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2-03-23张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桦树皮白桦树工艺品

张宁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白桦树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华北高山地区,具有耐寒、喜阴、生命力顽强等特征。白桦树用途甚广,可作为家具、造纸等原材料,其桦树汁有保健和药用功能,桦树皮不但可作为中药材入药,而且因其柔韧性较强、颜色美观、耐腐蚀且具有防潮功能成为制作生活器具较好的原材料。

桦树皮在我国北方的广泛使用使得桦树皮文化逐渐形成,然而由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桦树皮文化的发展遇到阻碍,因此对于桦树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桦树皮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21年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桦树皮文化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桦树皮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传承与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存着诸多问题,尤其在传承人及传承方式上较为突出,桦树皮文化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1 文化传承面临断代

桦树皮文化传承面临断代主要体现在传承人后继乏人和传承方式单一两个方面。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城镇化的推进,使得许多年轻人离开居住地到外地生活,留在当地的人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当地的年轻人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轻易获得生活用品,不再需要费时费力自己制作。对于他们来说从事其他工作收益相对较高,而学习这项技艺难度较大、费时费力、收益较低,所以桦树皮制作从全体成员参与逐渐变成了只有少部分老人还保留着这项技艺,也就造成了桦树皮文化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且传承人总体文化素养不高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传承桦树皮文化,因此桦树皮文化的传承多为家庭传承。

1.2 桦树皮资源难以持续

桦树皮取材于白桦树,白桦树皮因易于剥取且外形美观成为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制作生活器具的原材料之一。白桦树区别于其他树种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树皮的可持续性,只要合理剥取桦树皮,在桦树皮被剥取3年后,便可长出新的树皮,重新生长若干年后可以继续剥取。桦树皮的剥取讲求一定的方法,由于桦树皮剥取一般在夏初时节,且桦树皮内含有充足的水分,所以只需要用刀轻划两下就可以取出来。但是一旦错过剥取的季节桦树皮缺乏水分就会变得坚硬,而不按照剥取方法随意剥取桦树皮就会对白桦树本身造成伤害,容易使桦树皮无法再继续生长。近些年在利益驱使下有些人不顾季节、不讲究方法剥取桦树皮,盲目获取桦树皮,使得桦树皮资源受到破坏,桦树被取皮后难以持续生长,桦树皮变得越来越稀缺,给桦树皮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瓶颈。

1.3 文化认同感缺失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现象,也是一种个体被群体文化影响的现象。文化认同本质上是讲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具有根本性。文化认同回答了“我是谁”这一问题,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其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当前桦树皮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受实际情况制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矛盾十分突出,传承人后继乏人和传承方式单一成为制约桦树皮文化发展的两大瓶颈。

2 传承与创新桦树皮文化的重要意义

传承与创新桦树皮文化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桦树皮文化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它的传承与创新在保持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上有着积极作用,桦树皮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增添了亮丽的颜色,为重树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文化依据;另一方面,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可提供许多工作岗位,增加了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为当地乡村振兴做出突出的贡献。

2.1 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因丰富而多彩。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保持文化多样性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过程。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避免了文化的趋同倾向和一致性,为我们保持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缤纷世界。传承与创新桦树皮文化,有利于保持民族特色,使得中华文化更加生动鲜活。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各民族文化支流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各民族都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和贡献者,每个民族文化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贡献和必要组成。桦树皮文化是中华文化独具魅力的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桦树皮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自信。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基础,桦树皮文化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独特的审美取向与生活方式,蕴含着艺术、社会、历史等诸多价值,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了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及“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3]。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内容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发展文化产业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持续稳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文化软实力对内表现为深厚的文化自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凝聚力;对外则表现为跨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是展示大国形象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前提。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有其独特优势,它依托当地民族文化广泛吸收当地资源进行整合,既能成就特色产业,还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又能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桦树皮文化圈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同时也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地,独特的民族魅力和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各种民族文化节的举办更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传承与创新桦树皮文化,将其发展成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出售桦树皮制作的手工艺产品。现阶段用桦树皮制作的挎包、钥匙坠、水杯等工艺品备受旅游者青睐,成为比较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许多游客购买桦树皮工艺品当作纪念品收藏。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对桦树皮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而且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当地旅游的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乡村振兴。

3 传承与创新桦树皮文化的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基础条件,是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为此文化创新势在必行。

3.1 创新宣传方式

文化宣传是文化传承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它可以最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桦树皮文化,传统的宣传方式包括报纸、期刊、广告等。创新桦树皮文化宣传方式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重视传统宣传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博物馆、展览馆展览少数民族器具、生活用品等,反映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定期在当地博物馆设置桦树皮文化专展,展示桦树皮工艺品,如桦树皮船、饰品、日常生活用品等,让当地人及游客能直观地领略桦树皮文化的魅力;开展桦树皮文化进社区活动,邀请桦树皮文化传承人现场表演桦树皮工艺品制作过程并进行讲解与科普,活动过程中可通过向观众分发桦树皮制作的小工艺品来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人了解桦树皮文化。

利用互联网媒体新手段宣传。互联网宣传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宣传方式。“通过网络热门栏目、文化网络课堂和文化网站,开发民族文化动漫电影和网络游戏等方式扩大网络宣传。”[4]例如,拍摄桦树皮文化工艺宣传片,在宣传片中少数民族传承人身穿民族服饰,在古老又充满特色的手工作坊制作桦树皮工艺品,将工艺品制作全过程详细记录,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使人们通过网络体会桦树皮文化所散发的巨大魅力;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如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建立官方账号;利用3D、4D和VR等技术开发相关软件,让人们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体验和参与桦树皮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通过虚拟空间技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体会桦树皮工艺品制作的乐趣及桦树皮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世界。

3.2 建立白桦树生态循环基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是当前民族文化发展的新契机,也是激发民族文化活力的助推器,有利于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升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及民族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白桦树生态循环基地可分为3个区域:第一个区域白桦林风景区,该区域以桦树林为主体,主要用于桦树皮和桦树汁提取及游客观赏;第二个区域桦树皮手工艺品展示区,主要售卖桦树皮工艺品及展示制作工艺,并设置游客互动区,方便游客观看并参与桦树皮制作过程,更近距离地接触桦树皮文化;第三个区域桦树汁饮品加工区,主要对提取的桦树汁进行加工,游客可以参观加工过程,品尝并且购买桦树汁饮品。白桦树生态循环基地在经济上有桦树林门票、桦树皮工艺品、桦树汁产品多方面收入来源;在文化上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桦树皮工艺制作过程,更深入地了解桦树皮文化;在生态上可以做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为白桦树的种植与养护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来源,解决了部分当地人就业问题,便于游客领略桦树皮文化独有的风采,也使白桦树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在某种程度上,白桦树生态循环基地可呈现出多方面共赢的局面。

3.3 依托教育传承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桦树皮工艺纳入中小学美术教学及高校工艺美工课。中小学美术教学受众面较广,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兴趣培养和知识储备的重要阶段,将桦树皮文化纳入中小学美术教学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生对桦树皮文化的保护意识及掌握该工艺的能力。将桦树皮制作工艺纳入高校工艺美工课,成为高校相关专业美术生的必修课,教授学生桦树皮工艺制作方法,培养一部分高素质传承人,使得桦树皮制作工艺继续传承,传承人利用其所学知识在传承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将桦树皮文化送进校园。定期在学校举办桦树皮文化讲座,现场进行桦树皮工艺品制作,将制作的工艺品赠送给参加活动的学生,拉近桦树皮文化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桦树皮文化,最大程度地扩大桦树皮文化宣传范围和文化受众。

依托社区开设桦树皮制作工艺培训班。由社区提供场地,聘请专业桦树皮文化传承人进行公益类型的讲授,讲授桦树皮文化内涵,教授制作工艺,让大家参与桦树皮的加工过程。同时将课程录制后上传至网络,方便更多的人学习。

3.4 形成民族品牌,制作文创产品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明确提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技能培训为抓手,帮助乡村群众掌握一门手艺或技术;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品牌”[5]。桦树皮文化应该以此为契机,整合相关资源形成独特民族品牌,以“非遗”为核心建立稳定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更好地促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文化符号,形成独特的民族品牌。桦树皮制作由相对分散的家庭小作坊式经营方式,发展成集中统一的经营和制作模式,通过规范化的经营和制作,创新工艺品的种类及样式[6]。学习借鉴故宫文创和云冈石窟文创的创作方式,将文化元素和审美取向融入桦树皮工艺品制作中,创造性地制作体现民族特色和现代审美的首饰、书签、挂件、钥匙扣等文创产品。同时也可以考虑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材料如金属、布料、刺绣等相结合,开创性地制作联名文创产品[7]。

探索销售新渠道。以往桦树皮工艺品销售渠道相对单一,多以旅游当地特产、工艺品店陈列售卖为主。在形成民族品牌以后,可以借鉴故宫文创的经验在淘宝等平台设置旗舰店,售卖桦树皮工艺品,也可以在快手、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直播卖货,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桦树皮文化的风采。传承与创新,是桦树皮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键。在保护桦树资源和拓宽宣传渠道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对桦树皮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及桦树皮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只有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形成产业化循环才能让桦树皮文化实现真正的发展,散发出生机与活力。

4 结语

桦树皮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经意识到桦树皮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一直在探索桦树皮文化发展的经验和途径。虽然我们已经在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未来桦树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当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各民族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桦树皮白桦树工艺品
艺术工艺品欣赏
新媒体时代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以桦树皮画为例
桦树皮制作技艺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装饰工艺及艺术审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的形式功能及传承意义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平静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白桦树下(外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