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创新性研究

2022-03-22柳迪文

科技风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新

摘 要: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民警察的使命,警务化管理是达成这一使命的有效管理模式。但在条令式的服从、精细化管理之下,也存在着诸多矛盾问题,与警务化管理模式的育警初衷产生某种程度的偏离。因此,完善警务化管理模式,赋予其科学的内涵,与时俱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警务管理;警务人才;创新

一、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体系改革现状

公安院实行警务化管理是由公安院校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它是以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新时代公安工作要求为重心,以培养公安专业人才为目标的管理手段。警务化管理模式已在全国各个公安院校中得到广泛运用,成果颇丰,为各地的公安岗位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为国家公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随着时代对公安队伍的要求日益提高,警务化管理的管理模式与制度改革也存在稍有滞后的现象。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民警察的使命,警务化管理是达成这一使命的有效管理模式。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一管理模式面临着条令化管理下的“强制性”服从、权威化管理下的“教育功能”缺失、精细化管理下的“碎片化”发展、封闭式管理下的“空间防范”等运行困境。[1]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为例,在对学生实际管理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以及素质教育等仍有不足。本文将以森警院特警大队为主要样本,分析探讨警务化管理模式与学生学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并提出建议,建构合理模型,提供高质量的公安人才输送培养渠道。

(一)警务化管理的实施背景

公安招录体制改革保障了社会对公安专业人才的需求,确保了公安民警的素质品质与专业能力,包括意识、作风、技能、知识等[2],警务化管理通过对学生外在行为的约束,培养学生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纪律作风[3]。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进步,社会治安状况的变化多样,为公安招录人才标准和考核形式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公安院校學生的文化素养要求也在逐年提高。

时代的大背景为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提出更新要求,要提高对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视程度,将培养拥有优良纪律作风、法律理论实践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公安干警作为重中之重。

(二)公安院校管理难点及其客观现状

警务化管理是政法类尤其是警察类院系学生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其目的是按警察的职业纪律和职业要求,将学生分散的精力、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有计划地进行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努力提高其专业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法律职业人。[4]

时代形势的变化、生源的变化都代表着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难点的转移,但警务化管理的任务仍然没有变,高要求的标准也没有降低,克服旧制度、旧体制的影响,在警务化管理的课题上不断创新进步。本文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特警大队为例,从管理体制、学生素质两方面分析影响当下警务化管理研究的主要因素。

二、警务化管理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基本内涵

所谓警务化,从通俗意义来讲就是执行一切与警察事务相关的规范和准则。警务化管理是当今公安院校学生管理的通行模式,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警务化管理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化管理色彩,也有结合时代背景、国家需要、社会形势融入新内涵,具备多元化的姿态。公安院校学历教育起步较晚,学生管理工作无现成模式可循,在2003年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公安院校比照军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公安部制定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要求等则提出了明确的标准。

警务化管理试图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即《内务条令》管生活、《纪律条令》管行为、《队列训练》管训练,最终使警校学生形成作风优良、令行禁止的作风。

(二)重要意义

第一,警务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素养。作为对内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武装力量。政治素养对于这一危险而又神圣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警官,心里要时刻铭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十六字方针,不折不扣地遵循“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而对于警校学生而言,这同样重要。因为公安院校在为全国公安系统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倘若政治素养这一关没有把握好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警务化管理下,从新生入学军训时就通过学习警歌、开始活动前唱国歌、主题团课等方式加强学生政治素养。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掌握警察这一职业的技术技能以便日后更好地做到为人民服务。

第二,警务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对人民警察而言,其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的结构、警察意识以及警察职业职能技巧等专业职能技术知识。而这些素养的养成离不开警校的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将学习成绩与内务情况、警容风纪与早操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的公安知识,为日后更好地完成公安工作,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保驾护航。

第三,警务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会为人民警察提供不小的帮助,“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较强的表述能力有利于帮助民警深入群众进行沟通交流,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宣传公安工作,并更好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下,通过高效率的组织方式能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交流、举办各种社团活动、举办各项比赛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警务化管理模式下公安院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矛盾

第一,不利于发挥能动性。公安院校学生在警务化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主要集中表现为学生能正确认识并主动选择适应警务化管理的规范,对警务化管理的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组织管理。[5]

而在警务化管理条例中,学生处于较被动的管理过程中,依照学校的警务化管理制度,“标准化”的执行校规校纪。这会使学生的自由时间被排斥,一定程度上产生抵触厌烦的倦怠情绪,这不仅不利于警务化管理规定的有效执行,也会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使其主体积极性得到限制。

第二,自我管理能力弱化。每一名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是完整的、具有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主体。如果其长期接受外界的模式化管理,自我规划、自我要求的意识将会被削弱。一旦外部的要求被撤除,那么他们则会陷入一段迷茫与困境中。

警务化管理主要通过队列训练、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内务条令等载体来实现,学生只需根据相应规范或者学管干部的要求完成即可,且日复一日践行,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低层次的长期反复循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模式“严重弱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造成学生思想和行动上形成依赖,并且由日常生活的自主性弱化延伸到了学习自觉性的弱化,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6]

(二)习惯养成的强制性与价值认同规律性的矛盾

第一,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在警务化的管理中,对学生的纪律性进行了特别强调,以近乎强制性的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统一的半军事化管理。但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做好学生的意识强化工作,使其对警务化管理缺少认同感与责任感,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建设产生冲击,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若基于学生视角来看,很多学生都是迫于制度管理,不得不服从相关标准,而之前养成的很多生活习惯也必然受到限制,其性格和内心都将受到一定打击。这样一来,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的时候会时刻感到拘束,让自身的年轻活力难以爆发出来,这也使得其自身人格和个性与现实背离。[7]

第二,阻碍学生自由个性追求。大学阶段的青少年对于自由个性的追求比较强烈,从现实层面来看,学生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与警务化管理对纪律所具备的严格性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存在,这就往往会造成辅导员警务化管理实施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当辅导员警务化管理实施与学生自由个性追求相背离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过激的情绪甚至还可能出现一些反抗的行为,这不仅会给警务化管理的实施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学校的和谐稳定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8]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单一学生考评指标的矛盾

第一,不利于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警务化管理倡导一种综合的学生评价体系,该体系以思想革命性、格斗性、生活制度化、内部事务规范化为宗旨,并结合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使其具有适用性,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自我修养。[9]

但在落实过程中,学管部门对于学生日常的考核评价往往主要停留在表层方面,即易被观察、易被量化打分的部分。但在深入层面上,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能力如何,实战应变能力怎样,却少有具体确切的考核方案,因此并不能科学全面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趋势,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全面培养。

第二,不利于学生的学业进步。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常因对完整自习时间利用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等因素感到焦虑,从而选择利用零碎时间看书、刷题等补救,甚至不放过吃饭、就寝前、集队前的分分秒秒。这种过于拥挤的时间安排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学习效果的同时,还会带来疲劳、厌烦等负面情绪,为后续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四、新时代公安院校学生工作的转型路径

(一)要重视理论学习,树立理想信念

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教育整顿工作,全面打造公安铁军的大背景下,加强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必不可少的一环。从新生入学军训开始,就通过学唱警歌、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主题团课、主题班会以及内务检查、队列会操、请销假制度、劳动周等具体方式加强学生纪律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而政治理论学习能够为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正是这些理论学习从根本上强化了学生的政治意识。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积极开展思政课程,包括《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以及《形势与政策》系列教学,旨在加强学生的政治观念以及政治理论的学习,使学生牢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意識,强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对警务化管理认同感

第一,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下,要充分彰显规章制度的人性化,即要灵活性执行,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具体分析。这就需要警校的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导向,激发其在学校的主人翁精神,从而推动其全面发展。大学的管理应该是一个互动过程,要在警务化管理制度的允许下,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要充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管理氛围。可以通过让学生担任区队长等区队干部负责本区队的日常事务,让学生在管理中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第二,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以及创新型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在与其他大学学生交流中进一步加强自身定位,拓宽个人视野,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一些专业活动兴趣小组,例如警务指挥与战术系可以创办战术小组,网络安全系可以创办学术交流小组等。另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遇到大雪、大雨时组织学生上街扫雪、排水,在遇到大型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安保等,为学生提供进一步了解社会的机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下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由于公安院校的特殊管理模式,从新生入学伊始便严格要求学生,所处的环境及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高中和其他大学,如此就可能伴随着各种不适应。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便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作为警校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在察觉学生心情低落时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面临公安联考的巨大压力以及走向社会的角色转变问题也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定期举办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压力,帮助同学在心理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健全多元考核评估机制

首先,对学生来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量化考核评比指标体系由品德与行为、学业与成绩、体能与健康三方面构成,其中可以反映学生在校的思想政治表现,学业完成情况及体能与战术情况。但其仍存在弊端,一方面因为量化考核表本身并不能覆盖所有指标,不能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所有表现,在学生参与某项活动后可能并不会被记录在案。另一方面警务化管理工作层面非常广,有些同学的积极性和奉献性行为并不能从简单的数字中体现出来。因此可以用如下方法:

第一,对学生的考核应当精细化,可以将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加入社团的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但是对于警务化管理程序不了解往往会错失机会。等想起时又要面临联考和考研的压力。因此学校应当鼓励新生以自身兴趣爱好为基本原则,在警务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每学年都要积累一定的社团活动分。

第二,将校外见习、实习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公安院校作为各省市县公安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积极为本校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假期积极参与公安工作,进一步了解公安执法具体要求。同时为更好起到激励作用,应当将校外见习、实习工作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制定每个年级应当达到的公安实践分数,并在每个学年对此进行公示。

第三,注意将量化考核成绩信息化。传统考核量化模式主要以学生个人口头汇报或者微信消息汇报为主,之后各中队进行汇总交给大队,大队再统一上交给学校,程序烦琐且易出错。因此采用信息化记录方式,建立起准确便捷的网络考核量化表,将所有同学进行分类、标出重点,采用树状图、表格等方式将成绩可视化,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量化考核方式的弊端,还可以使记录时间延长,使得毕业生若干年后依旧可以看到自己大学时代的表现。

随着科学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公安体制的深化改革,公安院校也紧跟脚步,正在不断探索警务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培养适应未来公安工作的高才生,也越来越将警务化管理模式深入推进。警务化管理模式目前已在公安院校中广泛实施,为培养优秀的预备人民警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预备警官培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警务化管理皆在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优秀人民警察。因为它不仅能保证对警校大学生从警的基本素养的培养,也满足了新形势下对人民警察职业素养的新要求,更有利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保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公安院校培养优秀人民警察的必然选择。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发展和完善警务化管理制度,警察类院校一定能在培养优秀人民警察的道路上有更先进、更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琢,韩春梅.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9,35(09):81-86.

[2]郭艳梅.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背景[J].公安教育,2017(03):53-57.

[3]杜慧明.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原则构建探析[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8(05):120-124.

[4]罗旭,万四平.政法类院系学生警务化管理与法律人职业道德素养培育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0):102-104.

[5]谢明秀.公安院校学生主体性警务化管理模式构建设想[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3,27(05):105-108.

[6]王丹.论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J].学理论,2011(35):206-207.

[7]姜诗海.关于警务化管理下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相关思考[J].时代教育,2015(07):260.

[8]王琪.学生警务化管理问题思考[J].智库时代,2019(15):146+152.

[9]黄德优.试论实行警务化管理及训练的重要性[J].作家天地,2020(14):107-108.

课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完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对策研究》(编号:2020SJB0215)

作者简介:柳迪文(1982— ),男,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安特警培养与警务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