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宿助力乡村建设的研究

2022-03-23陈巧巧

山西农经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民宿特色建设

□陈巧巧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贵州 贵阳 550025)

2019 年6 月17 日,国务院发布《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指导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休闲公园,促进乡村建设的休闲农业示范县[1],为民宿在乡村建设中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民宿作为乡村建设中的一环,主要作用是增加人口、提高消费水平并持续产生收益,将农特产品销售出去,展示乡村文化风貌,实现村民增收。因此,建设乡村民宿应该立足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从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等多方面建设优质乡村民俗,营造乡村景观。最早的民宿产业发展始于欧美,以B&B为代表。从一开始,民宿产业通过日本传入我国台湾,然后以农场、家庭旅馆和客栈等形式在我国发展。进入21 世纪后,逐渐统一更名为民宿,其定义也逐渐完善。故名思义,民宿是乡村的村民将自家多余的房屋租借出去,形成了当地特色文化的一种产业,为游客提供了特色居住服务体验,具有当地特色饮食、文化、玩乐的场所[2]。与传统的食宿行业相比,民宿没有漂亮的装饰和自助服务,但能让游客享受自然、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

1 民宿助力乡村建设发展的意义

1.1 助力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发展

旅游业一直都是乡村振兴的热点主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物质的追求也逐渐转化为精神追求,旅游成为人们放松自我、调节心情的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民宿产业的发展。在解决了交通、电力、移动通信等问题后,许多乡村具备了发展民宿的基本条件。民宿是利用农户闲置的房舍发展的产业,投资标准小、成本低,建设和运营也相对简单,降低了住宿业准入门槛,也促进了住宿业的创新发展。

民宿是有效促进乡村旅游延伸发展的方式之一,可以带动当地农户增收。比如,贵州省茅台镇以“国酒茅台”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并建立茅台小镇,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的同时,也给予了游客不一样的体验,体会当地的特色文化,不仅吸引了游客,也为当地居民的农产品开通了销售渠道。

1.2 促进乡村文化延续

乡村文化是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然而,目前我国的发展方向依然是以城市为中心,忽略了乡村发展,出现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的发展现状。民宿作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促进了乡村发展,也是乡村文化传承的载体。古朴的建筑风格、悠闲的乡村生活可以给予游客更好的体验。

物质文化方面包括建筑、美食、工艺、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等,其中民居建筑反映了传统乡土文化的建筑特色,很多地方本土文化就是通过房屋建筑所展示,如吊脚楼等传统居民住房。

非物质文化方面包括歌曲、舞蹈等。将文化融入民宿中,是运用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的新模式。民宿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将探索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习俗,激发文化创造力,融入当地乡村。

民宿在建筑、装饰、装修、建材、餐饮、客房等方面也具有地域特色。从城市返回乡村发展的群体,为民宿发展带来新思想,传播新生活方式,在发展乡村文化、艺术审美、生活方式、公共传播等方面具有示范和促进作用,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复兴。

1.3 吸引人才

人才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资源,拥有人才才能发展得更为快速。长期以来,乡村的人才、技术和资金都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却使乡村发展停滞。“空心村”、老龄化、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频出。乡村长期缺乏产业支撑,逐渐失去吸引力。结果是乡村发展不起来,群众缺失发展的动力,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因此,要吸引当地年轻人回家乡工作,激发本地青年们对建设自己家乡的责任感,让乡村散发活力。乡村要振兴、要建设,就需要大量引进人才。

民宿行业能为当地年轻人提供管理、服务员和厨师等工作机会,在保障当地青年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完善了民宿发展体系。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出租自家的闲置房屋给民宿团队打造、运营,也可以参与到民宿的建设中,成为乡村建设的内生力量。将乡村构建成具有特色文化的地方。

1.4 促进乡村面貌改造

通过集群化的方式管理民宿,使乡村治理井然有序,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为乡容、乡貌增添了色彩。也可以通过民宿在城乡居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发展民宿为契机,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完善[3]。改善乡村住宅设施,与发展民宿协同开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文化。

在改善民宿环境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乡村设施更新。发展乡村民宿,会进一步提升村民素质、村环境效果、村文化等。但有研究显示,很多民宿在建立后逐渐向精品化方向发展,价格越来越昂贵,忽视了民宿扎根的乡村设施、环境、文明村貌等,使民宿没有融入到乡村的发展中[4]。

1.5 助力农产品营销

溯本清源,民宿想要做出特色,让游客存有记忆点,就要加强自身的魅力。与当地的产业发展相结合,共同打造当地特色,留住游客,成了不二之选。通过打造特色民宿,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旅游。推出民宿居住单品时兼顾推销本地特有的农产品,提高了乡村土特产的售卖水平。不仅使民宿促进了城乡产品的生态融合,也使乡村民宿成为展示厅,成为游客体验农产品的区域和消费的场所。可以有效促进电子商务、物流、旅游在乡村的深度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贵州刺梨产业发展较好,在民宿店放置刺梨汁、刺梨干、刺梨肉蒲等,并将其售卖出去,不仅拓宽了民宿的经济渠道,还带动了当地刺梨产业发展,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

2 民宿助力乡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2.1 民宿缺乏本地个性化特色

当下民宿的整体风格较为统一单调,多采用复古式的设计,没有体现出当地民宿的特色,也没有与当地自然、文化衔接起来。

民宿要结合本地的特色文化,不断宣传,吸引游客融入其中,并让游客带动游客。当前的民宿没有大力挖掘出本地的特色,如民宿文化、人文风情等内容挖掘不够[5]。没有将本地个性化特色融入到民宿中去,难以使游客对当地的风俗文化产生更深的共鸣及吸引力,不利于民宿长久发展,也成为制约乡村建设发展的一大瓶颈。此外,有的民宿只是模仿其他民宿的建筑风格,忽视了民宿自身与当地文化的兼容问题,不能很好地展现当地文化风貌。

2.2 乡村产业发展单一且不稳定

目前,乡村民宿产业应与食品出售、住房供给、交通便利、旅游园区、购物天堂及娱乐会所等产业相结合,但大多数乡村民宿产业都以住房供给为主,在民宿附近很少有餐饮、旅游景点、购物广场及休闲娱乐会所,缺乏对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支持和运用,缺少本地特产商业产品的特色店[6]。由于政策原因尚且没有公开对民宿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规划,导致民宿及其相关旅游配套产品和设施的总体规划缺失。

2.3 乡村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较薄弱,比如,交通、村社环境、村民思想文明的程度等都有待加强。乡村大小路错综复杂,没有合理规划,在没有熟人带路的情况下,很容易迷失在乡间。

乡村的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如公共厕所供应量不够,质量较差,布局也不合理。此外,环境保护力度不足,如河水污染及垃圾堆放不合理等。有的村庄信号站点以及移动通信、Wi-Fi、宽带网络等建设不完善,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

2.4 民宿管理不规范

民宿产业中激励机制缺失或缺乏合理的引导,民宿产业运行困难,关于乡村民宿的扶持计划不完善,经营者缺乏很多民宿经营方面的知识,导致民宿产业在乡村建设发展中出现断层状态或后继无力的经营状态。

我国大部分民宿的经营主体为村民个人,民宿的规划不够规范,经营的产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再加上没有政策规定明确的行业标准和约束,要想民宿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目标大多不能及时完成。如何有规划地让民宿持续发展下去,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民宿不仅要在人员、环境、产业上进行有效的管理,还要在推销民宿的平台上进行管理。因此,要用民宿带动乡村发展,那么民宿就不能是简单的“农民式民宿”。

3 民宿助力乡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依托当地特色,打造特色化民宿

民宿开发应因地制宜,寻找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并根据特色文化产业、民风民俗打造独具风味特色的产业。聘请民宿设计方面人才,打造特色化民宿,做到与当地资源挂钩,将民宿融入当地的生活中[7]。比如近年来西江千户苗寨爆火,不仅是因其运用了苗寨特色,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还因为当地的人文环境及特色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游客对苗寨的向往及探索。当地民宿通过展现本地生活及饮食习惯、歌舞表演,传达了苗寨文化,并营造了一种“家”的氛围,使得民宿传达了更深层次的乡土精神。这也是西江苗寨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的原因之一[8]。

3.2 实现民宿规模化和乡村化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民宿不断发展,不少农家乐演变成了民宿。发展乡村民宿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速和经济分工的合作理念,利用原生态、未开发的乡村资源满足城市人群的需求,带动乡村建设发展[9]。由于乡村地区的客观原因,应创造一系列的民宿共集聚空间,通过规模化发展促进民宿品牌的形成,进而扩大区域范围,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民宿的吸引力。通过连锁加盟推广民宿品牌,使民宿成为一种依赖于乡村地区的住宿形式,融入乡村地区,以实现乡村建设的发展。

开发乡村民宿乡和民宿产业群的人群,不仅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当地村民,只要能为当地乡村创造收益,为乡村建设的发展创造可持续空间的都可以参与进来。民宿要扎根乡村,就必须充分考虑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充分利用乡村民宿供给满足乡村居民的消费;在发展乡村民宿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损害乡村环境及乡村居民的利益,注意资源和分配不均等问题。

3.3 打造可持续化民宿发展路径

民宿产业的发展会促进乡村餐饮行业发展,因此必须做好规划。乡村建设需要完善民宿管理,改革乡村的文化体制,加大乡村人才引入力度,关注乡村发展动向,促进乡村健康有序发展。发展乡村民宿促进了乡村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了周边经济。

4 结束语

乡村建设是社会及国家关注的对象,学界对乡村建设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是立足于国家和城市对乡村的帮助来探索建设一个新乡村的可能性。建设乡村发展是新乡村发展的延伸,建设由民宿产业管理的乡村,不仅要保持地方特色,提高对乡村的认识,还要建设让村民满意的家园,实现乡村民宿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乡村社会氛围,增强村民对乡村文化的信心,寻找乡村发展的出路。虽然目前我国民宿还处在发展阶段,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以政府为主导,对民宿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注重村民自治,为民宿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民宿特色建设
孪生院子民宿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