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建筑装饰纹样的研究
——以从化谢氏大宗祠为例

2022-03-18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天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谢氏砖雕宗祠

李 婵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西方学者讲“建筑即是艺术”。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装饰工艺精湛,装饰风格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岭南建筑,独特的岭南建筑及地域性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岭南建筑中的宗祠建筑是岭南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宗祠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是一个家族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从化宗祠建筑有文字记录的有90多处,大部分保留下来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从化宗祠建筑的装饰部件主要体现在基础、墙体、梁架、屋面等有大量的灰塑、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工艺,雕刻工艺精巧、题材内容多样、造型独特、装饰元素华丽精美,体现了岭南建筑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艺术造诣。

一、从化谢氏大宗祠建筑装饰艺术分析

从化谢氏大宗祠位于神岗镇木棉村西面,坐东向西,宋始建,明清维修,一路三进三开间一牌坊,前院有牌坊名曰:宝树流芳,祠堂面宽三间13.8米,进深三间46.4米,建筑面积640.32平方米,硬山顶木石砖结构建筑。从化谢氏大宗祠建筑的装饰有着岭南建筑“三雕一塑”的工艺,这些建筑装饰从样式内容到题材方面,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从化谢氏大宗祠木雕工艺分析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木代表生命,这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所致,也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木建筑文化。建筑木质结构为木雕工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凡建筑中有木质结构的,大抵就有木雕工艺。木雕工艺历史悠久、技艺超群、风格突出,是木质建筑构建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木雕使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木雕以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而闻名全国,享有“四大名雕”美称。广州和潮州是岭南建筑木雕装饰的代表,木雕精致古朴、构思巧妙,雕刻技法雄浑、粗犷、生动流畅,有中国画的意境和趣味。雕刻的工艺手法和雕刻的题材内容上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木雕艺术流派。

谢氏大宗祠建筑的木雕工艺主要分布在梁架、驼峰、檐口下的封檐板、梁头 、门窗等处,雕刻细致精美、题材各异、造型美观、样式独特,显示了岭南建筑的文化内涵,给宗祠建筑的装饰锦上添花,增色不少。木雕的构图多是对称式构图,画面上下或左右对称,主体物的造型夸张,从形状、数量、排列来看画面张力感十足,构图饱满,极具装饰化和规律化的气势美感。梁枋、花罩等建筑构件的木雕多采用对称式结构,左右多配饰规则纹样,秩序感较强。谢氏大宗祠建筑的雕刻有浮雕、透雕、镂空雕等雕刻工艺。浮雕也称凸雕、铲花,古时也称剔雕,是介于圆雕与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按所需要的题材在原材料上进行铲凿,有鼓出的线条、体块,逐渐加深以形成凹凸面,为相对完整的立体的或半立体的形象,与浅雕相反,雕刻技法上属于“阳刻”雕刻效果[1]。浮雕技法运用得比较多,梁架、檐口下的封檐板都采用了浮雕的形式。谢氏大宗祠大门檐下的封檐板雕刻有人物、植物、动物组成的连续图案,雕刻呈现“阳刻”浮雕效果,表现了复杂而生动的场面,具有诗情画意,引人入胜。梁底雕刻为浅浮雕,有荷花、荷叶、莲蓬的纹饰,从梁一侧贯穿至另一侧,纹饰简洁。有卷草纹和龙结合成的草龙,龙头与卷草的躯干融为一体,连绵不断,生动而自然,随着梁底以二方连续相对延展开来,造型婉转自如,灵活又简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驼峰上木雕就是用的深浮雕的技法,有一座驼峰,水浪中有一座宝塔,两只仙鹤在宝塔和梅花之间飞翔,雕刻的图案比较突出,画面立体感比较强,如临仙境。

(二)从化谢氏大宗祠石雕工艺的分析

石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建筑石雕形成于周朝,到了明清时期,经遒劲刀法磨砺,雕功精细,石雕艺术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由于石材质地坚硬,耐磨损,防火防潮,因此多用在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如石柱、石柱础、 门枕石、台阶、栏杆、抱鼓石、石狮、石牌楼等各类基座处。

谢氏大宗祠建筑,石材主要运用在石柱、石阶、柱、石梁等构件上。石雕多是中轴对称式的,表现庄严肃穆的宗祠建筑,有一定的家族秩序感和庄严感,体现出家族尊卑有序的礼仪。谢氏大宗祠大门左右的门枕石,采用圆雕的技法。圆雕,是一种完全立体的雕刻,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凹凸在圆雕二分之一以上的,称为高浮雕;不到二分之一的,称为低浮雕。民间对狮子的造型描绘:“十斤狮子九斤头,一双眼睛一张口。”祠堂门廊石枋上的狮子运用极其夸张的手法,用圆雕的雕刻技法,雕刻了夸张的头部及不成比例的躯干,雕法简化,呈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塑造出狮子瞪着的双眼、露齿的嘴及嘴中衔着的花球,动态惟妙惟肖,雕刻出狮子扬着脑袋、半跪望着远方,形象生动传神,显示出其精湛的雕刻技法。柱础是中国建筑木柱或石柱末端的受力构件,有覆盆式、覆斗式、圆鼓式和基座式这几种类型。谢氏大宗祠的柱础造型非常奇特,须弥座的束腰非常纤细,不同于常规柱础,柱础比柱子小,使笨重的柱础清瘦秀气,这种柱础透着轻盈灵秀之感,使这种造型奇特的柱础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三)从化谢氏大宗祠砖雕艺术分析

砖雕历史悠久,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到了晚清时,砖雕从雕刻工艺(精雕细刻,线条清细玲珑)到内容题材达到了艺术巅峰,砖雕也成为传统建筑中艺术性最佳的艺术形式之一。砖雕艺术讲究造型和层次,立体感强,有石雕坚硬的材质感,也有木雕精琢细磨的技艺,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增加了建筑的刚柔清秀意韵。艺术主要体现在大门门楼、山墙、 头、照壁等处,题材多是戏剧人物、神话故事、历史故事、花鸟虫鱼等,纹饰有绳纹、回纹、铜钱纹、博古纹等,如从化太平镇钱岗村的广裕祠八字形砖砌照壁,有北方建筑的遗风,风格粗犷古拙;殷氏祠堂的漏窗透花窗就是透雕的几字纹砖雕,山墙上是博古纹砖雕;羽善西公祠外墙上砖雕就是神话故事《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及托塔李天王,层次感强,造型精美,在人物的周围就用砖线凸出装饰,浮雕雕刻的铜钱纹、卷草纹等。

谢氏大宗祠砖雕艺术主要体现在屋脊、墀头、神龛、窗户这些部位。砖雕构图讲究自由洒脱,画面灵活多变,线条疏散有度,整体画面饱满和谐,其中自由组合构图是最常见的一种构图方式,主体与周围配景紧密联系,整体饱满完整,风格呈现自然、活泼之美。谢氏大宗祠砖雕技法有浮雕、透雕和线雕。墀头是三段式墀头,上下分成三部分,其中以中段为主,上面雕着戏剧人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人物采用的高浮雕增强立体效果,在人物的周围用线雕凸出装饰,雕刻细致,层次丰富,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整个故事场景错落有致,是墀头装饰的精华所在。中段上下的小块装饰有瓜果花草和博古器物,最下是两只狮子捧着一盆牡丹,周边夔纹装饰的砖雕。漏窗透花窗就是透雕的几字纹砖雕,线条流畅,形神兼备,漏窗透花窗完美地把功能性和审美结合起来。建筑砖雕雕刻精湛的细节,使整个建筑的审美得到了提高,在建筑装饰上增添了浓厚的一笔色彩,感叹它繁复图案精美的同时,惊叹工匠超高的艺术手法。

(四)从化谢氏大宗祠灰塑工艺的分析

灰塑在岭南民间又叫灰批,是用草筋灰、纸筋灰或贝灰为主的材料做成灰羔,以竹钉、铁钉、铜丝、瓦片等为骨架,使用灰匙等工具塑造,并结合大红大绿的艳丽彩绘进行描绘形成的一种建筑装饰部件[2]。灰塑主要用在祠堂的屋脊、山墙、门窗楣、院墙等处,题材主要有花、鸟、草、木、人物和山水。垂脊脊端的灰塑基本为构图简单的黑地白纹卷草纹。屋脊上的灰塑题材丰富、色彩艳丽,要比垂脊灰塑显得艳丽、活泼一些,灰塑装饰风格明快、造型生动、层次丰富,是岭南地区比较特色的装饰艺术。

谢氏大宗祠灰塑并不是特别突出,主要在院墙上。大厅山墙檐头采用画的形式即彩描,题材是丹青工笔花鸟、山、字画及神话故事的八仙人物。因灰塑是易风化装饰品,经不起日晒雨淋,保存不易,女儿墙上的图案只剩比较抽象的造型了,其造型以浅浮雕为主。经岁月流逝,还依稀见到宝蓝色,可见昔日夸张、强烈的色彩。

二、从化谢氏大宗祠建筑装饰纹样的吉祥寓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信仰,就建筑文化领域而言,吉祥文化是民间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形式,这种建筑装饰表现手法是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从化谢氏大宗祠建筑装饰,利用建筑构件的空间,通过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借用比喻、谐音、象征、比拟等表现手法,借物抒情,借物隐喻,把这些某种象征寓意的符号展示在建筑装饰中,表达了人们吉庆、祥瑞的观念,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谐音的寓意表现

谐音法依据“音通则义通”的原理,吸取了汉字形声造字法的精髓,以语音的相同或相近获得一定的修辞效果,是随着中国语言文字产生的一种独有的现象。如“蝠”与“福”、“鹿”与“禄”、“钱”与“全”、“莲”与“连”“年”、“鱼”与“馀”、“狮”与“事”等灵活、巧妙地创制出一批独特的艺术作品。“马上封侯”是以蜜蜂、马、猴组成的纹样,运用“蜂”与“封”、“猴”与“侯”的同音和隐喻等手法,表达了想受封爵位的愿望[3];“连年有余”是由鲤鱼和莲花组成的纹样,寓意是生活富足、五谷丰登之意;蝙蝠通“遍福”,寿字周围五只蝙蝠围绕组成的纹样,寓意福寿长久之意。从化谢氏大宗祠建筑装饰表现内容广泛,有花草植物、祥瑞动物、神仙人物、图案符号等类型,主题意义鲜明。驼峰上的螃蟹、荷花木雕借用“荷”“蟹”谐音“和谐”来表达和谐的家庭和宗族。驼峰上的绶带缠绕着两只狮子寓意着“事事如意”“好事不断”。这些装饰纹样从侧面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吉祥寓意。

(二)形象的寓意表现

象征是根据某种具体事物自身的生态、形状、色彩以及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这些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4]这些象征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事物把一些不相干的联系起来,表示某种思想或情感,来获得象征效果。如松树下站立仙鹤组成的纹饰,象征着人的寿命如松、鹤一样绵长;牡丹象征富贵;桃、松树、仙鹤象征长寿;蟾蜍象征财富;石榴、葡萄寓意多子多福。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松刚劲挺直、竹可弯不可折、梅傲雪独放,这些象征君子的高尚情操,寒冬季节松竹不凋谢,冰雪中梅花开放,故也称“风寒三友”[5]。谢氏大宗祠上驼峰有喜鹊和梅花组成的纹样,采用了象征手法,喜鹊象征着“喜”,表示“喜上眉梢”,梁底的荷叶荷花木雕象征高洁的人品。梁底雕刻的草龙纹,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在浓郁的原始崇拜意识上增添了其神秘性。

(三)色彩的寓意表现

色彩是古建筑装饰的一种形式。封建社会制度下,色彩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周礼·冬官·考工记》云:“地谓之黄,地即图,位中央,色黄。”黄色象征着权力与地位,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黄色对应的是土,白色对应的是金,青色对应的是木,黑色对应的是水,火对应的是赤[5]。黄色位于中央,是土地之色,在色彩等级中是最高的,用于皇家宫殿,是权力的象征。黑、灰是民间住宅的用色,也是岭南建筑的主色,这是一种等级制度的约束,也是由色彩的象征性所决定的。黑色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水,水又是财富的象征。宗祠建筑大多都是木架结构,木怕火,所以用黑色代表水来压制火,起到防止火灾的心理效果。黑色具有神圣、庄严肃静之感,谢氏大宗祠中的黑色,是财富的象征,更是一种尊严的象征。

三、结语

岭南建筑装饰纹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内容到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吉祥寓意的纹饰更是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岭南宗祠建筑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地域色彩,是一种精神的熏陶、文化的洗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及丰厚的文化底蕴,应该以科学的态度传承和发展这种传统艺术。

猜你喜欢

谢氏砖雕宗祠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谢氏南征记》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宋墓与孝子故事砖雕
《东山再起》
谢氏宗亲对珠玑巷情有独钟
慷慨宗祠祭先贤
高门与孤寒:南朝谢氏族人的升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