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刻拍案惊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22-03-23王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贞节话本封建礼教

王琦

(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二刻拍案惊奇》为明末文学家凌濛初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编写的拟话本小说集,实收录短篇小说共38篇,它与《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人们通常将其与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称为“三言二拍”,在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模仿话本形式创作的小说集,其叙述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情节跌宕起伏,构思巧妙新奇,语言浅显易懂,且作品中各类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其中,尤以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最为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二刻拍案惊奇》的女性形象分类

在充斥着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的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尤其在宋代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后,不但使女性的正常欲望得不到满足,更是扼杀了她们追求自由爱情的权利。随着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领域对女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女性在劳动中逐渐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社会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1]。故而此时《二刻拍案惊奇》这种文学作品的出现,女性也相应地表现出大别于受封建礼教禁锢的传统女性的人格特征。大体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类别。

1.1 大胆追求自由真挚爱情

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这类女性为数最多。她们敢于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地追求心中所爱,并最终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婚姻。

书中杨素梅生得貌美如花,偶然间她与登科秀才凤来仪因一眼之缘暗生情愫,杨素梅日常担忧凤来仪日后会负心而迟迟不敢交付真心,在经过多次试探后,两人最终确定了彼此的心意。但阴差阳错导致两人失散后,双方都以为此生再无相见,只能暂时屈服家人定的亲事,在杨素梅打算新婚之日自尽时,意外发现所嫁之人正是她的心上人凤来仪,两人最终喜结连理,收获了一段圆满的婚姻。

实际上,书中很多女性都已具备了不再一味地遵从封建礼法,而敢于大胆追求心仪之人的自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一时期的传统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有所松动,女性有了追求自由爱情的权利,所以这类女性以其大胆勇敢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大放异彩。

1.2 忠贞不贰、至死不渝

自古以来,男女婚姻幸福美满为世人所倾羡,而幸福美满婚姻的基础便是忠诚和坚贞。在《二刻拍案惊奇》中,部分女性完美地诠释了美满婚姻的真谛,作者也对这类忠贞不渝的女子大加赞赏。她们中有的自幼便有心仪之人,长大后也不计较两家悬殊的家世地位,执意相守;有的在丈夫死后毅然选择追随爱人而去,绝不独自苟活。

前者如书中刘翠翠,她自幼在学堂认识了才智出众的金定并与他相爱,对他一往情深。长大后,听闻父母要将她嫁与其他人,她断然拒绝,并以死相逼。父母听罢,眼见女儿态度如此坚决,便只得依从翠翠的想法,去成全这段姻缘。然而好景不长,生活一年之后,战乱中,翠翠被人掳走,和金定从此失散。后来金定毅然决定找回自己的爱人,最后在李将军府与翠翠以兄妹的身份相认,然而金定无法将翠翠从贼人手中救出,他知道两人无法白头偕老,最终思念成疾,奄然而逝,在金定死后,翠翠伤心至极,不久也撒手人寰。所幸二人死后被葬于一处,虽生前隔别,死后却能成双,也算是得偿所愿。

后者如书中王世名为父报仇却担上人命官司,他宁愿选择一死也坚决不同意将父亲简尸,其妻俞氏在得知丈夫的决定后决意随夫赴死。丈夫百般劝阻,她却道:“君向来留心报仇,誓必身死,别人不晓,独妾知之。所以再不阻君者,知君立志如此。君能捐生,妾亦不难相从,故尔听君行事。今事已至此,若欲到底完翁尸首,非死不可。妾岂可独生以负君乎!”[2]在王世名死后3年,俞氏选择以绝食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毅然追随丈夫而去。俞氏对丈夫的情意真是感动天地,无愧为女子之楷模。

在那个贞节观念有所淡漠的年代,凌濛初笔下的女子依然对所爱之人忠贞不渝、至死追随,这份情感无疑是令人感动的。因此,这些女子最终的结局也是非常圆满的,死后为她们独造贞节牌坊以传于世便是最好的印证。

1.3 德才皆备、勇敢正义

在凌濛初的笔下有这样一类女子,她们德才皆备、勇敢正直,一点儿也不逊色于男子,实是“巾帼不让须眉”。卷17《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中的蜚俊卿是将门子弟,她自小便在父亲的熏陶下习得一身好武艺,同时,她还到学堂读书,所以文武双全,加之后来考中秀才,更是成了父亲得力的帮手。在父亲被诬陷投入狱中时,她欲女扮男装,亲自去京城救父亲出狱,在遭到父亲阻拦后,她并未退缩,反而态度坚决道:“自古多称缇萦救父,以为美谈。他也是个女子,况且孩儿男装已久,游庠已过,一向算在丈夫之列,有甚去不得?虽是路途遥远,孩儿弓矢可以防身。倘有甚么人盘问,凭着胸中见识,也支持得过,不足为虑。”最后,她决然前往京城,在京城里她上下打点,找朋友疏通官司,最终将父亲成功解救出来。自然,这样的女子结局也是美好的,她不仅成功解救父亲,让一家人得以团圆,还收获了圆满的爱情。蜚俊卿身为女子,不仅有才有智,她的勇气和深谋远虑更是许多男子都无法匹及的,她凭借自己的才能和胆量解救父亲出狱的做法将她的智慧与才能展露无遗,真乃女中豪杰,令人钦佩!

在那个女子被封建礼教紧紧束缚的社会里,才貌双全的女子为数不多,而才貌双全且有情有义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而这类女子在《二刻拍案惊奇》中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她们是侠义的化身,受人尊崇。卷12中的一名官妓严蕊,不仅容貌姣好,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行事最有义气,待人一片赤诚,这般女子,自然是美名远播,人见人爱。在朱熹想要由她入手去逼她招认与唐仲友的奸情时,她都不承认,任凭如何拷打,到底是不曾招供那子虚乌有的污蔑之词,在狱官劝她招供时,她道:“身为贱妓,纵是与太守有奸,招认了,有何大害?但天下事,真则是真,假则是假,岂可自惜微躯,信口妄言,以污太守?宁可置我于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最终,她拒不招供,被释放出狱,但此时她已是奄奄一息。她的事迹后被众人所知,多为其正义所感动。于是,敬佩之人较之前愈盛,就连孝宗皇帝听到后都对她大为欣赏。后来到任的官员商卿为她做主,让她得以落籍从良,并最终嫁给自己心仪之人,收获幸福圆满的结局。这样的结局,正是她做立心正直之人所得的福报。

不管是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的蜚俊卿,还是才貌双全、勇敢正直的严蕊,都有不逊于甚至超越男子的智谋和气概,这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备受压迫的环境中无疑是罕见的,故而凌濛初将她们的事迹着重勾勒,并予以赞赏。

2 《二刻拍案惊奇》与宋元话本中女性形象的对比

众多文学作品中都对女性有着相当比例的刻画,当然,在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宋元话本小说也不例外。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她们有的热情大胆、用情至深,有的执着专一、忠贞节烈,有的勇于反抗、维护尊严,却都真实地存在于文学作品的长廊中。

2.1 热情大胆、用情至深

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中被动等待男子追求的女子而言,宋元话本中的这一类女子就显得更为热情大胆,她们主动出击,甚至于比男子更为勇敢。

书中璩秀秀就是这类女子,她热情大胆的形象极具代表性。璩秀秀绣工了得,因她绣的一条红肚兜被咸安郡王看上,就被卖去做了绣娘。后来咸安郡王要为她和碾玉匠崔宁赐一段姻缘,而身为奴仆的她深知自己身份卑微,幸福婚姻得来的不会如此轻易,于是趁王府失火之时,她盗取了王府的珠宝并与心上人私奔。然而,好景不长,后来二人被抓回来并严加拷打,崔宁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将所有过错怪罪于秀秀一人身上,导致她被活活打死。由此可见,在强大的封建制度面前,这些女性誓死都要捍卫的爱情最终还是挣脱不掉传统婚姻观的束缚而宣告失败。

而《二刻拍案惊奇》中的众多女性,较之宋元话本中的女性,明显拥有了追求自由爱情和婚姻的权利,能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她们对待爱情热情大胆,用情至深,结局也甚为圆满。

2.2 执着专一、忠贞不渝

自古忠贞节烈的女子不在少数,她们对待爱情执着专一、至死不渝,宋元话本小说中自然也不乏这类女性。但是,在封建社会“从一而终”的婚姻观支配下,宋元话本中出现这大量的节妇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靖康年间的冬天,郑意娘与丈夫赁舟下淮楚,不料中途郑意娘被金人掳走,金人头目撒八太尉想要将其占为己有,奈何郑意娘不肯就范,于是恨从心中来,将郑意娘卖到妓院。郑意娘因思念丈夫,也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最终选择自杀来守护自己的贞节。即使这样的忠烈女子,还是摆脱不了被辜负的命运。丈夫韩思厚在她死后竟另娶他人,虽说两人最后遭到报应落水而死,但郑意娘誓死守护的贞节到底还是被无情践踏了。

《二刻拍案惊奇》将这类女性置于女子思想松动、贞节观念淡漠的明代社会中加以观照,就给予了这类女性更多的肯定和赞美,赋予她们忠贞不渝的形象既是作者对她们的肯定,更是时代对她们的称赞[3]。

2.3 勇于反抗、维护尊严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女子是没有尊严的,对于婚姻,更是没有任何话语权。宋元话本中就有这样一类敢说敢做,为了尊严和婚姻自由勇于反抗的女性,李翠莲便是这样一位奇女子。

她以“快嘴”之称为人所识,在那个要求女性温婉贤淑的封建社会里,李翠莲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嫁为人妻后,她依然心直口快,不论对谁都会公然表达自己的不满,维护自己的尊严。婆婆责怪她嘴快,她立即出言反驳,因此把公婆得罪,被一纸休书赶回家中。自知回家会被父母怪罪、责骂,她就向父母兄嫂拜别,自行前去明音寺剃发出家,度过余生。尽管李翠莲结局是悲惨的,但她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条条框框并敢于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行为是令人赞赏的,她的这种反抗是女性自觉意识觉醒的表现。

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也不乏这类女性,在凌濛初的笔下,她们是拥有独立自主意识的果敢女性,是实实在在的奇女子[4]。其作品中的女子敢于反抗不公,维护自身尊严,最终获得的圆满结局正是作者对这些女性的肯定。

3 《二刻拍案惊奇》中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

明代中后期,随着明朝统治阶级对民众思想控制的松动,广大市民阶层的个体自主意识逐渐觉醒,凌濛初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家,受到晚明进步思潮的影响,文学创作也就相应地向反映民众自主意识、突出人的个性和欲望方向倾斜,《二刻拍案惊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便是其鲜明的体现[5]。由此可见,凌濛初所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3.1 以女性的反抗观照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挑战

对于女性而言,传统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伦理教条和严酷的贞节观念对她们毒害至深,这对女性来说是十分残酷的。而到了明代中后期,女性自主意识被唤醒,妇女的贞节观念也随之淡漠,她们敢于大胆反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传统贞节观,并跳出传统封建的牢笼,追逐自由美满的婚姻[6]。以《二刻拍案惊奇》中的郑蕊珠为例,虽然她在大婚当天被人掳去,失去清白之身,但她并没有放弃活下去的希望,而是在获救之后与官府一起将恶徒绳之以法,最终结局圆满。由此可以得知,在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环境下,女子敢于突破传统贞节观的束缚,她们的行为亦不再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唾弃。这种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无疑是进步的[7]。

3.2 以女性的独立观照男女平等意识的觉醒

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女子逐渐沦为男子的附庸物,她们只能依附男人才能生存下来,没有任何独立自由的空间。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中一番石破天惊的言论就针对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及女性无独立人格的现实,为长期以来遭受压迫的女子鸣了不平:

“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人道他薄幸负心,做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愈加放肆。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这一段惊天动地的言论折射出了凌濛初呼吁男女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二刻拍案惊奇》中的许多女性就通过追求爱情、婚姻上的平等而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可见,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意识已经被唤醒,女性的地位也明显有所提高,这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意义非凡[8]。

3.3 以女性的大胆观照对自由真挚爱情的渴望

主张女子对自由爱情和婚姻的大胆追求、歌颂自主结合的真挚爱情是《二刻拍案惊奇》一个重要的进步思想。这种主张与传统的婚姻观念严重不符,这是当时女性自主意识张扬的标志,也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二刻拍案惊奇》中塑造了众多渴望婚恋自由并大胆追求真挚爱情的女子,她们大胆地挑战封建礼法,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主结合、真爱至上的进步爱情观。翠翠不顾家庭地位悬殊,用自己的反抗向父母证明她非金定不嫁的决心;兴娘一心盼望与自小订下婚约的崔生共度一生,面对未来夫婿杳无音信、父母打算为她另择良婿的境况,她誓死不从,而是死后将鬼魂附在妹妹身上与崔生私奔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以上的这些女性非但不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控制,反而她们热情大胆的反传统形象深受世人所赞颂。在那个女子地位低下的封建社会里,她们勇于冲破封建礼法的桎梏,而追求内心向往的美满婚姻,这在当时虽说是难以置信的,却也是女性自主意识不断觉醒的重要表现[9]。

4 结语

伴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中所塑造的真实的女性形象,既是当时整个社会女性形象的高度浓缩,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说,凌濛初笔下刻画的这些女性形象,她们的存在标志着女性自主意识的不断觉醒和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女性终会摆脱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迎来属于自己独立自主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贞节话本封建礼教
贞节与权利——清代“强占良家妻女”条例研究
“看官”是什么官
良奸有别
从曹赛英看徽州女性的贞节观
从宋人语境看底本与话本的关系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文学史视野下的“话本”定义思考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