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乡土资源的地理校本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2022-03-22潘竹怡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乡土校本资源

潘竹怡

摘要: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地理学科具有地域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学生探究、研究学习为主的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乡土资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习评价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可或缺。开发整合乡土资源的校本课程素材更接地气,学生更乐于学习。本文将从开发整合乡土资源的地理校本课程的意义、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学习评价等四方面论述。

一、开发乡土化校本课程的意义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强化学生人地协调观,形成关注地方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在自然、社会的等真实情景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而乡土资源是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名人思想、生产生活经验等。乡土资源以其“近、熟、亲”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观察、分析乡土资源以获取其他途径难以获得的信息,从中使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利用礼乐乡土资源开展学生探究、研究学习的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二、设计整合乡土资源的地理校本课程

(一)整合乡土资源校本课程的设计原则

1.科学性和指向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设计要符合科学性原则,设计内容要准确反映地理基本原理和客观规律。设计内容要联系高中地理各模块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目标。同时,内容指向要明确,选择有价值、学生感兴趣、内容积极向上、具有代表性和创新的内容。

2.乡土性原则

乡土资源,指具有本土特色,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自然等。乡土资源是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资源,从生活中获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在设计校本课程时尽量采用本土的素材案例,教学会事半功倍。

3.探究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设计校本课程应尽可能设计更多可行、有价值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理知识生成过程,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二)整合乡土资源校本课程的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出要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問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所以校本课程的内容首先应符合以上理念。

整合乡土资源的校本课程必须融合本土有代表性的乡土案例素材,把地理知识和乡土素材有机结合。书本上的案例大多数是学生不熟悉的地方,用学生身边的案例解释地理知识往往效率更高,学生理解得更好。

(三)整合乡土资源校本课程的设计环节

1.确定课程主题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地理必修模块的主题,再整合本地与之相关的乡土资源素材,确立课程主题。应设计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主题,供学生投票选择,最终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

2.明确教学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整合乡土资源素材

根据课题主题和课程目标,搜集本土乡土资源素材。将素材整合到校本课程中,设计教学案例。

4.设计学生研究性活动方案

每一个主题的校本课程配套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5.制定学习评价方案

三、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实施流程为:设计校本课程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研究性学习——学生提交报告——成果展示——学习评价。实施环节分为教师部分和学生部分。教师部分分为以下环节:先进行教师校本课程培训,再进行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然后是课堂实施和对学生评价,最后是课程反思。学生部分分为以下环节:课堂学习、课外研究性学习、学习自我评价、成果展示。校本课程可以使师生共同进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地理校本课程学习评价

(一)评价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二)评价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评价内容围绕以上维度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结构、区域差异、地理因果关系的理解状况。2)学生在寻求空间顺序性与规律、解释空间效应等学习活动中应用地理知识的状况。3)学生在地理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4)学生是否学会了综合思维分析。5)学生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图解能力的发展。6)学生是否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人地协调观。

(三)评价方法

新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方法一般包括:课堂表现(听课情况、提问及回答问题、笔记、参与积极性等)、作业、探究性学习、小测、期中考试、模块考试等。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及自我认同。

2042500520371

猜你喜欢

乡土校本资源
江澜新潮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资源回收
乡土分外妖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