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的构建与教学对策

2022-03-24赵佳丽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核心班级素养

赵佳丽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朝着更加深层次的方向不断学习。教师需要多方位地了解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努力搭建高效课堂,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凸显教师构建课堂的教学新思路。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初中生在学习生物时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并且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主来整合课堂内外教学资源,并且还要多方位地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路与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和高效率地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提出诸多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实现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成功转型。教学变革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学发展,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一、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概述

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日常学习时要进行不断地反思与实践,回忆自身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重点,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理性思维,加强学生当前的核心素养。在生物核心素养中包含了生命意识、学科理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在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制定长效化的教学机制,将构建理论融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知识的奥秘,让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高效开展。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时,需要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在脑海中对生命进行正确性地认知。比如对于物质和能量的观念以及平衡和稳态方面的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一些生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对理性思维的培养来说,需要让学生在生物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理性科学思维,对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地发展,并且还要对一些生物问题进行科学性地推断以及概括,形成独特性的观点。在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时,需要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入手進行有效的引导,将课本中的教学重点进行课外扩展,构建一体化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反复地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在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培养时,教师要不断地扩展初中生物本身的教育内涵,以促进学生正确学习观念为主,更加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初中生物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和科学发展的关系,从一个正确的角度来进行有效学习,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作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融入其中,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时,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保证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凸显初中生物素质教育的特征。

二、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为了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了解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以改进这些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初中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成功转型。虽然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实施了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环节较为复杂,不同学生在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理解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课堂教学问题频发,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的特征,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思维仍然存在

在以往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虽然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并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融合,整个课堂教学非常固定,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忽视了素质化教育的根本教育意义。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并没有从前期教学环节精心地构建课堂教学体系,也没有将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融到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只是被动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自主性学习意识较差,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并没有自主性地选择相关知识,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只是非常被动地学习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学生在课后也无法总结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会逐渐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并且教师也没有和学生开展良好的双向交流互动,解决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培养,学生由于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发散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不会主动地发展自身的思维,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是非常盲目的。与此同时,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也很少加强对实验探究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只是停留于简单教学演示,很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实验的有效探究,导致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课程丧失了基本意义和目的,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

(二)学生理解力较差

初中阶段的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再加上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在理解抽象性知识时,经常会存在诸多的困扰以及偏差。初中生物学科中的抽象性知识较多,如果教师没有进行正确性地引导和处理的话,学生在初中生物学习中的思路会越来越混乱,再加上没有教师的正确纠正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难度也在不断地提高,进一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再加上教师教育方法较为陈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引起一部分学生对初中生物教学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与时间,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并且以探究欲望为主,朝着正确的方向而不断学习。在班级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将生本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布置课堂小组的学习环节,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探究问题的结果。之后通过小组教学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现象规律,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生物技能的提高,还有助于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同时,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驱动的重视程度,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性地分析和推理,了解教学内容中的生物现象和认知方面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阻碍,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相关的概念,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需要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内容,以构建高效率课堂为主,更加科学而高效率地实施课堂教学。

比如,在班级中向学生讲解七年级下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组织体系和器官的特征,使学生能够对人体有初步地认识。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层次性学习来进行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分析一下动物从受精卵初期到细胞分化和分裂形成了哪几种组织,有什么重要作用?”由于这部分问题较为复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且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更加积极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探究时还有助于形成科学的生命意识,认识到学习初中生物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核心素养。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针对性较强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构建更加科学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二)注重学科实践

初中生物的实践性特征较为突出,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相比于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来看,实验式的教学模式更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科实践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观念,掌握知识之间的规律。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通过动手实践来推理生命问题和现象,教师可以开展重点性的学习项目来实施正确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深度地探讨,从而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锻炼寻找学科关键思维能力。教师在班级教学中需要放开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更加高效率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不一样的知识。

比如,教师在班级中向学生讲解七年级上册“植物种子萌发”时,教师可以开展重点性的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并且深入地分析种子萌发的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以探索生命现象为主获得实验结论。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性的材料,比如绿豆种子和培养皿等,也可以让学生直接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模拟性实验,改变种子萌发的一些条件来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要求,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中心,自主地设置相对应的对照实验,例如可以通过水分和温度等因素来进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对比实验中形成完善的理性思维,在探究内外因素中正确地审视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科学探究更加高效率地实施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书写导学案,让学生更加有条理地开展实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在讲台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对种子萌发条件的认识,从而实现理性思维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三)提出探究性问题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本中的知识,为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从而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结构积极地进行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在生物学中所包含的生命观念和生命之间的现象是非常多的,生命觀念是能够经过证实之后所产生的观点和想法,帮助学生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事,形成完善的生命观念。因此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可以将生命观念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比如,在班级中为学生讲解八年级上册“生物的生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大自然中的动物是怎么来的呢?”当教师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再制作成导学案的方式,更加系统性地了解这部分知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先整合自身所搜集到的材料来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物演变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当学生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殖系统、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知识总结以及探究,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际上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从而了解每个生命的难能可贵,更加珍爱生命,认识大自然中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因此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开展探究性的课堂教学,完美地融入生命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将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融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解决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既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还需要实现多项技能的有效培养,从而满足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核心班级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班级“无课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