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影响

2022-03-22周春弟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育意境音乐

周春弟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版)》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课堂上除培育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之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美育教育。从一个方面来说,缺乏美育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缺乏审美的学生是不健全的。而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尤其低年段的学生,如何从每一篇文章中获得审美雅趣,如何欣赏和创造美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知需要融入教师的智慧。

一、绘画文章巧结合,色彩融合乐趣多

想象和美育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小学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这一时期的想象又是天马行空的,需要引导的。大脑思维的活跃需要外界的不断刺激,而外界信息的获得要学会仔细观察,观察是通往想象的第一步。这里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置有利于想象的空间。教材文中有图,图中有文,图文并茂,说明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绘画是小学阶段学生打开内心世界的钥匙,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在语言表达和理解上属于爬坡阶段。此时,内心的表达可以跃然纸上,将美育落地生根。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为例,虽然是略读课,但内容非常有趣。讲述了种子的一生,它经历了一段丰富的历程。在课堂上通过创作思维导图让學生对文章整体有了清晰地认知,笔者鼓励学生拿起画笔,将整个故事或其中最为感兴趣的一段画出来,使白纸黑字变成色彩丰富的艺术创作,如果感兴趣,还可以发挥想象用画笔续写故事。学生非常积极地完成了画作,并饶有兴致的将画上的内容讲解给其他学生。这样,一篇单调的文章在跳跃的色彩中刻画进他们的记忆,美育的小种子也在脑海中生根发芽。促进了学生分析美,感悟美,体味美的能力。在绘画时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讲述图画内容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乐曲融入古诗词,音符文字相碰撞

六朝刘勰曾言“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意思就是诗歌是音乐的心灵,乐调是音乐的体式,可见诗和音乐相互依存。在小学语文课上学习古诗时融入音乐,朗朗上口的同时唤起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促进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两者的融合可以活跃思维,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难理解,也就难以打开想象空间,通过音乐的代入,让语言文字在脑海中折射出影像,通过跳跃音符与文字符号的碰撞,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

(一)配乐吟诵,感悟意境

音乐的选取应根据不同的意境,或强烈奔放,或舒缓悠扬。音乐的加持更容易体会意境和情感。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都是描写秋景的诗词,在音乐的配合下,学生可以静下心来体悟古人对于秋天的赞颂,在意境中达到人与自然,文字与音乐的融合。

(二)低吟浅唱,情感迸发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的壮美山河,其中李白的《望天门山》有相对应的歌曲,在学生对诗歌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学中笔者带学生学习了这首歌曲,学生在奔放的旋律中激情澎湃的合唱,体会诗歌更加立体的意境美;而《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则正好相反,因为诗歌中柔美的句子,配乐轻柔、舒缓,学生随着音乐哼唱,语文课堂不仅感受到诗词的语言美,同时随着音乐的律动达到情感的升华,培养学生活跃、灵动的思维。

三、模仿文本来表演,词汇理解有新意

表演也是语文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具体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给予充分的引导,使得学生放开手脚,将课堂作为他们产生共鸣与激发思维的舞台。小学阶段让学生发现美和品味美是远远不够的,表现美同样重要。比如小学语文书中有许多故事情节和叙事类文本,结合小学生表演欲望强烈的特点,在紧扣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些自我解读文本的机会。比如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虽然学生对故事内容耳熟能详,但这里有许多生僻的词汇让学生不知该如何解释,比如“哆哆嗦嗦”,“蜷着腿缩成一团”,“摇摇摆摆”等,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给其他人并获得共鸣与反馈。透过表演,大家对词语的解释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动作来感悟词语的意思,相比于老师生涩的解释,整个课堂显得更加俏皮有趣。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对话进行情感共鸣也同等重要,让其在陶冶情操中提高审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解读文本和教材的同时,善于挖掘美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语文教学不再是一言堂,不再是灌汤药,而是将课堂生动起来——通过画笔将内心世界打开;通过音符将难懂的古诗词揉进脑海;通过表演将人物特点了然于心。“大语文”的观念告诉我们,语文不再是局限的“孤军奋战”,各学科的融合互通,让语文不再单调乏味。生活中有语文,语文中有生活,生活中一景一物一事都可以用不同的美育形式让学生进行体会和感悟。借助美育元素启发学生思考,打开想象的空间,由浅及深的对学生渗透美育教育。其实,美育和学生之间并无距离。

参考文献:

[1]李冰.以美启真以美育人——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安徽教育科研,2021,(23).

[2]陈晓娟.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誉教育的途径[J].科技资讯,2020,18(34).

[3]闵代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0,(30).

[4]何巍.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浅谈[J].戏剧之家,2015,(24).

[5]吉巴卓嘎.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教育的融合[J].魅力中国,2018(49).

[6]陈自然.语文学习与戏剧表演的融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9).

2295500520387

猜你喜欢

美育意境音乐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春色满园
美育教师
音乐
一朵花的意境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