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S”管理在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2-03-24陈凯焦安秀陈平庄文华

现代医院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全站采供血血站

陈凯,焦安秀,陈平,庄文华

(日照市中心血站,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

“8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8S”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优化企业管理架构、提高管理效能方面发挥巨大推动作用[1-2]。在现行的采供血机构“一法两规”中对安全与卫生、采供血流程管理以及职工培训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与“8S”管理的“素养、安全、规范、学习”内涵存在紧密的联系[3]。但是“8S”管理在采供血机构中的应用较少尤其是在质量管理领域。因此,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引入8S管理理念,通过八大要素的合理设计,突出关键环节和业务流程管理,能够有效整合血站管理的资源,推动质量管理工作做到精准、精细、精致,不断提高全站质量意识,丰富全站质量管理体系,也为采供血机构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1 “8S”管理的内涵

“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8个项目,因其罗马发音均以“S”开头,简称为8S[4]。(1)整理,区分需要与不需要的东西并进行严格分类,将不需要的进行清除,是实施管理活动的基础。(2)整顿,对整理出的物品进行定位、定容和定量标准化。工作场所内的物品明确位置、放置方法、明确标识,减少寻找时间。(3)清扫,将工作场所进行彻底的打扫,打造干净明亮的工作环境。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4)清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将其制度化、规范化,为顾客提供安全、卫生的服务环境。(5)素养,建章立制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6)安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加强安全巡查,不断提升发现隐患和排除隐患的能力。(7)节约,严格落实“节约型单位”创建理念,发挥好物料、人力、成本等资源的最大效能,不断强化工作人员勤俭节约的意识。(8)学习,深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转化为实践,使员工的学习能力得到持续改善。

2 血站建立“8S”管理架构

活动伊始,日照市中心血站成立了“8S”精益管理推进委员会,从组织实施、考核激励等方面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推行方案,并选定献血服务科作为“8S”管理先行试点科室,通过“自查—整改—反馈—提升”持续改进的模式将“8S”管理理念应用到科室的各项工作中,努力打造成业务流程顺畅、科室管理明晰、工作环境整洁的标杆科室。

2.1 自查阶段

献血服务科严格对照“8S”创建标准理顺工作重点,逐条核对需要整改的流程和区域,建立整改台账,并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人,挂图作战确保创建效果。

2.2 整改落实

在现场管理上侧重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使每个岗位的各项工作、仪器设备、关键物料、血液产品及工作台上的物品等都按“8S”规范的标准执行;在业务工作中侧重了规范、标准,把每一个环节的流程、态度、质量都用“8S”考核标准进行制约,确保职工严把标准,优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提升工作效能;在人员管理上侧重了素养、学习,让科室职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工作的自检自查,养成良好工作习惯。

2.3 总结反馈

献血服务科在完成“8S”管理工作后,血站管理委员会根据“8S”管理检查表的评定细则进行现场打分,并对评定等级进行通报。同时根据检查情况,及时总结,将好的做法和经验发扬下去;出现的问题反馈到科室,督促科室分析讨论,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问题的闭环管理。

2.4 建章立制

血站“8S”精益管理推进委员会通过业务例会、质量巡检以及站内简报等形式积极宣传推广创建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助推“8S”管理理念入脑入心。创建过程中形成制度化的周打卡和月考评,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推进“8S”管理在血站的蓬勃开展。

献血服务科在创建过程中结合科室特点,将“8S”管理融入科室日常工作,丰富了质量管理的内涵,为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新思路,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3 “8S”管理助力血站质量管理的实践

在运用“8S”管理创新采供血质量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以科室、岗位为重点,通过对业务流程、体系文件、职工行为进行规范,奠定了质量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的基础。

3.1 实施定置管理,确保流程的合理有序

采供血全过程涉及的设备多,物品门类全,现场管理难度大,各科室严格按照“8S”的要求,实行现场定置定位管理。献血屋/车严格划定征询区、采血区和休息区,规范采供血流程,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献血环境;供血科做好合格品区和待检区的物理隔离,血液产品分区、分类存放,标示清楚,保证合格血液的正确发放和待检测血液的实时监控。现场物品的放置位置按照100%设定的原则,实行定点管理,使用相应的定位贴进行位置的固定,对大到检测设备、离心设备,小到键盘、记号笔的摆放,都规定了标准的放置位置,全站共重新划定定位区域300余处,打印定位标签500余件。按照岗位工作职责,建立清扫责任区,标识各责任区及其负责人,做到点、线、面全面细化落实,规定例行清扫的内容,严格清扫。通过定置管理,设备物品专位存放,采供血现场清洁规范,提升了采供血过程服务效能。

3.2 规范管理,完善血站质量体系文件

日照市中心血站以“8S”管理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推进质量管理向纵深发展。全站各科室组织职工集中学习岗位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质量记录,对其中不符合工作实际、规范标准的部分进行整合和修改,使体系文件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全站各科室共梳理采供血业务流程13项,关键控制点121条;献血服务部修订《血费报销操作规程》1项;采血科修改质量记录1项,整合质量记录11项;设备科新增质量记录1项。通过对体系文件的修改完善进一步理顺了采供血业务流程、精简了记录内容,提升了工作效能。

3.3 规范行为,提升素养

提升职工素养是“8S”管理的落角点,通过规范职工日常操作行为,结合站内业务知识培训,采取边学边练的模式,扎实开展服务技能提升活动,增强采供血流程的同质化管理,纠正了以往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的粗放管理模式。对各岗位、场所及所有物品的管理,全部细化分解到每个具体责任人,根据工作内容,采用职工自查、科主任定期督促、质管科每月巡检等一系列措施,对“8S”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从一点一滴上培养职工“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的良好习惯和扎实作风。

4 实施“8S”管理产生良好管理效应

通过实施“8S”管理,丰富了质量管理的内涵,助力血站质量管理效能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管理效应。

4.1 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实施“8S”活动以来,采血科工作人员坚持“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原则,创新采血模式,采取预约献血、上门采血等流动采血模式,既满足了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献血者的成本支出。献血服务科实施多途径的血费报销方式,满足不同献血者的报销需求;积极回访献血者和用血者,宣传献血常识和血费报销政策,解决了献血者的疑惑,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献血者满意率由“8S”管理实施前的95.89%(421/439)提高到实施后的98.87%(524/530),实施前后献血者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5)。质管科配合供血服务部做好医院用血和临床退血的咨询和解释工作,发挥好临床输血指导作用,确保用血者每一袋合格血液发挥最大功用,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用血医院满意率由“8S”管理实施前的92.85%提高到实施后的98.41%,实施前后用血医院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

4.2 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围绕“8S”管理中的“安全”内涵,日照市中心血站开展安全生产排查行动,结合消防知识培训、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等举措进一步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检查责任人,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日检查,引导职工正确识别和处置日常工作中的隐患和风险,建立安全生产整改台账,立行立改,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4.3 提高了全站质量意识

血站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要通过有效的途径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5-6]。在“8S”管理实施过程中,全站职工学习“一法两规”、站内文件、科室操作规程,修订、完善科室体系文件,对内审、管理评审和第三方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实施闭环管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4.4 质量指标变化情况

将“8S”管理应用于质量管理后,统计8、9、10三个月血液报废率、环境卫生质量检查和质量记录规范化的情况。血液报废率(3.58%)较去年同期(4.16%)有下降趋势;环境卫生质量检查合格率均为100.00%;每月质量巡检未出现因为质量记录填写不规范开具的观察项。

通过将“8S”管理的内涵融入质量管理实践中,日照市中心血站工作场所地面清洁、区域清晰,布局合理,物料仓库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质量控制水平、血液质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献血者和用血者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全面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全站采供血血站
深井多中段定向中全站式陀螺仪的应用及精度研究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完成2022年度全站职工考核工作
No.1 三星堆“上新”引发关注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采供血专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