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2022-03-24李钰琴李尧尧叶茂升

技术与市场 2022年3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

李钰琴,郭 玲,李尧尧,叶茂升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制造业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中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20世纪末制造业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中国抓住了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机遇,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凭借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东部省份的地理位置,迅速参与了全球制造业生产。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在2011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和“世界工厂”,对亚洲以至于全球的制造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高端制造业发展进度惊人。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产能过剩、 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老化、制造企业竞争力差等诸多问题。中国充分认识到这种种问题的严重性,也认识到不同的竞争力将导致不同的分工和不同的贸易收益。东盟国家与我国地理位置近、人口多、市场大、发展较落后,与我国贸易往来密切。因此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东盟也积极参与到制造业生产中,加强自身能力水平。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区之一。

1 文献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外学者就从CAFTA的建立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Shuanglin LUO,Min ZHOU,Yufeng Huang[1]以2014—2018年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模型研究了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的影响机制,发现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东盟自由区贸易的成员国内,这将对贸易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因东道国而异。Nam Foo,Hooi Hooi Lean,Ruhul Salim[2]研究探讨了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对东盟国家和中国贸易流动的潜在影响,发现CAFTA的建立对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贸易流量的增加都有利。

史进[3]在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分析了制造业回报下升级面临的挑战;柴陆陆[4]从影响因素对数据的实证中得出市场结构是重要因素。许统生、缪晗[5]东盟测算研究发现:东盟水平并非最低,政策的作用大于非政策,图书贸易在其中的作用最大,而地方的作用最小,降低非关税是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人文交流的第一步。蔡洪毅、王静怡、刘合光[6]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的贸易互补性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自贸区建成后,中国的GDP和社会福利将得到很大改善,中国的轻工业将受益。“经济一体化”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也有利于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贸易一体化。

2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影响实证研究

2.1 构建模型与变量选取

除了传统贸易出口引力模型所选取的变量外,本文还根据制造业贸易的特殊性质,考虑了海外是否是内陆国家的虚拟变量、贸易双方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进口企业的平均关税水平、制度等因素构建了如下引力模型[7]:

lnexij-β0+β1ln GDPi+β2ln GDPj+β3ln DISij+β4DFFij+β5DEVELOPj+β6DTFij+vijt-μijt

公式中lnexij表示中国对j国的出口额,各解释变量的含义、理论说明以及预期符号如表1所示。其中,i国为中国,j国为贸易国。

表1 解释变量的含义及理论说明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8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以及美国、日本、欧盟(前三国家)的GDP、人口、GDPC以及两国的政治或经济中心距离代表两国之间的距离,数据来源于2019中国统计年鉴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

2.3 实证结果

利用Stata构建前文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国货物贸易的角度来看,通过关税和贸易便利化建立自由贸易区,确实提高了中国伙伴与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双边贸易流动。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中国及自由贸易区的出口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潜力在随着时间和双方制度的依托下在不断壮大。

表2 引力模型检验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出口导向型工业企业和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提高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并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2)我国与东盟市场的贸易密度将继续加深。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东盟各国人口基数大,制造业相对落后,对我国的制造业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自贸区的建立以及关税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贸易交流,我国更是得到东盟国家以及东盟民众的支持和信任[9]。

3)自贸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国制造业海外市场的拓展,这也促使我国制造业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形成有特色的有自主品牌的产品,为我国更多的制造业产品创造更多的机会。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基于实证结果,得到了如下启示。

应提高对外开放强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开放的强度,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地区和双边贸易的增长,会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地区合作体制下,国家的多种福利是促进未来地区贸易增长的主要尺度。随着东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区域贸易促进措施将进一步落实,这将对中国制造出口产生更大的影响。

2)以上述区域合作体系的结果和结论为基础,中国将通过跨境投资,参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东南亚国家联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转换。中国在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在促进东盟贸易发展的各类合作中,促进东盟自由贸易融合是主要课题,中国制造出口的相关限制应继续打破,地区宣传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出口。同时,应加大“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的有效运用,在经济法律的体系下,促进双方贸易的公平公正的进行;加大双方贸易往来,促进制造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国制造业在“新协定”下将更加容易、方便出口。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意见青政[2017]2号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TPP对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中国
关于自由贸易区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