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育云建设及应用研究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探索

2022-03-25何心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线上教学

何心

摘 要:在区域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区域教育城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方式方法,努力建设一支理念先进、能力提升、有效掌握“云服务”技术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教学质量,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实践共同体;线上教学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求,推进区域教育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城乡教师课堂教学与教研水平,近年来,鸡西市在区域教育云支撑下组织开展区域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

一、研究背景

鸡西市中小学城乡间和校际间优质资源发展不均衡,农村课程资源相对匮乏,师资队伍薄弱,研修方式单一,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2012年,教育部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鸡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力求抓住区域综合试点契机,用信息化手段,破解区域教育发展难题。2013年起,鸡西市以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快速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从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推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二、研究内容

通过区域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问题研究,探索区域教育城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方式方法,努力建设一支理念先进、能力提升、有效掌握“云服务”技术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教学质量,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加快鸡西教育现代化步伐。

三、主要工作

构建区域教育云平台,形成互联互通云服务体系。2015年,鸡西市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全部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全市中小学师机和生机比例达到1:1和6:1;开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空间18万多个。建设鸡西云教育服务中心,将全市各类教育应用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统一认证,集中管理,共建共享。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相衔接,符合我市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形成“标准统一、全面覆盖、互联互通”的市县区校四级教育网络,形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高效、应用广泛”的教育信息化格局。

建成鸡西教育云平台,建成教育数字资源开发中心和优质资源库,整合共享优质网络课程及配套资源,促进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汇聚,完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开通“同步在线课堂”,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依托鸡西教育专网,开通“在线同步教学视频系统”,让全市中小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网络课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开展优质教育资源推送活动,地处偏远、师资力量薄弱的鸡西市麻山区英林学校的师生,利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系统与鸡西市第一中学进行“同上一节课”活动,实现了与市内名校同上一节课的愿望。

鸡西市师范附小、鸡西市铁路小学、虎林市八一红军小学、虎林市宝东中心校等学校纷纷结成城乡帮扶学校。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的教师和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同听一堂课,“面对面”互动交流,实现“零距离”对话,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推动了城鄉、校际间教学互动和优质资源共享。

虎林市第五小学、第三小学、实验小学、逸夫中学,与哈尔滨市南岗区虹桥一小、天津市静海区实验小学、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二中、密山市蓝天实验学校等区域外学校进行学科教学、空中研学、教学研讨、同课异构等主题活动,使地处边境的虎林师生通过区域互通互联“听名师授课”、拓宽学习视野,提升学科素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18年,在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中,虎林市教师代表展示了基于同步课堂开展网络同步研修工作经验。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全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以制定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规范为引领,以信息化综合应用能力考核为保障,实施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员培训计划和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推进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每年支持农村薄弱学校加强信息化教学应用,全面提升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20年3月,鸡西市信息中心被确立为教育部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单位。鸡西市区域内50多所城乡学校组成教研共同体,建立30个网络研修共同体,38个学科互动交流共同体,组织开展区域性“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式教研”活动,把基地校常规教研活动迁移到网络平台上进行,开展校际间教、学、研互动活动,有效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教研能力。

鸡东县教育局利用直播课堂、专递课堂、线上研讨等方式丰富城乡间教师研修途径,形成线上线下互相推进、互为补充的城乡教师沟通交流体系,促进乡村教师能力提升,推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广泛开展区域性“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式教研”“学科会诊指导”“网上示范课”“网上协作研讨”“网络专题讨论”活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推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有效提升区域网络研修活动质量。

建立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试验学校,实施师生角色转化、课堂互动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形成了“学生课下学习、课上解决问题、当堂测试评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新模式,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学科研修共同体、名师工作室等网络学习环境,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而形成教师间、校际间学科集体备课的研修新模式,实现“共性与个性结合、分工与合作明确”的网络集体备课特点。

如今,在鸡西,每天每所学校都有一节优质课在“高清录播教室”录播上传,全市所有教师的教案、学案、课件和练习题全部被搬上云空间,教学实现公开化、可视化;德育工作从墙上的口号,变成了家长网络空间中的一张张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形式多样的师生、生生、家校活动的精彩照片,师生间的情感近了,家校关系密切了。

教育信息化应用正改变着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一个都不放弃,让鸡西城乡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已经成为现实。通过区域教育云建设及应用研究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探索,基本形成互联网支撑服务体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互联网+教育”结构体系。

教育信息化,犹如一股春风,正润泽着边疆城市每一名学生的心田。“把教育的目光,照射到每一寸土地,让每一个学生,拥抱教育的温暖和力量。”这是鸡西教育人,在互联网时代,励志前行的教育梦想和不懈努力的教育担当。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空间线上教学
高职英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工艺美术设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探索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考核之研究
论本科教学中传统教学与网络学习空间结合的重要性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