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专项工作中文化育人实践研究

2022-03-24

辽宁丝绸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项辅导员育人

周 玲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一、辅导员及专项工作梳理

“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传承文化薪火的讲坛,是生产文化精品的园地,是推动文化交流的场所。”从育人的角度而言,高校文化发挥着重要的“孵化器”作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其中最有活力、最有战斗力、最有奉献精神的队伍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他们是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接触时间最多也是受其影响最深的老师。

辅导员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样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施者和践行者。辅导员制度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通过梳理辅导员日常工作内容,大致可将辅导员专项工作分为:宿舍管理、奖惩、助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党团建设、就创业指导等几大块。这几项工作同时又与班级管理、学生骨干培养等工作密不可分。

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发现,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是在人际沟通、协调组织等方面能力欠佳;有的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于一些人文知识没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更不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的文化育人实践需要其辅导员结合具体实际并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切实将文化育人的理念、实践落到实处。

二、辅导员专项工作中文化育人的实践范畴

(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新时代文化育人的价值导向,是新时代文化育人的核心与灵魂。在辅导员的专项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于繁杂的事务性劳动,更应该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文化育人的实践中具有强大的现实指导力,是新时代文化育人不竭的思想源泉。辅导员在工作中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大公无私精神、诚信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宽容仁爱精神、敬业乐群精神、勤劳简朴精神等融入专项管理、社团指导、班级管理等,从而提升文化育人的系统性、导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三)传承红色血脉。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所创造和体现出的信念、态度、价值观、历史、遗存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熔铸锻造形成了一脉相承、持续发展的革命精神谱系。如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为核心的红船精神;以“胸怀理想、信念坚定”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为核心的长征精神,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主题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以“实事求是”和“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等。

(四)谱写时代新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抗洪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等新的精神文化财富。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以先进文化为主要文化导向,增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和人生体验活动的实践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和提高觉悟,并转化为内在的文化自觉和实践自觉。

三、辅导员专项工作中文化育人的实践途径

辅导员专项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提升文化育人效果,科学有效的育人方法是关键,也要借助一定的途径和平台。

(一)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选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新方法。

辅导员除了日常管理工作,一般还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就业发展、创新创业指导等课程。课堂教学是进行知识传播和文化育人的基本阵地和主要手段,结合教学主题,融入思政化教学,如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爱悦纳、职业规划的统筹权衡、就业发展的艰苦奋斗、创业指导的创新开拓等等。同时,要充分发挥辅导员教书育人角色的引领作用。辅导员需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更新和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利用好多媒体、影视音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活跃教学气氛,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开拓“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创新实践育人载体。

“第二课堂”就是课堂教学之外的课外文化活动,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思想学术节、科技文化节、体育运动会、兴趣小组等,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效补充;同时,开辟实践育人的新载体和平台,将理论教学与就业见习、实训实践、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等充分结合,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成长和提升,使学生在开阔眼界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例如,在党团建设专项中,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助学专项中,从补精神之钙出发,激发受资助学生的感恩反哺之情;在心理关爱教育工作中,融入团体辅导的快乐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自我疏导健全心理;在宿舍管理工作中,渗透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帮助建立和谐融洽的宿舍关系;在就创业指导工作中,树立自强不息和独立创新的的艰苦奋斗意识,以发展的眼光促进成长成才教育等等。

(三)发挥榜样示范效应,树立文化育人新航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文化育人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要善于发现、树立优秀典型,通过名人讲坛、学生先进个人、师德师风先进典型、优秀校友等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影响和带动人,激励和鼓舞青年大学生争当先进,奋发有为,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在学生党团建设工作中,通过亮身份、树先锋等形式,凸显入党积极分子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班级团队建设中,通过传帮带形成干部梯队培养;在就创业指导工作中,就业典型、创业先锋的树立,为学弟学妹的就业发展提供了探索的可能;此外,通过文明宿舍、和谐宿舍、优秀团学干部及优秀毕业生等的评比活动,在校园内外形成了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育人氛围。

(四)营造网络文化氛围,开辟文化育人新高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对于育人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文化交流,提升了主体能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价值观的偏移和道德人格的缺失。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同时还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冲击。因此,在高校文化育人实践中,特别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占领青年群居的阵营,通过创建各种网络平台如红色网站、QQ群、校友录、微信、微博等,以青年人习惯和喜欢的方式、话语教育指导他们,创新网络文化育人内容,加强平台建设和相应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进而提升育人效果。

四、辅导员专项工作中文化育人的实现机制

现代大学制度下,在辅导员工作中要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必须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育人体系和机制。

(一)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坚定理想信念。

在辅导员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2018年创立了学生党员先锋工作站,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为入党积极分子提供锻炼平台。

(二)注重挖掘校本资源,展现文化特色。

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可以结合校训、校歌、校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提升育人品味,培养文化自信。例如,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一生创办各类学校370多所,亲自或者参与制定学校的校训32则,其中多包含“忠实”“勤苦”“融通”之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謇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正是取学校校训“忠实不欺,力求精进”的诚信、开拓之意。

(三)落实三全育人机制,齐抓共管育人。

学校完善机构设置、合理安排人员,各部门各单位分工负责、互相配合、齐心协力,秉承以人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在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深切突出人文关怀,积极创建学院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育人实践模式。

猜你喜欢

专项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