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金课建设的要求

2022-03-24龚雪慧

辽宁丝绸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育人

龚雪慧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1 育训结合的育人模式内涵

我国的职业教育除了重视技术技能训练外,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贯彻始终,这种以“德”为先、校企双元育人的模式被称为“育、训结合”的育人模式。

2 育训结合育人模式培养对象特征及要求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如下特点:(1)没有过多的弹性,因此遵守规则、守信、守时、基本礼仪都显得很重要;(2)第一线又是与他人打交道的前线,沟通、协助、清晰表达也显得很重要;(3)第一线的条件相比后方一般更艰苦,若能对岗位坚守、坚持,形成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那就更难能可贵了。

因此,职业教育更多考虑的是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素养等基本素养的训练养成,应大幅度开展除智育外的情商训练,与国家现在正在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吻合起来。将这些看似基本的东西融入教学中,并教会学生,让孩子们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其实已经是职业教育的大成功了。

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客观上看高职学生的确没有本科学生那么好教,高职学生群体也是分层的,因此传统满堂灌的授课形式,肯定起不到好的效果,职业教育教师应思考教学方法、重设教学资源,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改革,结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开发金课,打造金课网络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 育训结合模式下金课建设的对策

3.1 以校企双元合作开发夯实课程基础做到高职课程高阶性

打造高职课程的高阶性应充分考虑育训结合模式下的深度校企合作项目。以课程为例,课程建设中具体可开展的建设项目包括(a)教师团队双师素质提升;(b)基于OBE等先进课程理念进行课程改造;(c)新形态、活页式教材的开发项目;(d)基于校企双元的在线课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这一切的出发点是校企双元合作,开展优质资源共享。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一元课程的建设方案,将课程建设放置到新的“产教融合、校企双元深度合作”的二元甚至多元的环境中,从产业需求、职业岗位要求出发,按照一定的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按照职业发展的要求,开发、改造课程,打造贴近产业、职业,扎根产业前沿、技术一线的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

3.2 用跨界、融合的思维提升课程的创新性

(1)交叉融合其他知识体系的知识、素养改造课程

高职课程的创新性打造应提前考虑职业教育培养对象走上社会、进入职场的实际需求。课程建设不能拘泥于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更要注重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公共知识和潜在可能等被忽略的隐形知识提前融入课程体系内。

将“遵规守纪、能沟通、会沟通、肯坚守在平凡岗位”这些看似普通,容易被学校、学生忽视,而社会或企业又非常看重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进行前置培养、重点培养。要重视在专业教学、日常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基本的职业道德等内容,以职业活动为线索,用跨界思维挖掘本课程专业知识外的、能与本课程交叉的公共知识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其他领域公共知识、基本素养。将其与专业的课程中章节或项目相联系,用表格的方式列举出来,汇聚成一门课程的外联知识体系指标,在具体的每节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若能用上一至二个指标体系,将会大大提升课程的吸引力。例如,引入思政元素将产生较好的课程思政效果;例如,在经济学课程用会计分析的视角去剖析经济学问题,将更加透彻、清晰,即用交叉的、外部的视角去剖析专业课程本身,将站得更高远。

(2)以学生为本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并提升教学方法

将课程从满堂灌改变成师生一起参与。尤其是金课,应该是先进的、能互动的,课前、课中、课后老师和学生的任务都发生巨大变化。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学习导入、导航编写,学生则不能仅凭听课来掌握教学内容,更需要将功夫花在课前预习上、课中的讨论中、课后的作业和总结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一样没少,但参与度却提升了。体验式探究学习能激起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内生驱动力。

3.3 借助“训”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面对挑战,学校应挖掘自身的专业特色以区别于其他院校,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地方产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的特征凝练自己课程的特色。有两个具体的做法:

(1)学校以开设大师工作室、手工坊、技能大赛训练室的方式来打造综合实训体系确保课程的挑战度。因为这些以“做作品、搞开发、设计,进行技能大赛集训”的实训项目都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教师整天在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教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有较多的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并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完成。

(2)校企双元开发的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项目在实施时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因高职学生的分层,需要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提早考虑课程实训项目的丰富性、难易程度及分组实训的策略。显然,应“追踪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将企业一线岗位需求,生产活动实际的场景,以校企合作课程的形式拿到学校,将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提升大学生的学业场景的真实度,扩大课程实训的可选择性(难度可选、课题可选)”,使课程更有挑战度。

学生参加课程实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与其他学生自主结合进行分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选择充足的实训项目,完成“易、中、难”三档课题,增强了实战临场发挥能力和实际挑战强度。这样的课程必然更接地气,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4 在着眼“育”的课程体系中应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着眼教育本身,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能终身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教会其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其身处社会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达到受人以渔的效果,这个有一定的挑战度,是“育训结合”模式中“育”的灵魂,也是与本科教育完全一样的地方。

4 总结

在育训结合模式下,应校企双元开发课程资源,深入挖掘课程的特色,将课程转变成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探究式学习课程,将课堂的一元授课转换成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授课,对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培养大有帮助。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