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的立意

2022-03-24周有利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边界建构

周有利

学习是件复杂的事情。“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机理不仅要关注教与学的关系,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内在的学习动机、态度及价值观等。课堂上我们无法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但在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同时,课堂上理应回到“为什么学”的追问和立意上来。

教学首先不是内容、方法问题,而应是“为什么学”的价值问题。课堂上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而没有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样教而不是那样教?为什么教学生这样学而不是那样学?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还是被激发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信念该如何被点燃和激发?关注这些问题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或者說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为什么学”的价值其实隐含着“学什么”的逻辑。不夸张地讲,教学中我们选择的学习内容不少是矢之偏颇的,此话并非言过其实,因为经不起“为什么学”的推敲和追问。究竟学习什么才是最值得、最有意义的?我们要穿过“学科知识”的层林走进“学科结构”或是“知识秩序”之中去寻找,我们要教给学生“活的知识”,让所学的知识触及学生内在的情感、激活他们的想象,引发解决问题、实践运用的热情。所以,教学内容要向学科本质探寻、要向生活敞开、要向积极的内在情感靠近。

“为什么学”的意义、“学什么”的想象,它指引着“怎样学”的方向。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突破自身认知,打开课堂边界。这个“边界”一是“学什么”的知识边界,更是一个“怎样学”的路径边界。基于自身学科,从实际问题出发,既可以有学科内的整合教学,也可以有学科间的融合实践,更可以有基于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的主题学习、项目学习,或是基于整合、融合、项目学习理念的课堂学习设计。这是价值引领下教的内容与方式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给学生不只是学知识学方法的“知识建构”“工具建构”,也不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认知进阶”,而是在完成“人”的人格化、社会化的“价值重塑”。

“学得如何”还要在“为什么学”的关照下评价。我们在讲学教评的一致性,其实是说价值的一致性,即在课堂“为什么学”的价值引领上有没有很好地实现与“学什么”“怎么学”的统一,或是学什么与教什么、怎么学与怎么教、为什么这样学和为什么这样教的统一,是应然与实然的统一。课堂学习,既要关注显性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注隐性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的进步,更要关注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认知有没有自我反思,即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边界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守住你的边界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有边界和无边界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OF MALLS AND MUSEUMS
人蚁边界防护网
建构游戏玩不够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