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中职学生劳动幸福观培育路径探索

2022-03-24孟少员连智平

大众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幸福观培育劳动

孟少员 连智平

新时代下中职学生劳动幸福观培育路径探索

孟少员连智平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中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拥有持续学习能力的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劳动幸福观的培育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具体分析了新时代下中职学生观念培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中职学生劳动幸福观培育路径,认为需联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中职学生;劳动幸福观;中职教育

引言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具有和德、智、体、美同等重要的地位,劳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而劳动幸福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核心,也是劳动教育最本质的价值目标。培育中职学生的劳动幸福观是落实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目标的体现,也是“学生得以成人、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体现了劳动的时代意蕴;同时,这也赋予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以新使命[1]。”

1 新时代下中职学生劳动幸福观培育价值底蕴

劳动不仅是丰富物质生活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来源,在和平的时代,幸福更应该需要人们的劳动,只有通过双手,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此外,劳动与幸福不可分割,只有真正的通过劳动创造,真正有亲身劳动的过程,才会产生真正幸福的感觉,因此,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艰苦学习、求真务实、积极探索是获得幸福的方法,职业学校的教师也应积极培育中职学生科学正确的劳动幸福观。

2 新时代下中职学生观念培育现状及影响因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理应立足新方位,确立青年前进的新坐标、着眼新思想指引青年奋进的新方向、彰显新目标赋予青年的光荣新使命、解决新矛盾映照青年的美好新期待,继而激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奋斗、在劳动中奉献、在劳动中创造,在劳动中成就自己的人生,在劳动中绽放自己的青春风采,不负新时代、逐梦向未来[2]。

2.1 新时代下中职学生劳动幸福观培育现状

2.1.1 总体认知良好,但仍缺乏深层性

劳动幸福观的培育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总体来看,大部分的中职生具有较为积极正向的劳动认知。王晴[3]调查研究显示,在劳动的价值上,85.54%的学生认同实习实训的重要作用;在劳动的分工上,83.96%的学生认同劳动是社会成员的义务。换言之,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在对基本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实践观等方面具有初步的认识,但若提及到深层次的内容,就易出现较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认同的现象。其次,虽然大部分中职学生对基本的劳动观念有所认知,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劳动幸福观缺乏正确认识,他们并不认同“劳动能带来快乐与幸福”等观念。足以可见,中职学生在劳动价值观尤其是劳动幸福观上停留于表面,尚未形成深刻的认识。

2.1.2 学生空有认知,行动缺乏积极性

“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积极,但在实际劳动中却表现出消极的情绪”,这样的现象在中职学校屡见不鲜,还有企业反映“中职学生的稳定性太低”。王瑜华[4]在一项调查研究中提到,2020年,通过学校共安排顶岗实习学生167名,到目前为止,仍坚持在原岗位工作的仅剩91人,稳定率为54.5%(以前年度大体相同),而且要在驻企教师的管理之下才坚持下来,如果不进行管理,情况可能还会更差。这种“知而不行”的现象层出不穷。王守仁所著的《传习录》中提到:“知而不行,等于未知。”学生未能把知道付诸实践,就是未知。换言之,学生大多都未将劳动幸福观内化,部分学生依旧不愿意动手,不愿意在实践实习中坚持,或者在实际实习工作中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2.1.3 价值观多元化,思想缺乏统一性

新时代是一个科技发展迅速、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网络上一些追求快速“发家致富”等急功近利的现象已经影响着中职学生,中职学生正处于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在学校接受着科学的思想观念教育,但在课余中会无意间被渗透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比如不少学生受到某些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只想通过直播、打游戏、经营社交软件等作为职业。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兢兢业业,这些现象都是劳动幸福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的表现,违背了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

2.2 影响中职学生劳动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2.2.1 优质的学校环境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包括硬性的校园环境,还包括隐藏在学校中的隐性教育。中职学校对于劳动幸福观的教育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还具有一定的特色。中职学校的课程大多为理论实践相统一,学校不仅能够在理论课中渗透劳动幸福观,而且还能在实践课中强化劳动幸福观,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劳动幸福观的培育,拒绝一味地追求“升学”。此外,学校的隐性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等对于学生观念的培育也十分重要。中职学校应从学生进入校门的那一刻便开始发挥其育人作用,培养中职学生的责任心,进而形成积极正向的劳动幸福观。

2.2.2 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生培育正确劳动幸福观的基础和前提,家长对于孩子各方面成长的信息往往比学校的老师更加了解。家庭环境的营造需要家长的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家庭有更高的要求。许多中职学生是留守家庭或单亲家庭,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显然家庭环境对其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父母需要更加重视家庭教育。

2.2.3 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社会教育所扮演的是“平台”和“依托”角色。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观念的培育是如虎添翼的,学生的成才不仅需要家校合作,更需要社会的支持。社会应倡导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文化和舆论,在制度上对劳动者给予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和氛围,尊重劳动成果,保障劳动公平,从而为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保障[5]。社会上的企业、政府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宣传部门等都应各司其职,通过营造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构建社会实践平台,引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之提供良好的服务。

同时,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普及,互联网对学生的冲击力巨大,网络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并且家长配合引导与监督学生健康上网,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对学生的作用。

3 新时代培养中职学生劳动幸福观的路径

3.1 融合“工匠精神”,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推动发展的刚需。“工匠精神”是指既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具备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和理念,“工匠精神”是在专业技术与人品两方面的高水平融合[6]。“工匠精神”与“劳动幸福观”的培育是相辅相成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职业操守,“劳动幸福观”的培育在于提高劳动者忠诚度,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最终目的都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人才,都依托于劳动实践得以完全实现。“劳动幸福观”的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3.1.1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一方面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劳动幸福观教育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结合学生特点与当地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上除了传授劳动幸福观的内容之外,还可以结合劳模实例,添加“工匠精神”的元素。另一方面学校应要求教师将劳动幸福观和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科课程中,尤其是专业课程中的实训课程,这一点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以中职旅游服务专业为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语文课、政治课等文化课程的教师能够融入劳动幸福观的内容,《导游实务》等专业课的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幸福观与工匠精神的元素,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在提高技术技能的基础之上感受劳动创造幸福的劳动本质与劳动价值。

3.1.2 建立多元评价,内化学生劳动幸福观

当学生产生学习的行为之后,强化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行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在健全评价体系之前首先应明确评价结果的地位,正确的劳动幸福观与工匠精神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素质条件,对于劳动幸福观的课程评价结果可作为学生平时评奖评优以及毕业的参考条件。在明确评价结果的地位之后,根据国家所设定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健全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学校需丰富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还应包括平时专业课实训中的表现情况、平时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学校还需基于国家对青少年与中职学生的劳动素质要求与本校学生的特定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将标准细化,在表达形式上应简单易懂易评价。同时,学校还可以多使用形成性评价,除了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测评之外,还能以其他例如心得体会的质性评价方式,最后的评价结果以等第制与评语同时呈现;此外,评价主体也不仅限于学校内的教师、学生,还可外扩至家庭中的家长,社会中的企业、实践基地等。

3.1.3 建设专业师资,保证培育的有效进行

目前的大部分中职学校中缺乏专门进行劳动幸福观教育的教师,主要以思政课教师作为劳动观教育的主力军,而他们大部分在理论知识、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等方面尚且存在很多不足,其他课程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开展劳动观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就更加令人堪忧了[7]。因此学校应一方面打造专业的劳动观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对其他课程教师进行培训,总体上提高学校教师的劳动教育工作素质。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首先应帮助教师坚定其劳动幸福观的信仰,夯实劳动幸福观的理论基础,培养其大胆探索、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维;其次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立身垂范是劳动观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再次劳动幸福观教育的教学方法方式与其他的课程教学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钻研教学风格与教学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最后专业课教师在进行实训练习时应积极指导示范,帮助学生增加对专业工作的兴趣与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训中培育“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的发挥中强化“劳动幸福观”。

3.1.4 丰富校园文化,全面树立科学幸福观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8]。这不仅可以体现在校园里的提示牌、宣传屏幕等外在可见的设施设备上,还能渗透进校规、班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从内、外两方面增加对工匠精神和劳动幸福观的体验感和认同感。

3.2 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家庭基础作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家庭中实施劳动观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幸福观,还能增加家长孩子之间的交流,促进家庭的和睦。

3.2.1 转变观念,及时引导与示范

我国部分家庭认为“唯分数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传统观念,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很少需要进行家务劳动,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劳动会耽误学习”的观念。此外,有的家庭十分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劳动,尤其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这样的观念更为严重,孩子也会因此劳动意识淡薄。还有的家庭喜欢异化劳动,把劳动作为惩罚施加给孩子,这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劳动价值观,许多学生因为家长或老师惩罚他们做劳动而厌恶劳动,难以形成劳动幸福观。家长在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后,还需要以身作则,及时引导和示范,这不仅应体现在家庭内的成员相处之间,还应体现在家庭之外家长对待劳动人员、劳动成果等方面。家长需要从各方面引导孩子树立劳动幸福观,认同劳动是每一位家庭成员所应承担的责任。

3.2.2 注重过程,积极参与与赞赏

劳动成果固然重要,但劳动的过程更加有意义,丰富劳动过程能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劳动感受,这对于劳动幸福观的形成是十分有作用的。因此家长需要自身主动并邀请孩子加入到劳动中,对劳动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并引导孩子及时完成任务,赞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态度。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创新劳动过程,指导孩子进行本专业或者其他各类工作场景中的角色扮演,体验劳动所带来的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生活技能、深化学生的劳动幸福观。

3.3 健全支持机制,发挥社会辅助作用

社会系统的支持对于学生劳动幸福观的形成十分重要。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电视等媒体的监管,防止不良风气的形成与扩散,应引导媒体传播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能够创造生命的价值等积极正向的劳动幸福观,帮助中职学生思想上的统一。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应积极与中职学校合作,为中职学校的劳动幸福观教育提供支持。例如与中职合作的工厂或企业应提供更多的参观、体验、实践的机会,同时企业自身的用人理念应不断科学创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当地社区、组织等可提供相应的如志愿劳动、博物馆服务等劳动机会,学校根据学生专业不同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活动进行实践,相关部门在活动完成后为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学工学农等实践基地提供一些不同形式的劳动以供学生实践和体验,帮助学生感受与同伴共同劳动和由自己的双手所完成的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从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个体劳动与社会发展之间共存的关系。

4 结束语

积极培养中职学生的劳动幸福观,是职教二十条的具体表现,也是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体现。中职学生作为新时代使命的践行者,科学的劳动幸福观能帮助学生端正人生价值观,提高认识,实现自我价值。

[1]曾天山,顾建奪. 劳动教育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2]张瑞荣. 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2019.

[3]王晴.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劳动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20.

[4]王瑜华. 从中职生实习工作现状看针对中职生的劳动教育[J]. 现代职业教育,2021(29): 126-127

[5]张蕾. 树立劳动幸福观是青少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J]. 青年学报,2015(3): 27-30.

[6]韦庆翠,徐亚亚,张衡锋. 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困境、内涵及实践路径[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11): 34-36.

[7]王津. 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劳动观教育研究[D]. 临沂: 临沂大学,2021.

[8]张烁.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9(1).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oncept of Labor Happiness in the New Era

As a new type of high-quality workers with continuous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new era,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abor happiness, as the core of labor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areer and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ncept cultiv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puts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concept of labor happines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t believ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oncept of labor happines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G718

A

1008-1151(2022)08-0191-03

2022-05-30

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反思性实践的职教师范生教育研习体系机制构建与实践”(GXGZJG2020B103)。

孟少员(1999-),女,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连智平(1983-),男,广西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

猜你喜欢

幸福观培育劳动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热爱劳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