被水流包裹一般显露出自身轮廓,自然而顺畅的将龙的尊贵威严,那种掌控水的神兽呈现在世人眼前。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在紫砂“至尊壶”的壶流和壶把的制作中也始终贯彻了全器的创作主题,通过使用紫砂壶经典的“龙吐水”造型,用一种经过简化的龙的轮廓,进一步凸显龙与水之间的关系,笔直的壶流,转折的方把,都可以视为龙身与水的一部分,前后之间围绕着龙的形象,简繁同立,作品将人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集中到中心的蟠龙柱之上,“龙”就确确实实的成为了整个器物的核心。

在全器的制作中,线条的流畅度是最为关键的,壶流和壶把的线条将龙的外形轮廓化,减少了不必要的装饰,并将龙角与经典的壶把融合,反向运用壶把带飞的技巧,使龙首的造型与壶把自然结合,间接的同壶流达成微妙的视觉平衡,这样局部而细致的塑造是整件作品制作成功的关键。

3 文化主题的诠释

龙柱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建筑,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其开始被统称为“桓木”,由于古代的“桓”字与“华”读音相近,所以慢慢的就被读成“华表”。在我国的北京天安门前就保留了这样一根“华表”,其上有蟠龙,顶部有蹲兽,这头蹲兽名为“犼”,由于“犼”的头永远望向皇城的方向,所以与至尊的皇帝产生了联系,在“犼”之下是龙柱的本体,古代帝王是龙的化身,是天下的“至尊”,在传统的吉祥文化被广泛流传,在开放的今天,这样的文化含义早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其隐含的内容包含了悠久历史所带来的文化趣味,吸引着人们去探究作品造型背后的故事。这样一来也就间接达到了创作者诠释作品文化主题的目的,文化和趣味,艺术创造与呈现,自始至终是这样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幻想中,一方面龙柱的威严与神圣能够通过作品有限的呈现,另一方面艺术性的表达更吸引人们探究造型背后的文化内容,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综上所述,古老的神话传说,鲜明的历史印记是永不褪色的艺术养料,紫砂“至尊壶”充分利用每个人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以一种简洁流畅的形式塑造出来,给予更多人一个探究历史文化的窗口,这便是紫砂壶创作的魅力所在。观赏紫砂壶的魅力,更蕴含了创作者创造紫砂壶的魅力,两者一体两面,皆是紫砂艺术最为令人喜爱的地方。

猜你喜欢

蟠龙龙纹饕餮
登鄂州江上观音阁
陆游的“一字师”
瓷器上的龙纹
饕餮吃掉了春天
它就是饕餮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记忆中的年味
五月星空的饕餮盛宴
饕餮一夏 珍馐巡礼
浅谈元青花龙纹三式在器物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