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融媒体时代高校“直播+”人才培养模式

2022-03-21林作

文化产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电商人才

林作

“电视直播”“网络直播”与“直播”

直播这一概念最早被应用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2002年李晋林在《电视节目制作技艺》一书中提到,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电视节目分为: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和录像制作三类。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是国内受众最先接触到的传统媒体直播方式,因其节目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同步性而普遍受到观众的喜爱。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形成了巨大的移动用户群体,引发了新一轮的媒介革命。百度文库数据显示:直播在国内从开启到爆发短短10年时间,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爆发期等多个阶段。2005年至2013年,是直播市场的起步阶段,2014年和2015年是发展期,2016年则迎来中国网络直播元年,手机直播市场成为新兴市场,网络直播市场真正进入全民时代。

随着直播3.0时代的到来,直播已不再是单纯的媒介手段和娱乐方式,它将深入各行各业,嵌入行业发展,改变行业前景,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和改变影视传媒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直播被赋予了更新、更广的含义。本文基于当下市场环境和直播特性,将研究对象“直播”定义为:利用信息网络,将拍摄、制作和传播过程保持同步或合一的传播方式。

直播行业的发展现状

大众传媒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体来说,如果不适当地加以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则更大。直播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其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第一,直播行业监管滞后,法规标准不健全。目前对于直播乱象,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法制力度不够,缺乏刚性约束,惩戒力度较小。对于直播中发生的违法乱纪或违反社会道德的人、事件、内容,未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容易造成责任推诿,存在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的情况。第二,直播行业准入门槛低,内容质量参差。直播平台的内容审核缺乏规范化、流程化管理,直播中出现的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引导错误社会舆论的现象层出不穷,对社会易造成较大不良影响。根据网络治理最新数据统计,2021年11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375.4万件。第三,直播人才供给不足,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直播行业低门槛、低风险、低成本与高收入、高回报吸引着大批用户入驻直播平台,通过自媒体客户端,利用各种方式吸引粉丝流量,再利用流量营销变现,形成产业链条。在如此庞大的利益诱惑下,低俗化、庸俗化、粗俗化内容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和传播。直播是“以人为中心,移动设备为传播载体”的信息输出方式,是个人价值观、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培养优秀直播人才,传递社会正能量,迫在眉睫。

高校“直播+”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直播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场对直播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最近发布的报告中提到,网络直播作为“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的數字经济新模式,契合时代需求,成了发展新热点。目前,许多高校对培养和孵化直播人才进行了系统的规划,调整相关专业教学方向,增加教学重点,以电子商务专业和影视传媒专业的探索融合效果最为突出。

“直播+电商”

最早开展直播电商人才培养的院校以高职高专为主,随后其逐渐嵌入综合性大学和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2017年开设了一系列和直播相关的课程,启动直播人才培养教学;2019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国内首家电商直播学院,借助院校实验平台和企业联合培养直播人才;2020年,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基于电商专业,依托公司平台,构建了直播电商合作运营工作室。

“直播+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专业在原有的课程基础和训练模式上,利用直播平台,运用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播意识”,打破课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最大程度地利用媒体终端进行直播课程实践,以便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直播+教育”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在关注到直播营销人才市场的缺口时,也要着眼于“直播+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化学反应和社会价值。“直播+教育”不应仅是教育内容与直播形式的结合,教育教学也应在应对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中做出方向调整,将直播这种兴起的媒介融合形式融入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中。

“直播+”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充分激发学生自身潜能。高校应基于此,依托专业学科知识,综合市场发展前景,为国家和市场源源不断地输出融合型应用人才。

“直播+”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直播意识的培养

在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直播乱象层出不穷,给大众青年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扰乱了网络生态,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对此,国家陆续出台了《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网络直播个人或单位进行管理和规范。

1.培养媒体人的责任意识

当下处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直播间”的时代,“直播+”人才必须树立起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认真审核直播内容,组织直播语言,正确引导受众情绪,摒弃错误意识导向,传播正能量。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占据着国家宣传阵地的主导地位,担负着传递信息的重要角色。随着直播行业的快速兴起,新技术广泛传播和应用,直播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打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为主的信息传播格局,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主播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是新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制造者。

2.培养追求美的意识

追求真实之美,真实有撼动人心的力量,人们更乐于去欣赏和接纳真实的东西。直播中展示的生活、感受、见解,之所以能被大众喜闻乐见,是因为大众看见了直播中的真实,发现了那些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美。相较于传统的电视、广播媒介,直播更容易拉近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打破单线的信息传递模式,增加互动性,更容易营造一种真实的感受。通过直播这个平台进行的信息传播,更具真实感。追求创作之美,直播平台上演绎的小短剧,经过加工的信息和场景分享依然可以有数量相当庞大且稳定的粉丝群,是因为这些作品让受众看见了创作的美。作品题材大多取自人们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真实场景,或经过二次创作,呈现在受众面前。

直播技能的培养

1.方向性

高校在“直播+”人才培养上应该具备方向性和针对性,依托本学科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融入“直播+”人才培养模式。“直播+真人秀”模式可广泛适用于大部分专业人才培养,这些 “直播+”人才在树立正确的主播意识之后,再经过系统的技能训练便可以进入直播行业,这也是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直播+电商”模式是当下较为热门的行业,如果仅依托传媒类专业去培养电商直播人才,将存在课程延展性不够、师资队伍配比不足、电商相关课程不完善等问题;而将“直播+”人才附加于已基本完善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上,能为电商直播人才培养提供更完备的教学设备和教师资源。在培养“直播+”人才前期,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应确定“直播+”人才培养方向。

相较于传统的网络直播,社会上已陆续涌现出“直播+乡村振兴”“直播+毕业就业”“直播+政策解读”“直播+思政课程”等直播新方式和新内容。2020年,直播行业逐渐完成了从“新工具”到“新业态”的变迁。这也意味着高校在“直播+”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更多思考如何更好地应用直播人才,如何依托专业学科,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助力社会发展。

2.专业性

第一,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通过解决核心问题“表达什么样的语言”去锻炼直播人才的逻辑思考能力,延伸直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解决“怎样去表达”锻炼直播人才的外在表现能力,要让其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情绪调整能力强,富有语言美。直播平台根据传播特性,更具包容力和理解力;在培养“直播+”人才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其积极探索风格化、个性化表达方式。第二,策划能力方面。策划能力是一种纵观全局的统筹规划能力,其需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前瞻性。直播制作过程需要运营策划、文案策划、脚本策划、拍摄策划、后期剪辑策划等全方位的策划模块,虽然科技发展缩短了制作周期,减少了制作成本,实现了前期、中期、后期所有功能同步于一个媒体终端,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策划在直播过程中的角色,但策划能力仍旧占据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第三,控场能力方面。“直播+”人才的控场能力体现在直播间氛围的营造上,可以通过音乐、语速、情节、互动等外在因素去实现,引导直播走向,把握直播节奏。直播存在及时性、互动性、真实性等特点。在直播过程中,在与观众的实时互动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影响直播节奏,这就需要直播人才以良好的心态去沉着应对,以实现直播张弛有度,引导舆论氛围,保证直播顺利完成。

3.技术性

媒介融合背景下,“直播+”人才不仅是导演、主持人,也是摄影师、剪辑师。从声音、视频采集、预处理、编码、传输、服务端转码到解码,一个视频的采集到播放总共需要六个步骤去完成,而直播平台技术巧妙地将技术操作步骤进行简化或者打散分布在各个功能中,所以“直播+”人才技术性培养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直播技术流程,熟练掌握平台操作,最直观的技术层面操作包括:視频拍摄和剪辑、声音录制和处理两大方面。技术性操作能直接影响直播质量和直播节奏,可以对直播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多角度入手,综合性呈现;在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实践技能操作。

构建内容为主,技能为辅的“直播+”人才培养模式

“直播+”人才课程体系融入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校原有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核心内容,确定“直播+”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紧紧围绕传媒策划、思维训练、口语表达、视频剪辑四个方面有序展开。例如结合当前电商的发展变化,为适应电商直播运营要求,高校在助力培养“直播+电商”人才时,需在保持原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架构的基础上,增加“演讲与口才”“即兴评述”“视频剪辑”等课程,锻炼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培养传媒类学生往“直播+真人秀”人才方向发展时,引入“新媒体运营”“新媒体剪辑”等课程。

依托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弱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中,教师承担着重要角色,学生在被培养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方式和行为能力的训练。在“直播+”人才模式培养中,可以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平等交流、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

以项目为主线,应用项目教学法,培养融合型实用人才。将阶段性学习目标以项目的形式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既可以在集体学习中保持团队的交流和合作,又可以利用平台的私有化和独立性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信息传播窗口。

搭建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创建多元培养格局

“直播+”人才助力高校构建多元化培养格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验实践平台是高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高校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实训平台,对技术性操作有更直观的体验。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校企联合平台。引入企业项目、平台,搭建合作培养桥梁,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迎合市场人才需求,丰富行业资源和教学资源。

直播行业的兴起,市场对专业直播人才的巨大需求是教育改革的契机和动力;线上教育的爆发式增长,是对传统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冲击。在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不断将直播纳入新生事物法治轨道的同时,高校也要对“直播+”人才的市场价值和社会赋能进行深度思索,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切实响应国家人才战略发展号召。

参考文献

[1]李晋林.电视节目制作技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张君浩.大众媒介的消极文化倾向与媒介管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114-119.

[3]刘涛,苏凡博,曾岑.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传媒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青年记者,2020(30):94-95.

[4]尹庆华.让学生做“主播”[J].语文教学通讯,2020(11):32-33.

[5]梁亚宁.网络直播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7(12):50-53.

[6]王新.互联网平台“直播+”赋能研究报告发布[EB/OL].(2020-08-24)[202-01-11]https://m.gmw.cn/ baijia/2020-08/24/34115241.html.

3266501908262

猜你喜欢

电商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一共几个人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备战双十一
智珠
毛遂自荐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