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目录学“小说家”内涵的演变

2022-03-24陈巧梅

雨露风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说家演变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在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代表的官修目录中较为保守,坚守传统史官琐屑言语的小说观念,而在以《百川书志》《千顷堂书目》《宝文堂书目》《红雨楼书目》为代表的私人藏书目录中则较为开放,收录了唐传奇、宋元话本及明清之际流行的通俗小说,对官修目录的小说内涵进行了补充丰富。

关键词:目录学;小说家;演变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1]这里的“小说”与“大达”相对,指琐屑的、不入流的浅薄言辞,与现代“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的小说概念相去甚远。而随着历史发展,中国古代小说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且无明确定义,因而古代目录中收录的小说常呈现混乱纷杂的状态。正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所云:“小说,子书流也。然谈说道理,或近于经;又有类注疏者,纪述事迹,或通于史;又有类志传者,他如孟棨《本事》,卢環《抒情》,例以诗话文评,附见集类,究其体制,实小说者流也。至于子类杂家,尤相出入。郑氏谓古今书家所不能分有九,而不知最易混淆者小说也。”[2]笔者以官修目录《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主,以私人藏书目录《百川书志》《宝文堂书目》《红雨楼书目》为参照,从目录学角度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家”内涵的演变。

一、官修目录中的“小说家”小序

自《汉书·艺文志》设“小说家”始,此后历代官私目录大都延续其设定。官修目录中《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小说家”目录前后撰写小序,对“小说家”有较为集中、明确的界定,而《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小序,此处不议。

《汉书·艺文志》之“小说家”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为稗官采集街谈巷语之说;第二,目的为观民间里巷风俗;第三,虽为小道,但仍有可观者,君子不为但小说不灭。《隋书·经籍志》继承了前者对于“小说家”的界定,但删除了其“刍荛狂夫、君子不为、小说不灭”之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说家》在《汉书·艺文志》的基础之上对“小说家”的界定有所发展:第一,强调小说起源,小说本自汉武帝时方士之虞初《周说》,且兴盛于武帝时;第二,提出小说类别,“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3]12;第三,丰富小说功能,即小说可观风俗、寓劝诫、广见闻、资考证;第四,注重小说语言,选录语言雅致的小说,粗俗妖妄者不录。

从上述“小说家”小序可见,官修目录基本认同小说为稗官采街谈巷语以观风俗的小道之说,且越发重视区分小说的类别及功用。

二、官、私修目錄中的小说书目

官修目录的小序对小说作出基本的界定,官修目录与私人藏书目录中收录的小说书目则将小说的内涵具体化。

(一)《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所录小说类别庞杂,凡内容荒诞浅薄、不成体系者,皆入小说家。“郑玄曰:‘小道如今诸子书也。’是九流百家皆可名曰小说矣。”[4]《汉书·艺文志》中收录的小说书目可分为近史部之书与近子部之书。第一,近史部之书。该类包括《青史子》《天乙》。《天乙》记汤事,《青史子》则为古代史官记事,本应归入史部,但班固以“其言非殷时,皆依托也”[5]1744而归入“小说家”;第二,近子部之书。该类包括诸子百家的《伊尹说》《师旷》等,以及与方士密切相关的《封禅方说》《虞初周说》等。《伊尹说》与道家相关,《宋子》言黄老意,《百家》为诸子百家琐碎言语之集,本应归入子部诸家,但仍因“其语浅薄,似依托也”[5]1745归入“小说家”。可见,“依托”当为《汉书·艺文志》中“小说家”的显著特色。因而与方士密切相关的《封禅方说》等书,则理所当然归入“小说家”。

(二)《隋书·经籍志》

《隋书·经籍志》在“小说家”小序中继承了《汉书·艺文志》对“小说家”的界定,及不入流者均可入“小说家”的收录标准,但其收录的小说书目与《汉书·艺文志》完全不同。《隋书·经籍志》收录的小说书目可分为人物类与专业类。第一,人物类。该类包括记录人物言行轶事的《燕丹子》《世说》《小说》等,以及关注语用的《杂语》《文对》等。其中,《殷芸小说》记载自秦汉至宋齐的历史遗闻和名人轶事,这是叙事性在古代官修目录可考证的小说中首次出现。此外,官修目录延续《隋书·经籍志》对于志人小说的收录,并使其成为小说的固定内容之一;第二,专业类。专业类的书籍包括器物、艺术等,近似于现代的各专业实用类书籍。如《器准图》《水饰》等。《器准图》是一部关于浑天、欹器、地动等古代精巧天文仪器的图画著作。《水饰》则是与水神话有关的图画著作。《隋书·经籍志》对于志人小说的关注,是官修目录的一大进步,而对于专业实用类书籍的关注,则导致此后目录学中小说收录内容的纷杂。

(三)《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

《旧唐书·经籍志》收录的小说,种类无变化,但数量减少。《新唐书·艺文志》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增加了本属于杂传类的《搜神记》《补江总白猿传》及杂家类的《家范》《茶经》等。

从表1中部分小说书目在官修目录中的不同分类,可见记载人物言行轶事的《燕丹子》《世说》《小说》已成为“小说家”的固定书目,而《搜神记》《齐谐记》《释俗语》《博物志》则分别从杂传、杂家转为小说。杂传、杂家、小说三类自提出之始便难以分辨,并延续至此后的官修目录中。

(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小说在明清之际不断发展、成熟,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小说六分法,即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该分法确认了志怪、传奇、杂录应属于小说,但丛谈、辩订、箴规的分类仍有部分不合理之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说家类》对胡应麟的小说六分法进行删改,将其分为杂事、异闻、琐语。第一,杂事类。该类最为纷杂,几乎囊括了众家之杂,既有里巷见闻,又有各类杂记。“今以述朝政军国者入杂史,其参以里巷闲谈、词章细故者则均隶此门。”[3]68依据“里巷闲谈、词章细故”的标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史部中部分书目重新进行归类。如《南唐近事》虽为“偏霸事迹”,应载入史部,但“虽标南唐之名,而非其国记”[3]27而归入小说家。“盖以书之体例为断,不以书名为断”[3]27。而《飞燕外传》虽为记载赵飞燕姐妹的传记,但因其“纯为小说家言”[3]96而不入史部,《汉武内传》《开元天宝遗事》等书皆与此同例;第二,异闻类。异闻中出现了地理志的《山海经》、子部道家的《神异经》、史部起居注的《穆天子传》等,其入子部小说家,大多因“恍惚无徵”[3]70;第三,琐语类。如《酉阳杂俎》因“诡怪不经”[3]92入小说家类。

要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小说书目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强调小说的文体分类,但仍存在分类混杂的问题,如小说与史传虽以书之体例为断,但部分书籍因其内容的复杂性,难以决断其归属,如《西京雜记》,该书包括西汉的宫室制度、怪异传说、人物轶事等内容,曾入“旧事”“故事”“地理”类,今入“小说”类;其二,虽提出以书之体例为断,但实际多以“恍惚”“无稽”为分辨依据;其三,未收录古代小说史中较为重要的唐传奇与通俗小说。官修目录最初收录了近似史传的志人小说,而后囊括了依托荒谬的志怪小说,却始终不录唐传奇与明清通俗小说。

弥补官修目录中不录传奇小说与通俗小说缺憾的,是明清私人藏书家们的私修目录。他们摆脱传统的史家成见,更重视小说的叙事性与虚构性,因而在目录中著录了唐传奇与通俗小说。如《百川书志》著录《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徐氏红雨楼书目》新增《子部·传奇类》,收录元明杂剧、传奇一百四十余种。在私修目录增加小说种类的同时,小说的分类也逐渐走向纷杂。如《宝文堂书目·子杂类》既有长篇通俗小说《水浒传》《三国通价演义》等,又有唐传奇《柳毅传》《霍小玉传》等,甚至有宋元话本《错斩崔宁》《风吹轿儿》,大抵因其内容杂乱,难以自成小说类,因而统称为“子杂类”。清代《奕庆藏书楼书目》《也是园书目》《八千卷楼书目》等,其“小说家”亦著录通俗小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以官修目录为主流,以私人藏书目录为补充,官修目录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框架。自《汉书·艺文志》始,目录学均以荒诞依托为标准区分“小说家”与其他诸类。且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小说家”从单一的琐语逐渐丰富至囊括琐语、杂录、野史等,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说家”逐渐强调小说的文体意识及其叙事性、虚构性。但总而言之,官修目录中的小说观念较为保守,仍遵循传统史学家琐碎言语及不入流者入小说的观念。而私人藏书目录则较为开放,收录唐传奇、宋元话本及明清通俗小说,弥补官修目录的缺憾。但官、私修目录均存在小说概念模糊、文体理论缺失、分类驳杂等不足,因而从目录学厘清小说内涵的流变,更能加深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理解。

作者简介:陈巧梅(1997—),女,汉族,浙江金华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

参考文献:

〔1〕庄子.庄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76.

〔2〕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283.

〔3〕纪昀等.万有文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7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2-122.

〔4〕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29:171.

〔5〕班固.汉书(第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701-1784.

猜你喜欢

小说家演变
《刺杀小说家》 分镜故事板
小说家的才智是什么
拥有小说家的眼睛
从“小说家”到“小说+”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成长写作与“小说家”的诞生
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