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分析

2022-03-24冯祯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融合德育

冯祯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对于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既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要积极提倡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将劳动与德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劳动教育与德育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和落实的重要载体,是德育教育的助推剂。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积极创新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形式,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基于小学劳动教育,针对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人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较为传统和模糊。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都被家长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劳动的权利,都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逐渐地养成了很多的不良习惯。而作为华夏子女,我们需要深入贯彻劳动教育,落实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勤劳俭朴。同样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虽然教师都可以依据教育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还是存在着一些顾及,比如担心劳动教育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劳动活动学习认识不深。眼下的小学校园中学生对学习用具随便丢弃、花钱无节制、攀比等现象比比皆是,那么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如何才能改变教师、家长、学生的这种认识呢?这就需要通过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以丰富多样的劳动活动,提高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劳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促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可贵、德育的重要。所以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推行下,小学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及教师首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思路,做好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将劳动教育与相关的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将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逐步实现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系列化、制度化,为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一)公益劳动,培养社会公德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有着天真烂漫的性格。在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极具社会化的公益性劳动活动,引导学生直接接触和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有效融合德育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劳动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爱护集体,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比如学校联系当地养老院,与社区相关部门设计一次传统服务劳动活动。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到养老院开展一系列的公益劳动,比如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修剪指甲、洗衣服、梳头发,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有效推动敬老爱老、老少共融的社会风尚。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特长,为老人进行文艺演出活动,活跃养老院氛围,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另外还可以借此机会,成立节假日探访小组,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节假日期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养老院探访慰问活动,有效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老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老人可以感到温暖,让学生可以收获关心他人的快乐。最后由各班级代表,负责将本次活动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做详细归纳,为接下来的公益活动提供有力依据,为学生的良好劳动、德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而全面启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再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活动,垃圾分类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应将日常生活劳动与垃圾分类结合起来,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来到街道、社区,主动宣传垃圾分类、正确处理垃圾方法等,同时促使学生自己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废物利用”的小生产、小发明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感受劳动乐趣,从而养成节俭、低碳环保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家庭劳动,提升综合能力

良好的勞动环境是保证学生劳动参与热情的基础,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实践中,学校及教师可以发挥家庭劳动作用,扩大学生的活动范围,让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进行更为丰富、有效的劳动活动,逐步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学生锻炼自身劳动能力、发展自身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创设一些校内劳动机会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可以多样化地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配合,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家庭劳动,如铺床叠被、扫地墩地、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实际能力,最大化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家庭劳动中,与此同时为学生渗透德育:为爸爸妈妈盛饭、摆放餐具、为下班的爸爸妈妈递上一杯热茶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家庭劳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有效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另外良好的家校合作也是有效提升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良好途径,教师通过大力开展家校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家庭中都能很好地接受劳动教育及德育熏陶,促使学生在参与劳动活动的同时,有效锻炼自己的劳动意识,提高自己的吃苦耐劳品质,进而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综合素养。比如劳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在家校共育平台,与家长共同组织“大扫除”家庭集体劳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劳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深化学生的劳动感受,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同时还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分层劳动,满足个体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认知能力、身体素质的不同,他们的劳动能力和德育接受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精心地创设分层式劳动教育活动,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劳动活动,促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劳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意义,接受德育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共同发展。以植树节为例,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安排不同层次的劳动任务,设置不同的劳动目标。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负责挖坑,让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同时教师可以为他们进行宣讲课,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意识,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拓展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落实德育的有效融合和渗透;针对中年级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布置栽种树苗的任务,要求他们在完成劳动任务以后,分享自己的劳动感受,充分渗透劳动行为和劳动观念,有效深化学生对劳动的理解;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进行抬水、浇灌树苗,让他们可以通过合作来完成植树的其余任务,然后布置劳动活动心得的撰写,最大化地增加劳动教育的德育性和实效性。再或者教师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中的作用,为学生的综合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比如联系相关基地开展科研活动,与红色基地、科技馆、农田、超市、工厂等合作,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分层劳动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耕作经历,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收获和快乐,感悟劳动教育与德育的真正意义。教师通过组织这一系列的活动,最大化地拓展了学生的劳动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劳动体验,为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科普中心,开展大型“科技创新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劳动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导向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发挥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效应。

(四)烘托氛围,促进融合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在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增强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劳动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时,设置劳动标兵榜,制定积分制度,对每一位参与劳动活动的学生,结合其表现进行积分,将积分总数前十名入选年级标兵榜,并将他们的照片张贴宣传,同时配合主要劳动事迹,充分烘托校园氛围,用他们的劳动事迹激励其他学生,充分发挥劳动先锋榜样作用,全面深化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效果,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为劳动教育与德育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还可以设置班级“劳动星”评比活动,要求学生学会为他人着想、为集体出力、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孝顺父母、主动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事情抢着做,有效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在“劳动星”的激励下,积极争当班级“劳动星”,从而将劳动意识内化成劳动潜意识,全面启发学生的劳动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道德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班级划分一块责任田,实行承包责任制,让学生自己整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有效增加学生的劳动活动兴趣,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促使学生在收获劳动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养成珍惜勞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从而全面增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提高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在浓厚的劳动德育文化环境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进而全面启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生活劳动,践行德育本质

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是丰富学生劳动思想教育,发展学生劳动能力、劳动素养的重要教育形式。劳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思想、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在实际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劳动过程中经历汗水的辛劳和光荣的经历,实现正确劳动观念和良好德育品质的形成,获得良好劳动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劳动活动引进来,促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锻炼、有效提升自身的生活技能,发展自身综合素养。例如,在小学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手工缝制课堂活动,虽然看似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却隐藏着较高的技能和极为深奥的目的与内涵。通过让学生尝试补袜子、缝衣服等实践,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线颜色相同的衣服或袜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特别注意把线穿过针眼,在针眼的末端打个结,撑开袜子上的洞,用自己较为熟练的缝纫方法一针一针地缝,学生在这次劳动实践中将充满甜蜜的味道,当他们看到自己亲手缝制完整的袜子时,学生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既收获了技能又收获了快乐,让学生从中对劳动产生热爱之情,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劳动素养,实现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总而言之,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最美的运动形式,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了璀璨丰富的文化及多种多样的物品,维护了社会公众文明,在一定程度和角度上来讲,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推动者,他们的劳动认识、劳动态度、德育素养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形成。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级阶段和基础途径。针对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趋势,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中要积极融合德育教育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认真研究和探索劳动与德育的融合策略,分析当下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及德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有效丰富学生的劳动学习和德育学习体验,促使学生逐步地深化自身的劳动观和德育观,进而切实提高新时代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新时代小学生的良性成长。

猜你喜欢

劳动融合德育
《中国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融椅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