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最强增长极”打造中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
——宜兴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创新发展纪实

2022-03-19肖桂华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宜兴产学研研究院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以下简称环科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我国环保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先后列入国家科技部和环保部“共同管理和支持”单位、《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第一批优先项目计划。环科园初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后拓展到15平方公里。2011年,环科园与新街街道实施“园街一体”整合,扩展到102平方公里,2012年4月份与高塍镇实施“统筹发展”,区域面积扩至212平方公里。随着“一园三区”大格局的形成,环科园定位“ 全球环保产业大集群、要素大集聚中枢园区”的战略目标得到快速推进。

建设创新零碳谷,打造中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宜兴以环科园为主阵地,紧紧围绕重构产业新生态,坚持把环保产业作为最具优势、决胜未来的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来培育,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集约,实施节能减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造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级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载体,创新打造了环境医院、环保装备和产品标准化工厂、污水处理概念厂等一批创新平台,形成了污染防控、土壤治理、绿色循环等一批核心成果,日益成为国内最具引领效益、最具创新活力、最具集群优势的环保产业发展主阵地,为迎接双碳时代打造创新零碳谷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环科园以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9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前三,13项指标正增长,保持了稳健有力的经济发展态势;以1个超百亿元、2个超50亿元等在内的28个亿元以上优质项目的接连落户,实现了重大制造业项目历史性突破;以生命健康、新能源等产业爆发式增长、宜兴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宜兴药谷)正式开园,奠定了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

目前,环科园正加快推进全区域功能规划、产业规划等,以重构发展、高端引领,拉开新一轮发展建设的序幕,勾勒一个具有一流承载、国际水准的新城风骨。新的一年,环科园将铆足力量崭新出发、一路向上奋楫攀高,在引育低碳技术创新平台、打造低碳技术示范企业、建设低碳产业服务中心等方面精准发力,致力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提供“宜兴方案”,打造中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

栽梧引凤,加快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赋能更高质量发展,环科园将紧紧瞄准更强科创载体建设,在新增40万平方米载体平台的基础上,争取新增3个院士工作站,建设用好北京、上海、深圳3个异地孵化器,与德国、芬兰等国家共同打造离岸创新中心。同时,围绕人才“引、育、用、留”,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和“梅园理想谷”,完成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有效申报15个、江苏省“双创计划”3个、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15个、宜兴市“陶都英才计划”20个的任务。

暖环境也离不开“服务牌”。谈到如何不断擦亮“环您所愿”营商环境品牌,环科园管委会副主任储红飙表示,将继续在流程的“减法”上精益求精,以“说到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VIP跟踪服务”确保更多企业“拿地即开工”“开门即接电”。

深化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硕果累累

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高质量科技供给战略,增强基础研发和科技创新。针对“装备制造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创新能力不足”“成果转化中间环节不强”等问题,本着“建大楼、引大师、创大业”的创新理念,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大力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载体平台共建,先后成立了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中宜生态土研究院、国合环境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等15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并与南宜研究院、哈宜研究院、中宜生态土研究院共建实验室,一方面满足研究院自身的实验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企业的一些检验检测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的工程中心达34家;推进环保企业与国内外2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多年来致力于国际技术引进,引入新南威尔士大学(宜兴)环境技术转移中心等 13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日韩海外离岸孵化器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海外技术离岸孵化器,累计引进并成功转化先进技术200多项。围绕国家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部署,重点推进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吸引了中信、瑞林、新南威尔士等7家科研机构和央企研发中心入驻、发布了10项产业前沿关键共性技术项目、20项环保技术装备标准项目。现已汇聚国内院校专家860余名、国际院校专家180余名,集聚Hoffmann(迈克尔·霍夫曼)、DavidWaite(大卫·怀特)等外籍院士5名,钱易、曲久辉、任南琪等“两院”院士19名,高层次人才500多名。

实施宜兴人才安居工程政策,通过各级各类人才项目申报,为人才多样需求、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配套服务。以中宜生态土研究院为例,研究院成立之后,引进薛强副所长担任院长,其先后成功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和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并获得“省双创人才”和本宜兴“陶都英才”团队项目;2017年引进东南大学魏明俐博士,担任项目负责人,获批2018年“双创”博士,2018年该项目获评省“六大人才”高峰和2018年宜兴“陶都英才”工程。与此同时,研究院多名博士、硕士成功陆续成功申请宜兴市人才安居工程的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创新研究院公司化的运营模式,创立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人才力量的汇聚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为创造经济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先后承接国内外30余项工程项目,累计总销售达1764.58万元。2015年,园区协助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成功申报江苏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联合载体类)——联合重大创新载体,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省拨款800万元。中宜生态土研究院的成功案例成为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载体平台、共享优势资源、共谋转型发展的标杆和典型。

为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融合,有效解决制约园区新材料、环保等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园区举办多场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活动:宜兴市人民政府—南京工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科技与人才对接洽谈会”专题活动、宜兴市人民政府—江南大学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暨产业技术对接洽谈会、宜兴市人民政府—南京工程学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科技与人才对接洽谈会、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暨第六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南师大对接交流活动、青商青千联谊会节能环保专场、陶都高校行系列活动、新南威尔士大学院士专家团科研路演活动、与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日立化成水处理专场对接研讨会等,通过这些高规格的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国际技术对接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和地方产业市场资源优势,构建“多元协同、多位一体”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载体,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设立海外项目离岸孵化器,进一步加深国际先进技术合作对接,实现本地产业化;园区与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究院并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校地双方搭建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创新平台,构建良性互动、生动互补的技术人才合作局面。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协议,科技成果更大限度地得到转化落地。

同时,环科园为了强化产学研合作,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加大力度培养能够从事环保设备及工程开发与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园区和湖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首个环保专业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园区与湘潭大学在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在环科园建立生产实习基地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环科园在本科生、专业硕士、青年教师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并共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安徽理工大学资源循环境科学学院等多所大学学生来宜实习参观。

发挥好“科技镇长团”队伍力量。“科技镇长团”团员们熟悉科技工作,社会联系面广,身后有着强大的技术创新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政府、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园区将把“科技镇长团”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最大限度地释放任职团员的科教、研发资源优势,提高企业和基层干部的创新意识,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增强基层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2019年,省委组织部下派第十二批“科技镇长团”新成员——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助理陈妍慧教授来园区任职。园区与西北工业大学早有渊源: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刘振国教授团队来宜确定高端膜生产项目落户园区,宜兴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注册事宜并顺利开展业务,2019年黄维院士工作站、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产学研基地相继成立。同为高分子材料专业领域的陈教授与其必会碰撞出许多火花,拓展出更大的交流合作空间。陈教授的加入必将优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提升基层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园区高质量发展进程。

经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积淀,园区产业研合作成果显著。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环科园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项目数量为1335项,通过产学研获得的专利数量为2641项,已经转化为产业化生产的专利数量为761项,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园区带来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为23%,通过产学研获得的奖项数量为52个,产品销售额为3950亿元。其中,江华集团与北师大、南理工等科研院校研发的水处理以及产业链延伸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与以色列威兹曼研究院合作,先后成功竞标到印尼、泰国、以色列等国的多个海外环保治理项。碧诺环保在日本全资设立子公司,在菲律宾全资设立海外办事处,此外在法国、加拿大、美国、波兰、马来西亚等都有独家代理商,不断加速海外市场的开发,荣获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优秀企业奖。

构筑全球细分产业制高点,打造宜居宜业宜商长三角后花园

20年的产业发展积淀,宜兴独有的江南山水特色,浓郁的环保文化氛围,塑造了环科园独特的品牌影响力。围绕环保主题,着力瞄准产业“水、气、声、固、仪”五大领域,以海纳百川之势,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吸引了美国、日本、德国、荷兰、芬兰、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0对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园合资、合作,与哈工大、南大、清华等80多所大学院校形成紧密型产学研合作,设立环保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水处理为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施工、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依托陶都宜兴“中国环保之乡”积累的环保产业文化氛围和群星灿烂的制造业基础,以“大环保”为主线,以“新经济”为重点,以新人才为灵魂,以新机制为保障,着力做优做强环保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全球细分产业的制高点,培育一批品牌化、标准化的高端产品、产业体系。以高端要素引领,加快集纳国内外一切优质资源,构建较为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金融创新体系、服务管理体系,致力组建基金、基地、基业发展架构,集纳全球新技术、新项目来园合作、入户,成为全球环保产业的权威引领者,领先环保技术的第一风向标。以生态、生活、生产为发展路径,以总部经济、设计创新、特色集群等新业态为主线,加快构建各路精英创新创业的强承载,以“一品一所一公司”、“域总包”等公司化、市场化为运作模式,为各类人才成就梦想创设全新整合机制,形成人才和技术荟萃的高地效应,营造一个低碳绿色的宜居、宜业、宜商的长三角后花园。

踔厉奋发,倾力打造“最强增长极”

新春伊始,2022年宜兴市企业发展暨双招双引大会吹响了“真抓实干谋发展、大干快上勇争先”的冲锋号,全面掀起新一年工作热潮。全市新年首个超百亿元的超级陶瓷电容器与智能传感器制造项目签约落户。跑进新赛道的环科园发展热潮涌动、干劲满满,短短5天就完成的项目土地摘牌,刷新了“环您所愿”的服务“加速度”,为打造“最强增长极”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宜兴市企业发展暨双招双引大会明确,要强化双招双引,为宜兴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能。以双招双引集聚资源,落脚点在发展、着力点是项目。“我们要把‘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基金招商、项目招商、以企引商等多种途径,迅速掀起项目招引的澎湃热潮。”储红飙说,近年来,通过招大引强、招优引新,环科园招商引资“朋友圈”不断壮大。新的一年,园区上下正朝着“上半年基本完成引进30个亿元以上、2个50亿元以上(包括1个百亿元以上)项目,确保全年新引进90家科技型企业”的招引任务奋力进发。

2022年一开始,环科园就迎来“开门红”。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环科园加快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宜兴市政府党组成员、环科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储红飙表示,落实是最好的行动,行动是最好的语言。在大会上领到的任务书就是目标和责任,接过的红旗就是方向和导向。踏上新征程,环科园各级各部门将把大会精神贯彻到位,迅速调整状态、进入角色,做到眼中有活、心里有数、手上有招、脚下有路,任务再压实、支撑再压实,确保园区各项工作特别是双招双引工作开创首季“开门红”。

构建令全球瞩目、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环保之都”

立足“十四五”,面向新未来,环科园将围绕“瞄准世界一流,打响中国第一”的战略目标,全面确立“科技产业城、现代服务城、绿色低碳城”的发展定位,致力成为中国的“环保资源整合者、新兴产业集聚者、生态经济创意者、低碳形态引导者”,担当起推动中国环境产业发展、建设绿色生态文明的主力军作用。未来的环科园将是一个总部经济密集、科技金融活跃的商务新城,一个产业和城市交相辉映、文化和生态融为一体的活力新城,一个令全球瞩目、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环保之都”。

猜你喜欢

宜兴产学研研究院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针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