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川崎病效果及对患儿血清NT-proBNP、iNOS影响

2022-03-24尧战勇

临床误诊误治 2022年3期
关键词:川崎阿托单抗

颜 凯,林 平,尧战勇

川崎病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疾病,易累及中小动脉,多发生于<5岁的幼儿,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杨梅舌、肢端变化(掌跖红斑、手足硬肿、甲周膜状脱皮)等,严重者会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甚至死亡[1]。有资料显示,川崎病常见于6个月~5岁儿童,亦见于学龄儿童,成人罕见,男女比例约为1.5∶1[2]。川崎病急性期需抑制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选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也可服用阿司匹林缓解症状,再加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但仍有15%的患儿对免疫球蛋白治疗不敏感,表现为高热不退、炎症持续进展,此类患儿易出现冠状动脉扩张[4]。英夫利昔单抗是疾病控制性抗风湿药物,抑制肿瘤坏死因子活性[5]。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血管重建术、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及心绞痛的风险,对抑制冠状动脉瘤进展有潜在价值[6]。本研究探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川崎病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80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7];初次患病;入院前未应用过英夫利昔单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临床资料完整;入院前经抗感染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残疾;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入院前3个月内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3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治疗川崎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予阿司匹林(甘肃兰州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62020529)治疗,剂量30~50 mg/(kg·d),热退48~72 h后改为低剂量3~5 mg/(kg·d),持续口服6~8周,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则需口服至冠状动脉正常为止。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51408)5~10 mg口服,1/d,共治疗6~8周。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英夫利昔单抗(上海塞迈,CAS号:170277-31-3)治疗,剂量3~5 mg/kg,第一针注射后,相隔2周注射第2针,再过4周注射第3针。然后,视情况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每6~8周接受一次注射,观察患儿对药物的反应,共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1.3.1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分别于入院当日与治疗3个月后采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试剂盒(贝克曼)检测血清NT-proBNP含量;使用酶双循环法测定血清iNOS水平。

1.3.2血脂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采用生化全自动分析仪(贝克曼,型号:AU5800)进行血脂检查,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3.3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参照文献[8]标准:显效为高热、皮疹等症状和体征已完全消失;有效为高热、皮疹等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无效为高热、皮疹等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4不良反应:从入院治疗开始,到用药停止,观察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血清NT-proBNP、iNOS水平 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iNO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不同方法治疗川崎病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iNOS水平比较

2.2血脂水平 治疗1、3、6个月,两组ApoA-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联合组TC低于对照组,治疗3、6个月,联合组TG、TC、ApoB、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3~6。

表3 不同方法治疗川崎病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

表4 不同方法治疗川崎病两组治疗1个月血脂水平比较

表5 不同方法治疗川崎病两组治疗3个月血脂水平比较

表6 不同方法治疗川崎病两组治疗6个月血脂水平比较

2.3临床疗效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不同方法治疗川崎病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例)

2.4不良反应 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2例(5.71%),恶心呕吐、嗜睡各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3例(6.67%),恶心呕吐2例,嗜睡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自行缓解。

3 讨论

川崎病是临床较常见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率约为7.44%,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9]。若治疗不及时易并发心血管疾病[10]。虽然早期应用阿司匹林可降低患儿后期患冠状动脉瘤概率,但是仍有部分患儿对此治疗不敏感,出现严重病变[11]。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抗炎、维持内皮细胞稳态等多种机制抑制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对川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治疗有重要作用[12-13]。英夫利昔单抗可拮抗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和诱导T细胞凋亡[14]。

血清NT-proBNP可以用来判断患儿心室功能[15];血清iNOS可以用来判断患儿血管功能[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iNOS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川崎病,可降低患儿血清NT-proBNP、iNOS水平,改善血脂水平。分析原因为他汀类药物本身结构类似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其药物通过竞争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使HDL-C升高、LDL-C降低,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英夫利昔单抗诱导吞噬细胞自噬和线粒体吞噬,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及炎性因子,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改善病情;英夫利昔单抗具有抗炎作用,减轻动脉损伤,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动脉血管扩张得到改善,减少细胞裂解,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促使血清iNOS水平下降。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稳定,从而使高热症状得到改善,皮疹不再加重或减轻,且英夫利昔单抗循序渐进给药,患儿均可耐受,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英夫利昔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川崎病可降低患儿血清NT-proBNP、iNOS水平,改善血脂水平,且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川崎阿托单抗
IL-23/Th17 轴拮抗剂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进展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我国抗癌新药研究引国际关注
勿把川崎病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