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意识的策略

2022-03-19赵菊花

家长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意识

赵菊花

思想道德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它对儿童智力和心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行为习惯。因此,本文将以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为切入点,研究其对儿童成长的思想影响和行为影响,并最终提出可以利用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来规范儿童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思想道德教育对一个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不同教育阶段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都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育人的价值和意义。在基础教育阶段,儿童的世界观行为不仅要家庭与社会向儿童输出正确的价值信息和价值内容,更要学校教育对儿童行为习惯不断加持和修正。因此,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充分借助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有力手段,不断通过内容的灌输,使学生从潜移默化中作出行为内容的深度改变,让其从内容的理解中自我衍生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内容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行为意识的重要影响

和其他教育阶段思想道德教育不同的是,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更侧重于宏观的感悟和微观的举例,不会强调学理性内容。如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宏观角度下教师会指导学生对国家、社会、美好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微观角度下教师会通过英雄、模范的实际事迹让学生在意识层面受到感悟和熏陶。因此,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共同作用,小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传统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都会有一个重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意识的浅层和深层都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萌芽,而这些萌芽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在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上发挥深层次的改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层面逐一分析对儿童行为和意识能产生的实际影响。

(一)思想道德教育传递正向价值选择

小学生处于心智快速成长发育时期,对社会事物的选择和判断仍显露稚嫩的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自身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还没有最终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对有效信息的甄别。基于此,需要在学校培养模式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不仅需要发挥本身课程和教材的内容优势,还需要打通其他课程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边界和距离,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穿插于不同的教育载体和教育內容中,使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思想道德教育应在内容上侧重于对社会正向价值观的传递,让学生可以初步建立一个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发展原则的判断体系,以此提高学生的正向思想道德价值的培养。

(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正确行为习惯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会对学生的深层次意识产生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身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行为选择往往由意识主导和生成,对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而言,通过不同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意识中形成初步选择和判断,这些选择和判断会让他们在应对社会事件和社会选择时产生相对积极的反馈,由此在行为上体现出来。如学生对社会规定礼仪文明的掌握和学习,在意识中认定哪些行为是符合文明规范的,哪些是不符合文明规范的,由此在判断中也可以更加从容地做出相关的应对举措。

(三)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中华民族历来最重视的是对人才的培养。满足人才的首要标准是要具备良好的德行,然而,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常常会走弯路,耽误才能的养成。要把未成年人培养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小学生阶段是才能的“地基”阶段,只有在小学时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避免误入歧途,为今后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打下“底子”,成为具备改变身边的人甚至是改变社会的道德榜样和人才。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

(一)家庭承载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思想道德教育在家庭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渗透,而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对家庭成员的高度依赖和对行为的深度模仿阶段。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一味重视智力培养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待人接物等行为习惯,在亲子休闲活动锻炼小学生热爱劳动、勤劳善良、团结互助的品性和行为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发挥家长教育的有效性。

(二)学校承载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在小学生阶段,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长,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多,因此,教师要摒弃唯分数的思想观念,而是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上,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广泛关注小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表现,积极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师长、文明礼貌、团结同学等优良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小学生好的行为要积极予以肯定,并且在班级甚至是全校面前设立榜样,做出表率,让小学生向榜样学习;对小学生不好的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并且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个别学生发现并鼓励其改正错误行为,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多关注小学生的行为表现并加以鼓励和表扬。

(三)社会承载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当前,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小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资源,但是由于网络信息和资源的复杂性,影响到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方式,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尤其对青少年软件的研发和监督,避免网络社会对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社会上的文化企业也要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正向进行产品研发和制作,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作品为例,要制作贴合小学生实际的、丰富小学生眼界、乐观向上的动画人物,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其中,这样既可以丰富小学生发的娱乐生活,同样能潜移默化地对小学生的行为意识进行教育和纠正。

三、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道德教育受到忽视

虽然素质教育在国民推行多年,但激烈的中高考制度造成应试教育理念始终存在,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成为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在有限的时间自然无暇顾及思想道德教育。但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道德教育和德育建设最为恰当的人生阶段。因此,在确保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德育建设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得到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高度重视,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德育建设中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疏忽

从国内现阶段德育建设的主要内容来看,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但德育并未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德育与上述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首先是教育成果难以量化,很难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分,更不能将学生的德育水平用分数进行排名。其次是德育需要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实际教育中难以实施。

(三)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方式有待加强

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把良好的道德转换为行为习惯。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是基于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师注重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仁、义、礼、智、信,而学生则在学习中重点去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例子。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直观,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抽象,教学不够生动,而且没有具体的实践和生活的表达,没有把学生对思想道德课程的兴趣激发出来,所以就不能將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袋里,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四、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意识的有效策略

基于思想道德教育对小学生行为的重要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要深入合作,加强对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强化小学生的行为意识,帮助小学生在意识懵懂阶段接受正向积极的思想道德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犯罪低龄化的趋势明显,国家也相应下调了刑事责任年龄。为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出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势在必行。

(一)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特别是小学生,其社会关系更为简单,除家庭成员外,教师群体是其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的模仿对象。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第一,落实教师德育培训工作,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德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和意识。第二,制定教师德育自评机制,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反思和交流的茶话会,交流经验和成长历程。第三,建立校内匿名监督制度,针对校内教师出现德育问题时由学校负责协调解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示范教师榜样。

(二)加强对家长和监护人的德育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和监护人提升自身德育水平能促使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家长和监督人的德育:首先,由学校定期组织德育专家开展德育讲座,选取周末或放学时间为学生家长和监护人提供相关培训,以提高家长的德育水平,采取经典案例和时政热点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学习门槛,使家长易于接受和实践。其次,组织建立家长委员会,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作为信息传递工具,由家长委员会主任组织在线学习德育课程,并针对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实现在线交流,克服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缺失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德育建设受制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应尽量规避理论性过强的说教式教育,因为其效果差,且容易形成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德育,应从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入手,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利用优秀的道德行为习惯感受其所带来的益处。教师承担引导和纠正的职责,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例如,教授小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称呼、交给长辈物品时使用双手、对长辈称呼“您”、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等,从小事做起,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形成优良的道德观念与行为习惯。同时,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和家长要随时承担纠错者的角色,在小学生出现错误的思想或者行为习惯时一定要及时制止。例如,及时制止小学生随处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及时制止小学生在用餐时浪费粮食的行为、及时制止小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

(四)课本教材的有效引导

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而言,不仅要发挥传统教育环节中的课本教材的内容优势,还要教师充分挖掘课本和教材背后的内容,做到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充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实际,从而达到真实引导的目的。如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中,不仅要将课本教材中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还要结合当代社会的典型人物和经典案例,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这些人物的伟大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有条件的学校和家庭还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作用,带领小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在实践中教育孩子爱国主义是什么,爱国主义英雄都有哪些,怎样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中引导孩子思考并及时分享观后感。

(五)将做中学充分发挥

要想更好地发挥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作用,就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得到社会的真实作用和反馈机制。如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是小学生对待社会道德层面的学习和掌握。教师要充分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道德实际的作用,以此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待人接物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内涵。同时,可以增强小学生中的榜样力量,在教学中竞选道德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影响小学生的德育同时也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好地理解思想道德教育,深刻把握思想道德内涵,并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外化于行。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者应当重视思想道德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加强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将培养社会主义可信赖的接班人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思想意识全面培养,助力小学生成为有德行、有素养的优秀少年。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意识的策略”(课题编号:GS[2019]GHB0905)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

3990500218560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意识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