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缓解微信朋友圈带来的焦虑

2022-03-22袁鑫余常炼

现代妇女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交微信信息

袁鑫 余常炼

据统计,我国使用微信的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超过80%,月活跃账户在12亿左右,通过微信朋友圈传递、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人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

社交网络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种种情况,“朋友圈焦虑”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看到朋友晋升,高兴之余也会为自己的碌碌无为感到愤懑;

看到朋友爱情、家庭的甜蜜,羡慕之余也会为自己的颗粒无收感到悲凉;

当看到朋友的不顺心,同情之余也会为自身遭遇的不公平感到无奈。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容易导致我们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朋友圈传递的信息很多时候依赖于传递者的好恶,容易出现一些极端的看法和观点。比如一位因自身情况离职的朋友感慨一句“社会不公平”,此时在职场遇到挫折的你也许会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导致产生错误认知,陷入绝望和焦虑中。

朋友圈中既有日常生活的动态,也会出现一些“爆炸性信息”,或者与时下主流观点相对抗的言论,使得信息的判断和甄别更加困难。如疫情期间,朋友圈中疯狂转发“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消息,使很多人加入疯狂抢购双黄连的队伍中,给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1.我们总爱在“比较”中寻找价值

人们通常都反感被拿来做比较,但又习惯于在对比中确认自己的价值。而朋友圈不仅是一个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地方,更是一个互相比较、评估自身价值的平台。

2.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写道:“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人们总有一种感知: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我们羡慕别人的父母、伴侣、孩子、老板……似乎只要是别人家的,都不会让我们失望。

但我们真的渴望别人的生活吗?未必。或许我们只是渴望被滤镜粉饰过的生活。如果你惊叹于别人的光鲜亮丽,悲哀于自己眼前的一地鸡毛,不妨先问一问自己:“被滤镜粉饰过的生活真能让我感到幸福吗?”“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呢?”

1.对信息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朋友圈内发布的内容往往都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一些情绪激烈的言论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情感共鸣,使我们产生错误的判断。所以,面对朋友圈中的这些信息,先要理性思考,过滤掉其中极端、偏激的想法,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我们自己对事情的判断。

看到朋友圈中转发的劲爆消息,不要随便听信,要等待主流媒体发声,等待政府官方回应,面对谣言坚决抵制,不要信也不要转发。

2.比较要找准对象

爱比较是人的一种天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背后其实是美國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的社会比较理论:人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如何,水平如何。用“别人”作为比较的尺度,能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评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评价的可信度。

并且,人们更倾向于和自己情况相似的人做对比,比如邻居、家人、朋友、同事。我们都不会和流浪汉、亿万富翁比,因为根本没有可比性。

爱比较有积极的一面,但不能什么都比,也不能跟所有的人比,比较的对象和方向错了,结果可能导致骄傲自满或者失去动力,所以终极的解决方案是:自己和自己比。这是知易行难的事情,我们要多关注自己的努力,多关注过程中的细节和进步,而不是只盯着结果,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3.多看看朋友圈以外的世界

既然朋友圈为我们带来焦虑,那不如让自己和它“隔离”一段时间,全身心投入现实生活,远离网络、远离朋友圈。

我们可以把原本刷朋友圈的时间拿出来和朋友谈心,或者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散散步,再或者打开书柜里积尘的书卷。

刷朋友圈让我们容易焦虑,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在休息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睡眠不足产生焦虑。因此,每天保持睡眠时间充足,每周都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紧张、焦虑的情绪。

4.勇于展示“真我”

《自然通讯》曾做过这样一项研究:要求1万名社交平台用户针对自己的个性,在“大五人格测试”中对自己进行评分,形成主观评价。然后,再根据社交网络中的点赞信息、发布的文字信息,通过算法预测出相对客观的人格分类。

该研究发现,个人自评和算法预测的个性更接近的那些人,能感受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那些在社交网络中勇于展示“真我”的人,比喜欢自我美化的人收获的幸福感更高。

不少人在朋友圈里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完美“人设”,甚至为了完美“人设”将菜肴精心打光,精心挑选适合发朋友圈的句子。发在朋友圈里的东西越需要精心维系,现实中就越容易焦虑,时时担忧“人设”崩塌。比如你的朋友圈自拍非常漂亮,但你真实的样子总是要见人的,如果有人直言不讳地评价你的照片和本人不太一样,你岂不是更焦虑?

其实,去掉社交平台上那些不必要的修饰,勇敢展示出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生活,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焦虑。

要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地鸡毛的一面。你看不到,是因为别人没有让你看到。归根结底,朋友圈里的生活属于别人,现实中的生活才属于我们自己。报生活以真实,还生活以本真,才能活得潇洒、自在。

(摘自《心理与健康》)(责编编辑 辛彩霞)

3692501908281

猜你喜欢

社交微信信息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订阅信息
微信
微信
微信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