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流花湖公园人工引入雁鸭类对城市干扰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2022-03-21华国栋彭建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鸿雁鸟类野生动物

华国栋,彭建军

(1.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州 510520;2.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由于其面积大、植被丰富和生境类型多样,也成为城市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1-2]。公园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为恢复的破碎的城市生态环境,鸟类对其生境状况起着重要作用,保护生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3]。

雁鸭类分布与生境关系密切,以湿地和河道为主的生境中,雁鸭类数量较大,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的变化也是造成雁鸭类分布差异的原因。雁鸭类是湿地鸟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之一,雁鸭类的生态研究有助于明确它们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4]。广州流花湖公园由多类生境组成,其中,花鸟盆景观赏区有以盆景、赏石为主的“岭南盆景之家”西苑,有“闹市小鸟天堂”之称的鹭岛湿地生态保护区,将赏景、观鸟、生态保护融为一体。为研究公园人工引入的雁鸭类在公园喧闹的人群干扰下的适应性和雁鸭类与人类的亲近程度,笔者对广州流花湖公园人工引入的雁鸭类进行调查,对公园雁鸭类的保护提出建议。

1 研究对象

1.1 鸿雁(Anser cygnoides)

鸿雁属于雁形目鸭科(Anatidae)雁属(Anser),俗称有草雁、大雁、冠雁,为大型水禽,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各地。由于生境的破坏和捕杀,鸿雁数量和栖息地面积急剧减少,鸿雁已经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Ⅱ、《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鸿雁是一种季节性繁殖候鸟,常栖息于旷野、沼泽、湖泊或在河流等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具有迁徙性。鸿雁产卵4~9 枚,卵刚产出时为纯白色,随着孵化,颜色逐渐变深。鸿雁的主要繁殖地是俄蒙边境和中国东北部,少数种群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和朝鲜东北部,偶尔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发现越冬种群,关键越冬地为中国江苏的海岸线附近和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周围,但近十年来种群数量锐减[5-7]。

1.2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绿头鸭属于雁形目鸭科(Anatidae)鸭属(Anas),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绿头鸭在越冬地即已配对,1月末2月初即见求偶行为,3月中下旬大都已经结合成对,繁殖期为4-6月。绿头鸭营巢于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岸边草丛中地上或倒木下的凹坑处,也在蒲草和芦苇滩上、河岸岩石上、大树的树杈间营巢,营巢环境极为多样。巢用干草茎、蒲草和苔藓构成。每窝产卵7~11 枚,卵呈白色或绿灰色,雌鸭孵卵,孵化期为24~27 d,6月中旬即有幼鸟出现。雏鸟早成性,雏鸟出壳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和觅食。

2 研究方法

2.1 户外调查

2014年3月5日到4月27日,对广州流花湖公园雁鸭类的适应性进行调查,调查选择天气较好(晴朗、阴或多云天气)的未下雨时段,从早上开馆(08:00)到下午闭馆(17:00)进行一整天的观察和记录,地点大都选择容易观察的观鸟台。

2.1.1 雁鸭类数量的初步调查

通过在公园里实地调查,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察和统计公园里招引的雁鸭类的数量和种类。

2.1.2 雁鸭类栖息地调查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探讨人为干扰对雁鸭类行为适应性及栖息地选择的影响。

2.1.3 雁鸭类取食调查法

通过查阅雁鸭类文献,在雁鸭类取食的高峰时间段观察和记录雁鸭类的取食习性,分析人为干扰对雁鸭类取食行为的影响。

2.1.4 雁鸭与人类亲近程度调查

通过公园实地观察,记录游客与雁鸭和谐相处的有关数据,如有游客投食时雁鸭类靠近游客的距离、雁鸭类在游客投食结束后在人类面前停留的时间,判断雁鸭类与人类的亲近程度,初步探讨人工引入野生雁鸭类对公园环境的适应能力,构建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初步判断野生动物进城的可行性。

2.2 数据处理

用SPSS16.0 对调查的结果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2014年3月5日至4月27日选择无雨天气进行调查,观察记录的数据用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3.1 雁鸭类数量的初步调查

通过询问公园内工作人员得知,雁鸭类人工引入时间为2012年6月,其中鸿雁50 只,野鸭(绿头鸭)80 只。但是,调查人员在2014年3月进行调查时发现能够观察到的鸿雁只有20 只,野鸭只有30 只。经分析,原因有两点。其一,观察者只能站在湖的一边进行观察,湖中央鹭岛内有一大空地,岛上有很多植被挡住观察视野,从而使观察结果偏小;其二,走访期间,曾听园内的工作人员说以往有游客偷抓野鸭的行为,这也可能是造成现今的雁鸭类数量和引入时有较大出入的原因之一。

3.2 雁鸭类栖息地调查

实地调查发现,部分鸿雁和野鸭的栖息地位于湖的另一边(远离游客的一边),即中央鹭岛旁边人工搭建的巢穴,还有一些雁鸭在鹭岛的另一个离人类活动范围更远的地方栖息。人工搭建的巢穴离人类活动的距离约为30 m(湖宽),而另外的栖息地则均大于50 m,由此可见雁鸭类对人类干扰的适应性有个体的差异。

3.3 取食调查

公园内雁鸭类的食物来源主要有三种:公园工作人员定时投喂的谷物或饲料;前来观光的游客投喂的食物;雁鸭类自己寻觅的食物,如湖中的小鱼、岸边的芦苇、水藻等。

3.4 雁鸭与人类亲近程度调查

3.4.1 游客数量与雁鸭靠近数量调查

在投喂食物的情况下,观察和分析游客数量多少是否对雁鸭靠近人类产生影响。将数据以12:30 为界分为上午段和下午段,并对游客数量和各雁鸭(鸿雁、绿头鸭分开)靠近数量、游客数量和靠近雁鸭总数量进行分析和比较,如图1、图2、图3 和图4所示。

图1 上午各雁鸭数量与游客数量的关系

图2 上午雁鸭总数与游客数量的关系

由图1、图2 可见,上午游客数量为1~18 人时,雁鸭数量有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其中绿头鸭靠近人类的数量较鸿雁多。由此可以看出,靠近人类的雁鸭基本已经适应城市人类干扰的环境,绿头鸭与鸿雁相比适应能力更强,更加亲近人类。

由图3、图4 可见,下午游客数量与雁鸭数量的关系比上午更有规律性,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雁鸭数量成正比例增加,绿头鸭靠近的数量较鸿雁多,证明绿头鸭和鸿雁相比,跟人类的亲近程度要大一些,适应能力要强一些。

图3 下午各雁鸭数量与游客数量的关系

图4 下午雁鸭总数与游客数量的关系

3.4.2 雁鸭类停留时间调查

在游客没有投食的情况下,观察雁鸭类在离人类0~2 m 内停留的时间,判断雁鸭对人类的适应性和亲近性,如图5所示。

图5 比较了4月10日到4月23日人类未投食时各雁鸭靠近并停留的时间,可以粗略地看出,整体上,鸿雁停留时间与绿头鸭的停留时间大体相同,绿头鸭的平均停留时间仅仅比鸿雁多0.3 min,其中,鸿雁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3.2 min,绿头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为13.5 min。调查研究发现,雁鸭类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基本已适应公园人类干扰的环境,与人类的亲近程度也很大。

图5 停留时间

4 结论

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加,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变得越来越少,许多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而人类干扰就成为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有研究者调查人类干扰下野生鸟类的警戒行为,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强,鸟类个体的警戒距离和逃逸距离会变小。研究显示,野生鸟类在面对不同程度的人类干扰时,会通过个体或群体水平上警戒行为及同步性的调整来习惯人类干扰,逐渐适应人类干扰环境[5]。野生鸟类可以通过对人类活动及其干扰的适应来降低被干扰的程度[6]。王彦平等人研究鸟类对人为干扰的适应性,即“惊飞距离”,它是指人在鸟类惊飞之前能接近鸟类的距离,反映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为侵扰程度的提高,同种鸟类在不同栖息地中的惊飞距离呈减小趋势[7]。

与前人对野生雁鸭类等鸟类的警戒和惊飞距离的研究不同,本文研究的雁鸭类面对游客时警戒行为比较缓和,甚至出现游客变多、雁鸭类靠近的数量增加的现象。只要人类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伤害它们,甚至友善投喂食物,这些人工引入的野生鸟类便能够逐渐适应城市人为干扰的环境,亲近人类。研究发现,公园里引入的野生雁鸭与调查数量存在巨大差异,表明园内的监管力度还存在不足,公园应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使前来观光的市民、游客具备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惩杀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猜你喜欢

鸿雁鸟类野生动物
善于学习的鸟类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鸟类
雄鸡和鸿雁
以理驭算远离“陷阱”
冬季,关爱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