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留学生培养机制初探——以梧州学院为例

2022-03-24

大众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梧州留学生

陈 佳 何 希 陈 聪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留学生培养机制初探——以梧州学院为例

陈佳 何希 陈聪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高等教育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地方高校顺应新形势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自2016年以来,梧州学院开始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积极探索留学生培养机制。文章主要从梧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留学生的工作概况出发,总结在留学生培养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学校现有“新工科”建设的举措,提出完善计算机类专业留学生培养机制的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计算机类专业留学生;培养机制

引言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同年秋,习主席又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8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大舞台。截至2021年6月,中国已同145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但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各国应该加强“一带一路”对接合作,继续走团结合作和开放融通之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共同促进疫后经济复苏。

为促进各国人民互联互通,来华留学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合作和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部分。从数据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已成为来华留学学生中的新亮点[2]。为促进来华留学生在各国人民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各部门相继出台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等文件,不断规范和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目的在于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特别是在疫情推动数字化技术更为广泛地辐射到各行各业的形势下,“一带一路”共建需要更多能够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文从现阶段梧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留学生培养的概况出发,总结近几年在留学生培养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梧州学院现有“新工科”建设的举措,以培养国际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导向,探讨面向“一带一路”计算机类专业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促进留学生的个人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把握发展机遇。

1 梧州学院招收“一带一路”留学生的概况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梧州学院适应形势发展,大力开拓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工作,开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从2016年到2019年,梧州学院先后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制药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单独开班,采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共招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约200名留学生。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梧州学院留学生的招生工作受到一定影响,2020年以来未能招收新的留学生,且原来招收的留学生大部分已返回各自国家,导致部分留学生因为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完成学业,出现了一些学籍变动。截至2021年6月的数据统计,梧州学院在册的留学生共有115名。因疫情原因,现阶段国外的留学生仍无法返校,只能参加线上教学活动,而部分专业的留学生在校正常参加各项线下教学活动。

2 计算机类留学生培养的基本情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来华留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成为梧州学院第一批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专业之一,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3~6年弹性学习年限。为留学生授课设立专班,采用全英文教学。从201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到2019年,本专业共招收来自11个国家的68名留学生,成立了全英文授课教学班3个。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的教师们积极承担留学生教育工作,主动对接学生,先后为留学生开设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近20门专业课程。截至2020年9月,已有第一批13名留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学学位。

经过这几年培养留学生的实践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积极投入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步建立了面向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机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的专任教师们参考本校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留学生的生源情况,精心设计了面向“一带一路”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不同年级的多个留学生班级的教学工作能够按计划正常开展。

(2)逐步建成了一支具有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视野和理念的师资队伍。本学院的各专任教师积极承担留学生的培养工作,精心准备全英文授课,完成了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及毕业设计指导,推动了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育国际化发展工作。

(3)逐步形成了对留学生加强人文关怀的育人特色。从教师们主动提出并积极组织与初到校园的留学生会面,为他们介绍学校和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到大力联系梧州本土企业和事业单位为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再到为留学生教学班配备中国学生担当助教辅助专业课学习,以及为留学生提供就医、购物之类生活方面的协助,师生们各尽所能为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留学生中收集到的信息总体来看,他们对自己留学来到梧州学院学习这个专业表示满意。

这几年,梧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留学生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发现地方高校在“一带一路”共建背景下培养计算机类专业留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值得大家进行探讨。

3 计算机类留学生培养存在的不足

3.1 毕业率不理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学校第一批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专业,最初招收的留学生人数最多。学习期间,部分留学生由于个人原因中途转学或退学,或因违反纪律被开除,留学生人数有所减少。留学生顺利修完所有课程且完成毕业设计最终获得学位的毕业生人数比预期偏少,仍有少部分留学生因少量课程或毕业设计未完成导致学分不够而延迟毕业。

3.2 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

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信仰和生活习惯等存在着一些差异,基础知识也相对薄弱,特别是他们大多习惯了自己国家相对松散的教育模式,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知识体系和学习环境方面需要一定时间。学习期间,留学生大多数时间观念不强,不愿购买教材和学习资料,课外自主学习较少。此外,部分基础薄弱的留学生仅仅因为专业发展前景不错而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对本专业学习所面临的困难预估不足,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这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影响到部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表现为部分留学生时有缺课或迟到等现象,较少主动与老师助教沟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完成的作业或作品质量不高,完成毕业设计比较困难,等等。

3.3 教学模式仍待改进

全英文的课程教学工作对地方高校的大多数教师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更何况要面对的是具备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知识体系的留学生。目前担任计算机类专业留学生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和教学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只有1位,其他任课教师虽具备较好的英语能力,但大多缺乏留学生教育的经验,目前仍在不断探索面向留学生的教学模式。

留学生在校期间,面对面的线下课堂教学能够较好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但师生课外交流互动较少。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绝大部分留学生都已回家,只有个别留学生在校。为减少疫情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现阶段本专业留学生的教学只能采用网上授课的方式。由于受到学生所在地区网络条件和学习场地等因素的制约,留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情况和师生课内外互动交流受到一定的影响,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3.4 教学实践环节有待加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需掌握计算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由于本专业实践性比较强,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相当重要。从培养方案来看,实践课相对其他专业多一些,大多数核心专业课程都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内容,但现阶段学生的实践活动大多安排在校内的专业实验室完成,留学生走入本地企业或其他事业单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偏少。

4 完善计算机类留学生培养机制的对策

4.1 完善留学生管理机制,增加人文关怀

现阶段,学校层面,招收留学生的各专业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二级学院,而负责留学生日常管理的留学生管理科和负责教学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又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留学生管理的流程还不够清晰,各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的职责、分工仍需理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仍需加强。二级学院层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留学生的培养工作主要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负责,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建议二级学院安排专人负责留学生培养的工作,加强与留学生管理部门、留学生的沟通,给予留学生更多人文关怀,增强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归属感,减少因为沟通不到位引起的学生流失。同时,可逐步尝试面向留学生的“导师制”育人模式,为留学生选派一名专任教师跟踪指导。一方面让留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帮助他们更快适应留学生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计划和进度,有助于他们对照毕业条件修完规定的学分顺利毕业;另一方面,可促进任课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任课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点,设计更能调动留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能为留学生传递更多正能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关注文化育人

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目的在于为“一带一路”国家在基础设施、交通工程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撑。作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大数据等前沿方向不断崛起,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实践中,既要考虑“一带一路”建设对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才在专业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也需要考虑到留学生某些学科基础较差的实际困难。在地方高校积极参与“新工科”建设的当下,要结合学校已布局的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建设规划,不断优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

此外,在留学生培养过程中也要注重文化育人,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在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尝试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案例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来华留学生更客观地认识中国,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与此同时,也要逐步谋划其他新兴专业面向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下一阶段,计算机类其他专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做好前期准备。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现阶段,地方高校中能够担任留学生课程全英文教学的专业教师仍然有限。二级学院可逐步引进或针对性地培养一些高层次高学历的人才来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高校访学和短期语言培训等方式稳步提升现有任课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师生之间更畅通地交流沟通。同时,针对部分留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任课教师们需基于留学生的学情结合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实践,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并自主设计一些面向留学生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等。

因此,为方便留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并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尝试开发一个面向留学生的教学互动平台。该平台既能方便任课教师上传课程教学有关讲义、课件和案例等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方便学生上传作业、查询课程及成绩信息等。同时,作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便于任课教师跟进留学生线上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4.4 以赛促学,逐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近些年,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组织和指导计算机类各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学习研究方面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参考这种以赛促学的经验,可尝试组织一些面向留学生的学科竞赛,例如,程序设计大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等。让留学生从选拔、备赛和参赛的过程中去发现计算机类专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魅力和趣味,去体验挑战比赛成功后获奖的成就感,以此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研究,进而达到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4.5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参考梧州学院通过新工科建设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经验,以能够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来华留学生也需要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希望政府能积极推动促进产学研的国际合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3],为留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除了创造条件让留学生“走出去”外,还可以争取“引进来”的资源。借鉴“鲁班工坊”在国外培养技能人才所取得的成功经验[4],可协同专业对口的企业,邀请行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工作人员到校参与留学生教学,将行业领域中的项目或实践案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促进产学研融合。此外,还可以将教师实际在研的科研项目以案例的形式引入到教学中,让留学生感受真实的项目实施过程,促进留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5 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传统产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时,新业态发展面临机遇。共建“一带一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机遇,积极开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领域的合作,促进疫后经济复苏。作为承担“一带一路”共建人才培养重任的各高校应该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各项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更多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1]中国一带一路网. 已同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一览[EB/OL]. https://www.yidaiyilu.gov.cn/ xwzx/roll/77298.htm,2021-12-09.

[2]中国一带一路网. 教育部: 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EB/OL]. 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bwdt/ 146551.htm,2020-09-06.

[3]王柏玲,许旭志,佟艳芬. 北部湾大学留学生人才培养动因和路径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 北部湾大学学报,2020,35(5): 70-75.

[4]新华网. 是什么让非洲青年赞叹“最好的培训班”[EB/OL]. http://www.xinhuanet.com/silkroad/2021-06/18/c_1127576790.htm,2021-06-18.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puter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Taking Wu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igher education has a unique miss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to train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for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Since 2016, Wuzhou university has been recruit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rea and actively 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arting from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overseas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uzhou univers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itial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omputer science related major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isting measures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Wuzhou University.

"Belt and Road "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joring in computer; cultivation mechanism

G648.9

A

1008-1151(2022)01-0135-04

2021-09-27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E-DZYQ20201426);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Wyjg2019A031);梧州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陈佳(1982-),女,梧州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梧州留学生
中共梧州城工委
Privacy Preserving Solution for the Asynchronous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