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3-24周瑞荣,吴琪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土木思政理念

书名:《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作者:阚雅玲名师工作室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61-7023-0

出版日期:2021 年7 月

定价:36 元

“课程思政”是将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学中想”“学中做”与“学中立”,同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政素质。土木类专业作为培养基建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必要性与必须性,可以为推动中国基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由阚雅玲名师工作室编写、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1 年7 月出版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一书,重点探讨“课程思政”如何开展落实,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例与教学经历,所总结出的课程思政理念、路径、方法等具有较强参考价值,能为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帮助与支撑。

《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从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入手,阐述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理论知识。第二章整体归纳课程思政工作指引,既有理论层面的文件摘要与学术思考等,也有实践层面的案例示范与工作方法等。第三章列举四个案例阐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第四章介绍课程思政工作中所要用到的相关工具,如成果框架、强有力问题、黄金圈法则等。第五章引入20个具体案例,分析说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平等、诚信等内容如何开展思政辅导。

参阅全书,笔者在开展三江学院2021 年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立项课题“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研究”(SZ21028)和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 年度课题“基于实际场景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2021-R-93622)的研究认为,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分别是理论探讨、教学设计、工具运用与具体辅导。基于此,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规划指导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其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目标是行为指导,目标明确行为才能有的放矢。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制定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不能仅强调对专业知识、技能等的掌握程度,而要将思政内涵融于其中,如设立“陈述我国当前土木行业现状”可引导学生思考知识或技能掌握初衷,既有利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也能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避免笼统化,需要明确分层和标定,从而为后续教学提供明确指导,避免因出现歧义或者含混不清削弱教学动机与热情。

其二,设计可行的课程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对教学进程的规划,是教学行为有序衔接、保障教学进程顺畅开展与完成的重要支体。教学方案设计要详细到位,而不是“走过场”般地粗略列出。课程思政理念是从融合视角思考思政教育开展途径,只有确保教学方案面面俱到、环环相扣,才能为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提供支撑,并且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也是教师深入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对推动土木类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之路走向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书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案设计案例可作为重要参考,但不能简单照搬,而要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发掘,尤其是内在思路与逻辑应成为重点发掘对象。

其三,运用相关工具剖析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是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桥梁,而要想获得思政元素需要深入剖析过程。本书论及的课程思政工具可以为剖析思政元素提供帮助,比如黄金圈法则作为一种层层深入的思维工具,可通过思考“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理清思路并有效付诸行动。具体到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中,“安全”是土木类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层层思考保障安全要“做什么”“怎么做”,深入解读保障安全的价值,由此总结出“安全责任意识”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剖析要讲理论、重依据,不能主观臆造,否则会弱化思政元素影响力,阻碍课程理念落实。

其四,立足于实际寻找贴切的辅导方式。传统思政教育注重依托思政理论强化思政素质,而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理论依旧处于指导地位,不同的是不能直接进行阐释和解读,需要与课程教学内容相融合,因此,对辅导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贴合课程教学内容为其传达与灌输服务,也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实现思政引导。以“安全责任意识”为例,教师可以从土木行业相关技术发展与应用入手,逐步与“安全”建立关联,并以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例,唤起学生对“血与泪”教训的内在思考,引导学生意识到安全无小事,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安全责任意识”强化效果。

猜你喜欢

土木思政理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北纬七度的阳光——我的土木生涯之非洲尼日利亚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守望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