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国家高新区:在区域创新中“打头阵” 当好高质量发展“火车头”

2022-03-19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襄阳高新区片区

◎ 襄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襄阳国家高新区)位于襄阳市东北部,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襄阳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和我国汽车工业、军工企业的聚集地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技术、智力最密集地区。

30年来,在襄阳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一代代高新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艰苦创业、拼搏奉献,交出了一份提质增效、提速进位的优异答卷。

高举发展大旗,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30年来,面积拓展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长8.5倍,GDP增长到116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大关,市场主体由17家发展到7.1万余家,上市公司8家。30年来,高新区从艰难起步,到2000年左右徘徊不前,再到逐年进位,再到2020年综合实力排名跻身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29名,创新驱动发展在汉江流域8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独占鳌头,实现了在中部有影响、在湖北有地位、在襄阳当先导。

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从建区之初的几个社区,逐步发展到辖米庄、团山两镇和东风、紫贞、七里河、刘集四办,60个村(社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城两区三园”的空间发展格局。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襄阳科技城,已经成为国家级孵化器、汉江流域科技创新平台;22平方公里的襄阳自贸片区全域位于高新区,2平方公里的襄阳综保区成功获国务院批准;三个工业园区定位明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经济规模持续提升,其中汽车工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2021年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20亿元、1091亿元。随着比亚迪刀片电池产业园项目落地,深圳工业园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级指日可待,三大园区协同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实体筑基、产业兴城,多元化产业格局形成

从建区之初借“东风出山”迈入汽车制造产业,到“一车独大”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逐步兴起,襄阳国家高新区目前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为支柱的“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初步形成10条特色产业集群。2021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与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为44.1:55.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风神襄阳成为全市产值第一、税收第二的企业;东风四大主机厂年产汽车整车36万台,产值近700亿元;销量全球第三、全国第一的金鹰重工轨道养护车在高新扎根;亚洲最大、全国唯一的航空救生装备制造基地和亚洲最大的中重型商用车桥生产基地坐落于此;华中地区最大的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400多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云集在此,襄阳国家高新区已成为襄阳市的“产业洼地”“投资沃土”。

聚焦高科技、加速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又“高”又“新”

高新技术企业达39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7家;率先在全市启动瞪羚企业三年培育计划,认定瞪羚企业及潜在瞪羚企业72家,12家入选湖北首批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榜单。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落户高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航空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成运营。建成各类“双创”载体27家,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100余家;先后荣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拥有各类科研平台141家;拥有各类人才5.1万人,其中国家院士11人、国家级重点人才8人、省级重点人才8人、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118人、博士471人、硕士3357人。30年来,襄阳国家高新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科技创新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动摇,外向型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从建区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改革,再到2017年4月襄阳自贸片区挂牌成立,2021年1月综保区成功获批,高新区逐步发展成为襄阳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尤其是襄阳自贸片区成立以来,累计形成350余项创新经验案例,其中8项全国推广,69项湖北省推广,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做法得到总理批示肯定,“简化退税流程”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连续三年“制度创新指数”居内陆地级市片区第一。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被列入湖北省首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四港”加速建设,9条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累计发运8051个标准箱,累计货值5.27亿美元。襄欧班列覆盖欧洲80%的主要货运站点,铁水公空、多式联运、通江达海、无缝对接的立体国际物流大通道初步形成。

城乡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从建区之初的一片黄土岗及城乡接合部,一步步建设成为今天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现代商业加速崛起,万达广场与诸葛亮广场组成湖北省首个具有完整业态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麦德龙、武商、好邻居等大型超市陆续开业,人气更旺、民心更聚。城市更新加速行动,征迁腾地2万余亩,涉及15个村(社区)1万余户群众,有效保障了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环线提速、枫叶国际学校、连山湖生态公园等20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乡村振兴加速推进,9个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全部完成,13个村(社区)全力推进,刘集街道许营村被评为省级绿色示范村,团山镇黄庄社区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从建区之初的1所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成为78家幼儿园、29所义务教育学校,襄阳五中、枫叶国际学校落户高新,全面消除大班额,普惠性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医疗体系不断完善,从建区之初60余家个体诊所,发展到163个医疗卫生机构,高新区老年大学在全市创新“学养结合”新模式。民生保障加快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6个,改造面积64万平方米;完成背街小巷整治62条,上学难、停车难、出行堵、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省级森林城市扎实推进,农村主要道路绿化、亮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5%、100%;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根本整治,环境保护取得扎实成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襄阳国家高新区建区30周年。激情奋进新时代,三十而立再出发。襄阳国家高新区将把握“高”“新”发展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率治理,充分发挥高新区、自贸片区、综保区叠加优势和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营商环境样板区、社会治理和谐区,当好襄阳高质量发展“火车头”,奋力在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中当先锋、打头阵、多贡献。

猜你喜欢

襄阳高新区片区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