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开放式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2022-03-25王秀贤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开放式语文教学

王秀贤

摘 要:语文作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门学科,对于人的启迪和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对于单一课文的阅读教学,不少教育者都有所研究并总结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笔者所研究的则是基于相同主题的单元阅读教学,力图通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开放式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模式。文章所阐述的模式可供广大教育者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开放式;主题阅读;语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阅读教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苏联的教育学家凯洛夫和叶希波夫的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组(组织教学)—复(复习旧知)—新(传授新知)—巩固(巩固练习)”阅读教学模式,在这课堂教学模式的这四个环节中,“传授新知”是中心环节,教师要讲深讲透,字词句段篇要面面俱到,“组织教学”和“复习旧知”也为这一环节做准备,“巩固练习”即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的新知。它具备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科的性质和文章的价值,注重字、词、句、段、篇的讲读、理解,重视复习旧知,巩固新知。低、中、高各年级的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里掌握该学科的知识。教法简单,易操作,也适用于应试教育。

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代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指出:“传统教学设计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这样的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因此,要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端正教育指导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传统阅读教学的利与弊,破除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记忆而轻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重优生而厌差生;重应试而轻实践、轻素质培养的片面教学思想,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把授知、育能、育德、益身、益心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二、构建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单元阅读教学,是把相同主题或体裁的文章进行整体阅读,从而掌握此类文章的写作和表达的知识。

笔者参与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主持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近两年来,笔者一直在对阅读教学进行探索,打破教科书的课文排列顺序,以相同主题文章为一单元,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并在课文学习之后集中进行1~2节单元主题阅读课,成功构建了开放式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三、案例分析

(一)课文导读,回忆学法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语文教学而言,它同样具有现实意义。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教学时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也无益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其实,事物有它自身的规律,一旦认识并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律,那么问题就必然会迎刃而解。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向学生讲授学习方法及规律性的东西。

北京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有四篇游记。其中以《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最具游记特点。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先后介绍了大会堂正门、大厅、宴会厅……文章学完之后,师生一起总结了游记的写作方法,即:

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回忆课文内容,有意引发学生对游记写作方法的回忆。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整个知识链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二)自选方向,自主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之一,在世界园艺史上堪称奇迹。在这一阅读环节中,笔者为学生准备了拓展阅读材料《颐和园》一文,介绍这篇文章的借鉴意义(即如何选择拓展阅读材料)。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每天都在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阅读是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积累素材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因此,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渴望提升写作水准的人来说意义深远。“针对这篇文章,你又打算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从何种阅读角度进行阅读呢?”这是阅读前笔者留给学生的问题。

进行阅读的方法有很多,阅读的角度也有很多,不同的阅读者会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从不同的阅读角度对一篇文章进行解读。就一篇文章而言,对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等宏观内容的探究都可能成为这一环节研究的方向。爱因斯坦说:“读书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追求而有所舍弃。”

教学中,给学生7~10分钟时间,自主探究,并得出探究的结论。有的学生用略读的方法总结了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并大致分了部分;有的学生用勾画圈点读书法对文中的重点词句作了批注;也有的学生用生疑发问读书法解决了部分疑惑,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衡量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重要的不是要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会调控到下一个重点解读环节中。

(三)二次阅读,微观把握

寻找阅读教学的门道,以一条清晰的操作程序组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与深刻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门径“入境”,不断用新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使思维活动或朝前,或向后,或单刀直入,或迂回曲折,发展思维的求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避免因教法的单一化、程式化而造成的思维定式。

就游记教学来说,笔者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还是提醒学生自主选择要重点探究的微观问题:体现游记的特点、写作特色、重点详略、怎样做到详略……为了使学生的研究更深刻、更大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即:走进文本的对话方式。

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和阅读客体(作品)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我们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对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无疑会更加深刻。

广泛深入、合理有序地进行阅读教学已经成了语文学习的新方向。我们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因为我们知道对于文章微观内容的把握,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传统的教师讲析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的作文往往较为空洞,或者像记流水账一样。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单元拓展微观阅读,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

(四)自主交流,共享收获

学生通过两次阅读,既宏观把握和微观阅读之后,对《颐和园》一文的理解就较为深刻了。在交流讨论环节,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同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达到思想共享的目的。萧伯纳说:“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大家交换之后各自拥有两个思想。”交流、讨论、共享、增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走进阅读超市,自主阅读交流

教师把学生带进阅读超市,学生在这里可以自主选择想要阅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分别是:《松坊溪的冬天》《鸟的天堂》《林海》等六篇游记。要让学生自己去接触、阅读文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感悟、理解文本,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学生按照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配合各篇文章,还有相应的一些阅读思考问题,如自主学习结束,学生自由组合交流阅读体会和收获,教师在全班同学小组交流结束后,安排全班交流。拓展阅读探究同一文章的同学之间的交流非常热烈,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感受到学生思想的深刻性。

四、结语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其中所传递出来的自主与开放、感悟与提升应该是最大的亮点。教师“主导”,变成教师“辅导”,当我们给了学生一个充分自主选择、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得最充分,也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开放式语文教学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