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的赋权空间及其治理逻辑
——以古代壁画为分析中心

2022-03-18牛金梁高迎刚

关键词:赋权壁画数字化

牛金梁,高迎刚

(山东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99)

当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全面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随着科技发展和赋权理念的兴起,对古代壁画数字化技术的赋权空间和治理逻辑的研究已显得十分必要。在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壁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无论是石窟壁画、寺观壁画还是墓室壁画,都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保护和监测。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开展多方位、多渠道的壁画保护工作,这是当代中国人,特别是文物保护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应该考虑的现实问题。

一、传统的反思:古代壁画的现状分析和价值挖掘

当前,古代壁画的生态现状不容乐观。石窟壁画大多数处在山间野外的洞窟里,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人为的破坏,多数已衰败和破损,如今剩下的部分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我们有责任和有义务将它们保护好。寺观壁画多处在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室内,就目前的保护条件来说,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寺观壁画保存条件还可以。但还有很多珍贵的古代壁画,因为规模小、保护级别低,其被保护程度令人担忧。资料表明,中国地上文物70%左右在山西境内(1)侯慧明:《山西佛教壁画调查与研究》,《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国家力量并没有触及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在有些地方人们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力度还不够,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2)程群等:《山西武乡洪济院壁画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文物世界》,2020年第3期。。相对于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显得更为脆弱和不易保存。墓室壁画有其特殊的生态环境,一旦离开了地下环境,很可能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脱落变色。因此,最好的保护办法是原地封存保护。在有些情况下不得不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易地搬迁性保护,这就给文物保护单位提出了重大的研究课题。

古代壁画是文化之源和生命之源。宋至明清,千余年来重水墨轻色彩的审美理念让人们一直觉得水墨是高雅的,色彩是艳俗的,工笔重彩画曾经的辉煌被人们抛到脑后,遭到轻视甚至鄙视,这也使中国美术的发展走向了畸形,使我们优秀的传统绘画几乎走到了绝境(3)牛金梁:《中国工笔重彩画探源与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新中国的成立为重彩画的发展和复兴带来了巨大的转机,大批画家开始重新重视工笔重彩画艺术,作为工笔重彩重要阵地的古代壁画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人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特别是从绘画本体论的角度研究它的画法和材料,让很多几近失传的东西重新回到人们的身边。同时,人们从古代壁画中找到了无数艺术创作的灵感,为新时代的美术发展找到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路径。

二、数字化赋权:传统壁画遗产保护的技术治理工具

当前,我国对于古代壁画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针对壁画本体的保护。依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根据壁画现状和所处的环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对保护方案进行实验和比对,选出最佳方案来实施。对此,敦煌研究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王旭东将之总结为壁画保护工作十二步:全面调查保护对象;评估壁画价值;评估壁画保存现状;确定壁画保存的理想状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干预);确定壁画保护的现实目标;壁画保护方案比选;壁画保护材料和工艺筛选;保护方案详细设计;壁画保护修复实施;壁画保护修复档案建设;壁画保护项目评估;壁画长期监测和日常维护(4)王旭东:《基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壁画保护方法论探索与实践》,《敦煌研究》,2011年第6期。。这为我国同类行业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和标准。

其二,对壁画进行数字化技术保护。数字化技术保护是近些年来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和新理念,“与传统信息保存技术相比较,在古代壁画保护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综合成本低、信息存储量大以及更为安全可靠”(5)兰丽茹,桑莉君:《古代壁画数字化保护及其实践》,《艺术教育》,2020年第5期。。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古代壁画保护拓展了文物保护的路径和视野,使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大有作为。对古代壁画平面图像的数字技术赋权是当今值得研究的话题。“数字技术赋权是利用智能化工具保障传统非遗生命力得以延续的一种治理手段(6)牛金梁:《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传播的数字技术赋权逻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5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7)编辑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国长城博物馆》,2013年第2期。。我国对古代壁画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已经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这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分不开的。数字技术保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平面数字技术、三维数字技术、3D仿真打印技术。

(一)平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及其赋权

随着技术的进步,高性能数码相机和高性能平面扫描仪的发明带来了摄影摄像产业的技术革命。平面数字技术是获取古代壁画二维图像的基础手段。近些年,以敦煌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龟兹研究院和山西永乐宫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在探索古代壁画保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我国古代石窟壁画、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的保护及修复树立了很好的典范。1998年底,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梅隆基金会共同开展“敦煌壁画数字化和国际数字敦煌档案项目的合作研究”,通过技术合作和引进,建立起了一套平面壁画数字化的技术实现方法,完成了莫高窟已经公开展示的20余个典型洞窟的全面数字化作业,为推进敦煌壁画数字化工作奠定了基础。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陕西众多墓室壁画的保存地,在20世纪90年代建馆时就已配套设立了各类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培养了众多相关技术人才,为后期的壁画保护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墓室壁画保护领域,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开展馆藏唐墓壁画的数字化采集,建立了高清数字化数据库,并进行了数字化复原与展示应用研究(8)霍晓彤:《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保护发展纪实》,《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19年总第26辑。。众所周知,“文物是不能再生的,也是不能永生的”(9)樊锦诗:《敦煌石窟保护与展示工作中的数字技术应用》,《敦煌研究》,2009年第6期。,墓室壁画相对于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来说保护难度更大,要求技术更高,我们必须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延续它们的生命。

当下,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出现后,传媒技术更加广泛地向国家和社会赋权,人们感觉普通民众与权力中心的物理障碍被拆除、数字鸿沟被跨越。互联网赋权正在掀起人类第二次世俗化浪潮。”(10)骆正林:《传媒技术赋权与人类传播理念的转变》,《现代传播》,2020年第2期。在这里,对于古代壁画的数字技术赋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即如何打破古代壁画数字图像的垄断壁垒,使其能够进入大众研究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以期得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学术研究双赢。众所周知,国家赋予各古代壁画保护机构重要的权利和职能,以期实现对古代壁画的保护和研究。目前,各大石窟壁画、寺观壁画以及众多墓室壁画的高清数字化图像大多保存在国家各级文保机构内。有些壁画被印刷成各类画册出版发行,有一些没有被印成画册或只有少数被选中刊印。还有一些印刷时间过久,印刷质量较差,颜色与原画差别较大。

据笔者了解,当前对我国各类古代壁画的学术研究,一部分专家力量集中在各大保护机构内部的科研院所,还有一部分分散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除了教师还有众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是我国古代壁画研究的生力军。如今的古代壁画学术研究,除了实地考察外,大多依靠高清平面数字图像。专家进行学术写作需要高清图像,学生进行古代壁画临摹需要高清图像,研究生进行图像学比较研究需要高清图像,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很难实现这个愿望。为了保护壁画,文物保护制度规定普通人在参观时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多数人是无法获取高清图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因此,拓宽古代壁画数字技术图像的赋权空间势在必行,希望各大壁画文物保护单位能够采取积极的举措,为研究者提供更加方便、实用的研究平台,让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关注和应用。

(二)三维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如今,三维数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动漫、工业设计、军工医疗、建筑及文物保护等领域。在文物保护方面,利用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各类文物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然后再进行设色和渲染,可以保存各类文物的有效信息。同时,还可以对文物进行非接触式虚拟修复以及虚拟展示等(11)编辑部:《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第3期。。在古代壁画保护方面,利用三维数字技术进行虚拟修复、虚拟现实漫游、虚拟展示等已成为热点,它极大提高了文物保护的效率,缓解了旅游对文物保护的压力,拓宽了文物展示的方式和渠道。

壁画的虚拟修复主要针对遭到破坏的壁画及被盗割海外的壁画,它对于还原壁画原始信息和了解壁画原始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的古代壁画因为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战争、自然灾害、列强盗取等原因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尤以新疆古代壁画为甚(12)赵莉:《克孜尔石窟壁画流失的历史回顾与现状调查》,《新疆艺术》(汉文版),2018年第8期。。随着计算机和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破损及盗割壁画的虚拟数字修复已变成现实,它将古代壁画的保护手段和学术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壁画的虚拟修复需要经过洞窟三维数字测绘建模、壁画平面图像数字化和数据合成三个步骤(13)赵莉,翁子扬,胡译丹:《对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的数字化复原探索》,《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0年第6期。。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残损壁画进行图像虚拟修复,另一方面可以对采集到的流失海外的壁画和现有壁画进行虚拟拼接,实现壁画的虚拟完整回归,为古代壁画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便利。三维数字技术除了应用于壁画虚拟修复外,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洞窟的虚拟现实漫游和虚拟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又称VR技术,VR技术可以“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做到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运转自如和交互自由。其拥有三个突出的特征,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14)蔡蔡,宋双双:《虚拟现实技术在敦煌壁画保护中的应用研究》,《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1期。。动态建模是VR技术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几何建模和行为建模完成对整个洞窟结构模拟和动态展示,几何建模和上述虚拟修复的方法一样,在VR系统中也需要对壁画进行平面数据采集、整理和贴图,完成三维和二维的交互组合。VR技术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实时动态绘制技术,即利用计算机灵活地对用户随意的操作做出准确的反映,实现人机一体。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在官方网站的“数字资源”板块推出了30个重点洞窟的全景漫游,将数字敦煌的目标向前迈进了一步。龟兹研究院也将克孜尔石窟的38、67、110、117、118等洞窟进行了VR虚拟洞窟全景漫游技术的尝试,拓宽了壁画保护的方法,方便了不同游客群体的观看需求。虽然说观赏效果与现实还有一定距离,但相对于传统参观来说,一方面可以让游客提前感知洞窟和壁画,另一方面缓解了旅游和保护的矛盾。

(三)3D仿真打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当前,3D仿真打印技术日臻成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珠宝、医疗器械等工业产品设计,还在建筑、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地理信息、教育等产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3D打印技术也可应用于文物保护和展示领域。随着3D立体打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仿真模拟洞窟,它解决了一部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对洞窟结构及塑像进行立体测绘建模,通过高精度平面扫描仪对壁画进行高清扫描,最后通过电脑软件系统的操作执行洞窟、彩塑和壁画的3D立体打印,这样的仿真模拟洞窟可以异地展出,结合艺术家的平面临摹作品和高清数字图像作品会给观众带全新的视觉感受。目前,3D立体打印技术在我国古代洞窟壁画保护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敦煌研究院和龟兹研究院分别对彩绘泥塑进行了3D立体打印实验,已达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为了异地展出的需要,龟兹研究院已经完成了对克孜尔14窟、17窟、38窟及新1窟四个洞窟的仿真模拟搭建。

三、逻辑的转换:技术治理与壁画艺术的传承与复兴

今天,我们看到克孜尔壁画和柏孜克里克壁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曾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古代西域佛教圣地是如何在战火中被毁灭的,那些历经沧桑磨难的壁画和泥塑又是如何被西方列强的文物考察队盗走的。这些被盗走的壁画文物多数被藏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地的博物馆。令人痛心的是,藏在德国人类民族学博物馆的一部分壁画毁于二战的炮火,其中大多数是克孜尔和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的精品。

(一)守住我们的“根”和“魂”

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段屈辱的历史曾经使我们丧失了国家主权,也丧失了民族文化自信。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已经从那段屈辱、战火和苦难的岁月中熬了过来,我们已经重新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虽然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但世界文化交流还是比较活跃,加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引导,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和‘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15)段金柱,郑璜:《“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习近平在福建保护文化遗产纪事》,《福建日报》,2015年1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国家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他曾经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16)编辑部:《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6年4月13日。他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他强调:“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17)徐世俭:《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协商新报》,2006年12月8日。要求“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18)编辑部:《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6年4月13日。。2014年2月25日,他在北京市考察工作中强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19)刘利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南方日报》,2018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一系列讲话,充分展示了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敦煌莫高窟考察调研,他说道:“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3期。“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是属于世界的。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21)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3期。这是国家领导人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复兴的殷切希望和重托。

(二)古代壁画技术治理的逻辑转换

我们对古代壁画的保护,一方面是为了守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这个“根”和“魂”能够延续留存。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壁画,虽然它们已经失去了曾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但它们能够有幸保存到今天,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大幸事,我们一定要将它们保护好、弘扬好。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是基础,“弘扬”是目的,我们不能只保护不弘扬,那样的保护就是死保护,只有将它们发扬光大,在新时代让它们重新活起来,发挥其时代新价值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考察时说:“研究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22)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3期。近些年来,敦煌研究院作为国家石窟艺术的重点文保机构,在古代壁画的保护和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国各地其他的壁画保护单位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有待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关于“走出去”这一环节还需要努力加强。

不容忽视,还有很多民众不了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艺术魅力,不了解藏经洞文物的价值和曾经的耻辱,不了解榆林窟、麦积山和炳灵寺。此外,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陕西墓室壁画、河南墓室壁画、山西永乐宫、青龙寺、稷益庙、广胜寺、河北毗卢寺、北京法海寺等全国还有太多的优秀文化资源目前大多数还只是处于基本的“被保护”状态,各单位对其保护的文化资源所进行的积极的宣传显然是不够的。所以,这一点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行管理逻辑的转换,变被动为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发挥各自的职能,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和媒体技术发达的时代,这项工作尤为重要和亟待加强。当然,还有一点是笔者很想讨论的,目前,在壁画资源发达和丰富的我国,还没有一座专门的国家层面的古代壁画博物馆,虽然有些墓室壁画被发掘后原址保存,但各地的保护技术和保护力量参差不齐。还有一些墓室壁画被发掘揭取异地保存,但像陕西历史博物馆那样有足够保护条件的博物馆并不是很多,专业力量也没有其雄厚。如今,国家基础建设日新月异,不断有壁画文物被发现和出土,如何使这些珍贵且脆弱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管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复兴需要上至国家下至个人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三)传统文化复兴的使命与担当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2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美术》,2022年第2期。古代壁画作为美术领域的研究对象近些年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发展,这项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倡导下,全国各地文物保护机构和社会团体都在积极努力行动,特别是重点文物保护机构和各高等院校及艺术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共同宣传、弘扬、挖掘古代传统壁画的艺术美和新价值。各地美术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如2015年至今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几乎每年都有关于古代壁画人才培养的项目入选,比如由西安美术学院承办的“陕西唐代墓室壁画应用艺术人才培养”(2015),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敦煌图案艺术创意设计人才培养计划”(2016),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古代壁画摹制技法人才培养”(2017),内蒙古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古代壁画摹复系统技法人才培养”(2018),中国美术学院承办的“唐代壁画保护与修复艺术传承人才培养”(2019)等。这些人才培养项目在承办方和各地壁画保护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古代壁画临摹和修复方面的人才,间接推动了中国重彩画教学和艺术创作的发展。此外,国家艺术基金还审批通过了很多关于古代壁画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如由江苏理工学院承办的“‘千年壁画百年沧桑’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展”(2017),天津美术学院承办的“丝绸之路雕塑与壁画数字艺术博物馆”(2018),云南美术馆承办的“云南历代壁画临摹展”(2019),西北师范大学承办的“敦煌壁画临摹作品高校美育展”(2020)等。

当然,相对于沉寂荒废了数百年的壁画来说,保护和弘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相关的壁画临摹和修复人才培养还需要加强并长期坚持下去,培养更加专业和高端的技术人才。相关的展览也要加强,目前上述的各种展览多为单地展,受众有限,影响面较窄,应该多做巡展,增加受众数量和影响面。有条件的话,可以把展览做到国外,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目前,对文化的宣传弘扬已不只限于官方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异军突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伴随着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短视频作为赋权的武器让数以亿计的网络用户拥有以主体身份进入数码影视世界的机会”(24)尹连根,刘运来:《短视频平台的技术赋权与可见性劳动: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考察》,《未来传播》,2021年第6期。。在文物不易搬动的情况下,多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文化展示,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我们要打破传统保守思维,拓宽创新文保理念,改变陈旧固有思维,利用各方力量把古代壁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好。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国古代壁画的艺术感染力重新得到了展现,人们从古代壁画那里看到了中国艺术曾经的辉煌,并从中发现了传统艺术的新价值,找到了各自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启发。当代著名画家蒋采苹、唐勇力、何家英等都是中国重彩画复兴的重要领军人物,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传统壁画的学习。唐勇力教授说:“敦煌壁画是我国伟大的佛教文化遗产,灿烂的敦煌壁画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们提供了无限遐想和欣赏的空间,给美术家提供了学习的知识宝库。在传统绘画中,壁画是重要的领域。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壁画是不可忽视的。”(25)唐勇力:《当代中国画艺术论著·厚德载物》,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90页。除了画家从古代壁画中汲取营养开拓创新外,舞蹈家、影视导演、造型设计师也都从古代壁画中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比如,甘肃省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创作素材。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策划的大型节目《丝路》一章中,“敦煌飞天长绸舞”再次将敦煌飞天的形象搬上舞台,激活了传统艺术元素,复兴了优秀民族文化。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比赛场馆设计中,首钢滑雪大跳台以敦煌飞天的长飘带为设计原型,造型流畅轻盈,运动感十足,宛如飘在空中的一条华美丝带,这样的设计理念又一次将古代壁画的绘画元素用到了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价值和新面貌。

总之,传统文化没有过时,古代壁画也没有过时,它们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让我们不要忘记“根”和“魂”,在新时代传承好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无愧于前人,也无愧于后人,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赋权壁画数字化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壁画上的数学
试论新媒体赋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北朝、隋唐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