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仪式:小学红色文化情感培育的实现维度

2022-03-21陈倩倩

文化产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仪式能量红色

陈倩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小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效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另一方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党、对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利于青少年坚定信仰、铸造高尚灵魂、养成良好品格,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目前小学红色文化教育普遍存在着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学生记住了“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事迹、“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半条被子故事,但很难与其中蕴含的红色情感能量“同频共振”。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强调设置互动情境,实现抽象意义的表达与道德情感的激发,这符合儿童认知习得规律,是解决小学红色文化情感培育难题的“一剂良药”。根据柯林斯的观点,在一定情境中,只要建立起高度的相互关注和共享的情感体验,都可称之为仪式。仪式包括正式仪式与自然仪式。通过普遍认可的典礼程序开展的活动称作正式仪式;在没有正式的定型化程序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相互关注与情感连带是自然仪式。小学红色文化互动仪式教育,要发挥正式仪式与自然仪式的双重作用。本论文围绕两种仪式的核心,从情境创设、过程实操、研学实践三个方面来诠释小学红色文化情感培育的实现维度。

情境创设维度:创设互动仪式“双情境”,高度关注红色文化主题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认为,互动仪式理论是关于情境的理论,情境是互动仪式的载体与前提。本论文将互动仪式形成的四个起始条件归纳为物理情境与心理情境,即“双情境”。条件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者聚集在同一场所,即便没有刻意关注对方,也能感受到对方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条件二:对局外人设定界限。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谁被排除在外。这两个条件是对互动仪式场所和人员的限定,属于物理情境。条件三:参与者将注意力集中到共同的对象或者活动上,通过相互传达,知道彼此关注的焦点;条件四:分享共同情绪或者情感体验。后两者主要体现参加者对互动主题的情感、态度、知识的认知以及仪式过程中的刺激性认知,属于心理情境。有效的互动仪式是物理情境与心理情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学红色文化情感培育,一方面要选取紧跟时代发展、满足学生诉求的互动场所,即物理情境,另一方面要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呈现方式的心理情境。

紧跟新技术,选用虚拟在场的物理情境

学校要积极组织小学生到革命纪念馆参观、去烈士陵园敬献鲜花、读红色经典故事、看红色文化影片等常规传承工作,以符合互动仪式形成的两个起始条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较难形成对红色文化的共同关注,情感方面的共鸣也就较少。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缺少身临其境的感觉,难以深刻体会红色文化历史背景下革命者的言行,也就很难形成情感认同与实践践行。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附着背景,沉浸式媒介将不同时空受众“连接”到“现场”,为他们搭建身临其境超时空、超感官虚拟的在场情境,这解决了红色文化教育素材“活现”难题,也符合儿童“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学习特点。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形成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对历史文化的情感记忆。这种记忆,不仅同思想有联系,而且与情感和感受也有联系,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和情感体验。

延安开启的“红色文化全媒体科技体验空间”,其多元化的媒體技术和数字影像体验技术使得受众沉浸其中。互动体验有利于进一步领悟延安精神,获得青少年受众群体的青睐。另外,陕西省文物局打造的全国首个5G“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采用“5G+革命穿戴”“5G+全景VR”等都为小学红色文化互动仪式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虚拟在场情境。

对接真诉求,构建最近发展区的心理情境

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注和情感体验是互动仪式形成的心理情境,也是判定互动仪式成败的根本要素。在红色文化传承过程中,要达到高度的相互关注和情感体验,参与者必须具备相关的文化符号储备,形成有效参与互动仪式的心理情境。如果红色文化的心理情境搭建不完备,参与者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互动仪式中,也不会获得互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互动仪式心理情境的搭建,需要找到学生的红色文化“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外力协助下解决问题的“潜在水平”之间的间距区域,包括“知识水平最近发展区”和“情感诉求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内,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诉求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恰巧是情感能量流动的动力。

构建互动仪式心理情境,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最近发展区”。纵向看,在小学教育阶段,要做好红色文化互动仪式教育规划,构建逐级递进的互动仪式心理情境,形成红色文化教育互动仪式链;横向看,要打破各种教育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式的互动仪式心理情境。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诉求最近发展区”。人们在互动仪式中花费的情感能量,如果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更新的情感回报,人们就会继续互动。反之,人们就会转向其他获益更多的互动仪式。所以,要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寻找学生较为关注的、争议性大的、与当下联系紧密的红色文化诉求点,以搭建互动仪式心理情境。

过程实操维度:重视主体生命性参与,激发革命道德情感能量

互动仪式是一个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一个人将与谁、以何种仪式强度进行互动,取决于他与际遇对象的互动内容是否可以吸引对方积极参与。互动内容的选取涉及双方原有的文化水平、稳定的情感能量以及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短暂的、临时的、间断的情感。

仪式实操过程若忽略学生自身的红色文化水平与情感能量基础,学生则很容易成为仪式的配角,甚至成为观众。正确的做法是,学校以儿童的红色文化水平与情感能量为基础,将儿童作为仪式的主角,关注儿童生命的主体性,赋予他们积极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真实的表达热情,让他们在“自身与环境的持续相互作用”之中成长。

匹配红色水平与情感诉求,搭建红色文化互动仪式内容框架

仪式有成功也有失败。当参与者用“一个空洞的仪式”“不过是仪式性的”“感到乏味”这样的词语评价所参加的仪式时,这个仪式就是失败的。红色文化仪式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关注点在仪式之外,丝毫没有被仪式所感染,这样的仪式就是失败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根据谈论所涉及的重要符号系统的不同匹配,或根据参与会话的各方情感能量的聚增程度来对其做出解释”。小学红色文化有效传承的前提是充分考虑儿童红色文化水平与情感能量诉求,并在此基础上搭建红色文化互动仪式内容框架。在互动仪式过程中,要实时关注学生红色文化情感能量聚增变化状态,以随时调整互动仪式策略。

充分关注、理解和尊重学生红色文化水平与革命情感诉求,选取学生认为有用、有趣的素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其中,“有用”的内容包括选取符合事实与真相的红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接近真理。如涉及个人与集体关系,如何做好个人利益取舍,寻求个人与集体利益的最佳契合点;“有趣”内容包括提炼学生感兴趣的红色文化话题,开展互动教育。比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时,学生更加关注为什么是“吃水”而不是“喝水”,教师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互动仪式教育。

精准选择仪式呈现方式,分享真实的革命情感体验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市场”中提出,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的动力是“交易需要”。根据特纳的理论,人类情感至少有五种基本的交易需要,依次是证明自我的需要、获益交换的需要、群体归属的需要、信任的需要和真实的需要(在互动中感受到他人和自己正在体验和共享一个共同的世界)。

小学红色文化传承,要以满足上述各种情感需要为核心,并外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传承与发展。针对低年级学生具象思维成分较多、喜欢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带领他们通过童话剧、木偶剧和游戏扮演的方式来证明自我,分享情绪;针对中年级学生喜欢挑战、愿意探索、抽象思维成分较多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红色文化研学实践中分享情感体验,实现获益交换的需要;针对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抽象思维已充分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发起红色文化友好辩论,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实现情感体验的“交易需要”。在上述互动仪式过程中,当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所为、所感被他人获知,同時对他人的所为、所感也越来越强烈,便会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符号与情感符号的表达,从而形成良性积极的反馈。

为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教师不仅要以平等的姿态融入互动中,而且要把当下互动作为更高形式道德判断的机会以培养学生。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可以衡量学生红色文化道德情感判断的发展水平;教师通过生动鲜活的对话型话语体系表达以及潜移默化的身教示范,引入仅比学生发展水平高一个层次的革命道德判断立场,鼓励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革命道德情感判断模式。

研学实践维度:立足主体生活实践,延续革命道德情感能量

“个体情感能量的上升或下降取决于他们所参加的互动仪式的强度。单次互动仪式产生的情感能量是短暂的。在互动仪式本身达到巅峰时,情感能量达到最高值,然后能量的余韵会随时间慢慢消逝。”

情感能量延续时间取决于单次互动仪式凝聚的短期情感能否向长期情感能量转换。这种转换的前提是“工作情境”。工作情境中的互动仪式与非实践性互动仪式的原理一致,能够产生并巩固前期互动仪式所凝聚的情感能量。当个体的工作生活由高度的互动仪式所组成时,就会高于非实践性互动仪式所产生的能量。如果实施互动仪式时无法得到物质资源,互动仪式将会失败,而且将不可能产生或者只会产生很少的情感能量。小学红色文化传承不仅要依靠非实践性的互动仪式,而且还要依赖实践性互动仪式,即小学“工作情境”。用微观叙事的方法,以小学生现实生活为原点,以前期互动仪式积累的情感为基础,引导学生间接地、不知不觉地参与实践性互动仪式,巩固革命情感能量。

创设工作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延续革命情感能量

工作情境中的互动仪式与非实践性互动仪式一样,也能产生情感能量,甚至产生比非实践互动仪式更多的情感能量。培育小学生的革命道德情感,既要通过非生产性的互动仪式,更要借助实践性的互动仪式。小学“工作情景”中的互动仪式创设要体现劳动教育内涵,立足于他们日常文化经验与文化实践基础,创设红色文化传承工作情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红色文化只有与实践相结合,让青年受众在实践中检验其真理性特质,才能以理服人,从而变成指导青年的“活理论”,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苏联当代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促使中小学生达到意识形态与行为一致的途径,“存在于劳动之中,存在于平平常常、初看起来毫无特色的劳动之中”。

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红色研学活动。学校要与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在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期间,精心策划、设计内容丰富的红色精品研学项目。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现场体验和学习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珍贵的历史资料,零距离体验“重走革命路”的艰辛,激发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红色血性。

引导青少年在日常劳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明确小学阶段红色文化的传承标准和传承重点,将传承标准具体外化到学生的日常劳动实践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分层次、分目标、分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劳动教育。将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志愿者服务等劳动教育日常化、常态化。针对低年级学生,要强调启蒙劳动意识,通过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针对中年级学生,要培养他们愿意为别人劳动的热情,在家务劳动和校园活动中学会感恩、懂得付出,以培养集体服务意识;针对高年级学生,要培养他们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在常规的志愿者服务中懂得关爱与奉献、享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快乐,培养奉献精神。另外,还要充分重视体育教育。学生要在严格的体育训练中懂得坚持、勇于拼搏。这些自然仪式教育,有利于革命道德情感的延续。

明确传承规范,在学校教育中凝聚红色文化互动仪式

小学阶段是个体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和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红色文化在小学阶段的传承重点是启蒙学生的革命道德情感。革命道德情感的培育离不开学校规章制度的支持。具体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构建红色文化互动仪式的协同性和常态化保障机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挖掘家、校和社会三方资源优势,构建三方协同教育机制,开展红色文化互动仪式教育;遵循文化治理持久性规律,保证红色文化互动仪式教育的常态性、规范性和持久性。

第二,建立层次差异与梯度衔接的红色文化互动仪式情境。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诉求,坚持原则导向,从整体上规划红色文化互动仪式主题和呈现形式。

第三,建立评价机制,即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建立小学生红色文化情感道德评价档案,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考核学生个体红色文化道德情感态度、劳动教育表现、日常生活实践参与度等。对教师的评价在于将红色文化互动仪式教育隐性融入小学各科思政育人的全过程。对小学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实践性评价和学术性评价:实践性评价主要是红色文化互动仪式设计过程与实施效果的评价,其中主要是红色文化互动仪式情境创设、互动仪式内容选取、互动仪式呈现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与实践效果的评价;学术性评价是教师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学术成果,如相关论文、课题或者研究报告等。

革命道德情感培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互动仪式理论正好为小学革命道德情感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教师在开展红色文化互動仪式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互动为核心,充分考虑情境创设、过程实操以及仪式情感延续与巩固三个要素,以提升学生的革命道德情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新百年的“梦想接力”中,新时代青少年要想跑赢“接力棒”,需经过红色精神的激励、红色实践的历练,才能始终葆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革命精神,才能有能力去征服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以及各种难关。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2]乌申斯基.美与审美观[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张华.走向儿童存在论[J].中国教育学刊,2020(10):64-70,96.

[4]乔纳森·特纳.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5]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广东省2021年教育科学规划(党史学习教育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互动仪式理论视角下广东红色基因传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SYJ09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仪式能量红色
正能量
仪式感
仪式感
红色在哪里?
流绚夏日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Talking strategies
正能量描绘词
正能量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