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溪遥再生记

2022-03-21刘卫兵

建筑技艺 2022年1期
关键词:川西南溪院坝

刘卫兵

刘卫兵 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1 林盘之于成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如画图”是唐代诗人李白对天府之国的赞誉。成都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一无二的绿色。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明确提出,应突出公园城市特点,考虑生态价值。纵观成都三千载建城史,公园和城市的结合不仅是水润天府的史诗续写,更是乡愁记忆的保留。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的水不但浸润了成都平原,还滋养着青城山“天人合一”的生存之道。著名瑞士规划师卡尔·芬格钘斯在深入研习中国道家哲学后,在其《向中国学习——城市之道》一书中提出:中国的“道”实际上是一个超现代城市规划框架。他认为“道”是一种宁静生活的感知和一种生态有机的概念,因此,环境友好、社会和谐、资源节约成为其城市格式塔理论的核心。

成都的林盘不仅具备城市生态本底和道家特质,更可贵的是,它延续着传统生态农耕活色生香的生活方式,续写着绵延的乡愁。川西林盘源于古蜀文明时期,这种传统生态聚落是成都的基底形态,也是城市再生的基因。林语堂先生1944年来到川西坝子时曾感慨:“幸亏战国时代李冰的治水天才,当地才有完整的水利灌溉沟渠,千余年来,在良好的维护之下,始终功能完好,使川西地区千年来沃野千里,永无水患。”在这片平坦的扇形冲积平原上,正是这套自流灌溉的生态水利系统让人们可以从容地引水耕田、修房建院、种竹栽树,形成了河水环绕的自然农耕散居聚落,成都方言称之为“林盘”。这些散布城郊的林盘供养着繁华的成都,清代学者粀培苟在其《听雨楼随笔》中记述了当时的锦城:“衣冠文物,济于邹鲁;鱼盐粳稻,比于江南。”川西林盘孕育出了成都“安逸闲适”的城市气质。

2 南溪遥之过往

南溪遥是都江堰以北约5km的村民活动中心,位于北纬31°龙门山脉的丹凤山山麓。山中藏有著名唐代古寺——般若寺,山涧流出的清澈河水傍着茂林修竹中的南溪遥缓缓流入成都。独特的本土道家文化与地理条件,孕育了延续数千年的川西林盘聚落。

这块土地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国少年空军学校,白祟禧、李济深曾将儿子送来接受训练,养育过民族救亡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公立小学,教化乡民子弟;改革开放后,学校迁址,这里又成为村民议事、品茗、观看露天电影甚至打麻将的活动地。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里因建筑低矮、潮湿、缺乏舒适性,逐渐被遗弃,但是这块土地仍旧承载着原住民们共同的乡土记忆。

3 南溪遥之再生

南溪遥历经沧桑,院坝内仅存L形单层砖砌建筑,总用地面积约954.39m,蒲阳镇人民政府经讨论,决定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将其更新为传统与现代融合、休闲与文化兼备的南溪遥社区文创综合体。然而,面对这座厚土上的历史残存,如何体现文脉承续,满足当下新潮的生活需求是项目的设计难点。

对于建筑的再生,笔者认为建筑应该像时光的盒子,可以进入其中感受过往的记忆、当下的鲜活和对未来的向往。沉浸于川西林盘的研究十多年后,笔者发现它最动人之处在于对环境的乘势利导、因时制宜。这不仅是都江堰二粀庙墙壁上雕刻的蜀中治水精髓,更是当下可持续发展人居观的反映。通过对院坝的历史递邅、多次重建和功能异变的研读,笔者力图从人性的感知出发,将历史变迁、在地生活、故土情感有机融合在有地道林盘味儿的空间里,在其原有骨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川西传统的营造经验,体现当代设计的空间表现力,最终以增加舒适度和丰富体验感的改造理念获得了项目的设计权。

3.1 川西的人文美学

成都民间有句谚语“好看不过素打扮”,传统林盘民居使用廉价的小青瓦、粘土砖和容易获取的杉木,墙体刷白,并不做多余装饰,体现了成都民居轻盈灵动、闲散飘逸的特质。传统川西林盘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不会产生废弃物,不仅对环境无副作用,还能维持生态平衡,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体现,与现代被动式建筑理念相似,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其和谐共生。本项目在人文美学和材料使用上均吸取了上述特点。

3.2 科学的突破更新

保留原建筑场地及凹形布置的单层农家院坝布局,进行整修和适度改造。采用生物气候设计策略,利用IES绿色建筑分析软件进行热环境模拟,解析当地主导风向、日照对院落的影响及室内空气指标的变化。突破传统封闭院坝空间束缚,发掘适合当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生活空间,如开风口、设廊桥、加檐廊等,以此改变传统空间的热环境,营造宜居的微气候。

建立不同围护结构材料的数字场景,对能源消耗、环境指标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探寻院落、建筑空间、材料以及风、水、土、植被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对比既有建筑在同一场地、不同改造条件下的室内环境结果,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改造设计,创新传统院落的更新改造方法。

南溪遥凹形院坝的东北角底层柱廊正对主导风向(北北东),北面加高建筑的坡屋面,形成东低西高的顺风趋势,在引导自然风的同时,穿过屋顶的架空廊桥进入院落并吹向西南,回旋后从面对南溪的院坝缺口流出。屋顶的局部增高和新设的屋顶廊桥共同形成了典型的凹形农家院坝布局,扩大了室内活动空间。为打破围合感,在局部设置柱廊,作为纳凉休闲的半室内空间。

整个院落在不依赖空调设备的情况下,能够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并带走多余的湿热,使居住者感到惬意舒适。山墙面增加的檐廊、凉亭和屋面的廊桥不但营造了新颖的灰空间,还增加了外围护结构的比热容,使室内外空间的热交换得到缓冲。东面屋顶的局部廊桥为原住民提供了不曾有过的登高望山、檐下茶叙的半室内空间体验,仿佛疏解了四川的潮湿闷热。

南溪遥以适度更新、增大适应性为茩标,利用科学环境分析、传统被动节能的设计策略,成功以低成本的方式改善了建筑的热舒适度,大幅度降低能耗,成为茩前成都川西林盘聚落人文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3.3 全生命周期的关注

本次改造设计优先考虑所有建材的就地取材,如廉价的小青瓦、旧粘土砖和容易获取的杉木,所有建筑材料均可被环境吸收,后期运营采用被动式节能策略,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虽然项目没有采用其他新材料,但从全生命周期角度重新认识传统被动节能策略的环境友好特质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此举本身便具备创新性。

4 再生之“道”

南溪遥改造投资仅在100万元以内,有限的再生经费和高品质的建成期许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对设计师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项目采用的低技策略和当地廉价建材的使用相当于“粗粮细作”。为控制造价,造价师与建筑师一同在方案策划的材料选择、施工图的技术选用和现场施工的建造工艺等全过程严格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其满足规范要求和技术规程。在规范外的传统技艺计量方面,如木构件的土漆罩面和旧砖的翻检整理,均实地调研,确保低成本建造、高品质完成。

在既有建筑的提升改造中,项目结合传统被动式节能营造经验与先进的绿色建筑分析技术,既传承了“天人合一”的本土哲学思想,又对节能减排进行了科学定向优化,同时从外部的造型到内部建构及空间区域的划分上,建筑的叙事将人移步换景地带入到川西特殊的地域氛围之中。虽是典型凹形布置的传统成都院坝布局,建筑空间却变得多样:屋面加设的穿斗木结构的檐廊空间;露台以及园林式漏窗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光和通风,界定出展陈、社交、议事办公以及休闲娱乐等功能空间;村口公共休憩空间更以营造“唠嗑歇脚”的氛围为主旨,展示了摆龙门阵这一体现乡里亲情的川西民俗风情。

让社区中心回归林盘,不仅使其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和百姓日常,也为外来游客提供更亲切、自然的川西林盘美学体验。

1 鸟瞰

2 起伏的屋脊与丹凤山遥相呼应

3 利用主导风向改造空间

4 东侧增加的传统灰空间

5 具有典型川西檐廊风格的屋顶木廊

6 融入百姓日常和周边环境

项目信息

业主:四川省都江堰市蒲阳镇人民政府

建设地点:四川省都江堰市蒲阳镇南溪社区

建筑设计: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刘卫兵

设计团队:卢晓川、黄向春、程海、李明、安柏庆、张小平

总建筑面积:467.62m

设计时间:2019.06

建成时间:2020.01

摄影:存在摄影

猜你喜欢

川西南溪院坝
重庆白石:“院坝善治”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干杯!
去北陵公园怎么走?
院坝里说事 板凳上交心
川北院坝
新时代如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
红皇后
川西地区某铜矿床发育特征研究
忘川,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