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美术类非遗与构成设计的融合研究

2022-03-18郭妮丽晋中信息学院

天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印花布年画剪纸

郭妮丽 晋中信息学院

设计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不断发掘和寻找大量的素材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民间美术类非遗拥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气息,对于设计领域而言,会给整个设计带来另一种创造力,而对于构成设计而言,与民间美术类非遗的融合会产生更丰富的设计效果,是设计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构成设计这门课程也是想要学好设计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最基础的设计知识,打开设计的大门,为之后的思路提供更多灵感。

一、民间美术与构成设计概述

民间美术类非遗与构成设计的融合研究首先需要对民间美术和构成设计这两个主要内容进行细致的了解和分析,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研究,才能为后续设计奠定好基础。

(一)民间美术概述

民间美术通常出现在一些民间节日中,也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其制作材料简单,构思巧妙,种类繁多,制作工艺高超,风格也各不相同,但是除了追求视觉审美之外,还同样注重其实用价值,也体现了百姓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为了使民间美术可以得到发展,更好地传承下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因此,许多传统民间美术都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例如剪纸、刺绣、花灯、泥塑等。

(二)构成设计概述

构成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学习意义,其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平面构成设计主要是将图形的造型几何化、抽象化,掌握其各个形态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设计时要将点、线、面三个要素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合理组合,构成新的图形。色彩构成设计主要是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和它们之间通过对比所产生的一系列的不同效果,如冷暖对比、情感对比等,从而更深层地了解色彩所带来的魅力,掌握其色彩搭配,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的设计中。而立体构成则主要是把前面在平面构成中所提到的点、线、面以变形或重组等方式进行再创造,产生新的立体化设计,但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形式美法则,这样才能使设计作品更加合理,符合大众审美。

二、民间美术类非遗与构成设计相融合的意义

构成设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图像、色彩与形态的认知和创作能力。目前,我国也有一些相关课程的开展,都是以训练学生对点、线、面这些主要元素的应用为主。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设计类课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技术和艺术可以统一起来,这才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拥有了创造力,通过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才能真正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对于民间美术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现如今的一个趋势,对于设计领域而言,同样也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而民间美术文化也同样是设计中的重要资源,是对民间美术文化进行吸收和设计的体现。学生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民间美术进行仔细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也需要结合构成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训练思维方式,带来新的灵感,开展有灵魂的练习。而对于民间美术类非遗而言,在造型、色彩、形态等方面与构成设计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视觉效果,为其赋予了不一样的色彩,因此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感染力。

三、民间美术类非遗与平面构成的融合

平面构成最早来源于包豪斯时期,其主要是将图形通过简化、抽象等方式进行创意设计,将主要元素点、线、面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形,接着以多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多种变化,从而构成新的图形,并投入更多的设计中。这些巧妙的设计与民间美术类非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很多民间美术类非遗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一)蓝印花布与平面构成的融合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印染工艺品,其图案主要以对称和均衡的形式进行组合,同时也会对所想要描绘的一些形象进行简单的几何化处理,呈现出整洁、清晰的视觉效果,蓝印花布图案的呈现主要以点、线、面三个要素为主要创作元素。

首先,点元素。蓝印花布的图案纹饰是通过各式各样的“点”而构成的,例如梅花点、垂叶点以及大小混点等这些形状各异的点,这些看似普通的点,如果单独来看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是将无数个点按照一定的比例、距离排列在一起,形成新的图形之后,就会提升整体视觉美感。这些点按照一定的方式布置,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造型,带来与众不同的韵味,从而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

其次,线元素。无数的点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线,蓝印花布运用大小、长短、粗细不同的线进行不同疏密的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丰富的图形。然而,线的运用不是完全自由的,蓝印花布图案的线也会受到一些约束,由于工艺方面的局限性,不能有长线,但可以将其分割成短线,这并不影响图案的欣赏性,短的线条依旧可以塑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加以虚实的变化,使蓝印花布的图案打破传统的长线条风格,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视觉效果。

最后,面元素。线元素受到了工艺的限制,面元素也同样会受到一些限制,即在蓝印花布图案中不会出现太多的面。当遇到比较复杂的图形时,民间工艺师通常会根据图形本身的结构特点,将其以形状、大小不同的面来表现,如一些叶片或者花瓣,都可以这样来表现。

由此,可以分析出蓝印花布的图案并不是简单的单一元素的构成,而是将点、线、面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这些元素和谐又统一,也使整个图案充满艺术魅力。

(二)剪纸与平面构成的融合

中国很多艺术形式的图案或形象皆是将剪纸作为其造型基础,剪纸用生动的造型和独特的民间趣味来装点生活,是关于老百姓的社会认知、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愿望的一种表露。剪纸在创作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就是对称和均衡。

对于平面构成设计来说,对称和均衡是常见的形式,它们是取得视觉平衡的两种方式,对称是一种特殊的均衡,表现出平稳、安定的感觉,而均衡相比之下会显得自由、活泼。同样,剪纸艺术对平面空间的对称也十分在意,因为可以在视觉效果上达到平衡的美感。大多数情况下,剪纸一般会确定一条中轴线,以此来作为对称的辅助线,之后将其进行多次、反复的折叠,从而形成整齐的、对称的作品。剪纸与平面构成在造型上存在许多的相同之处,除了对称和均衡之外,两者都会运用对比、重复等共同的表现形式,而这些表现形式都恰恰是形式美法则的体现。而不同之处则在于实用性方面,平面构成设计需要借助相应的载体得到充分的应用,剪纸则能够更加直接地应用。但剪纸与平面构成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艺术研究,无论是学生还是艺术设计师、工作者,都应该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

四、民间美术类非遗与色彩构成的融合

色彩构成设计是培养学生完善色彩知识体系、学会色彩搭配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作思路的重要方式。对于民间美术而言,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渗透着色彩构成的体现,这也是多年以来历史文化的延续,同时,这些作品对于现代设计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色彩对于民间美术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民间美术对于色彩的选择有着独特的审美,大多都遵循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现着民族特有的情怀,例如木版年画、刺绣等,都通过色彩表达着民间浓厚的艺术氛围。

(一)木版年画与色彩构成的融合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拥有久远的历史,对于老百姓而言,过年的时候必须贴上年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过年的气氛。木版年画除了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之外,更能体现其价值的是它切切实实地描绘着民间的生活百态,是老百姓生活的写照。

木版年画有很多种画风,其中梁平年画通常采用比较生动的造型,这样会使整个画面感看起来活泼,同时体现浓浓的生活气息,而梁平年画在色彩的选择上恰恰体现着色彩构成原理,其注重色彩对比,带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朱仙镇年画在色彩的选择上主要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对于色相通常选用红、绿、黄、紫、黑等这些原色,通过高纯度对比的色彩体现其浓浓的地域风格。朱仙镇年画喜爱通过红和绿、黄和紫等对比色,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其也体现着色彩构成的方法,例如面积调和法,把一个个大小、造型不同的色块根据一定的方式巧妙地排列在一起,形成色彩上下呼应的氛围,使画面的整体大色调不会被影响,色彩主次分明、统一协调。

(二)刺绣与色彩构成的融合

传统刺绣通常色彩比较艳丽和丰富,同时也会使用色彩的对比来增强层次感。刺绣在色彩的选择上,大多比较自然,不会拘泥于色彩的约束,这对学生学习色彩构成来说有着很大的启迪,即不被传统的色相、明度对比等约束,而是认真体会刺绣艺术中色彩的独特魅力,仔细发掘其中丰富的色彩搭配,开阔眼界和设计思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色彩有更新的认知。

民间绣活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其体现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艺术价值。随着历史的演变,其保留了自身独特的工艺,通过不断地实现创新与传承,将自身的艺术风格很好地保留下来。民间绣活在色彩的选择上通常采用比较鲜明的色彩,同样注重色彩对比,而其色彩搭配也体现了浓厚的本土特色,例如蓝色、红色、金色等都是其喜爱的色彩。民间绣活的色彩对比明显,同时又体现了统一的色彩搭配规律,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通过对刺绣艺术色彩的学习和研究,与色彩构成相融合,使学生在做色彩构成设计或者其他设计时,对于色彩的选择有了新的认知,构建协调统一、生动活泼的色彩体系,从而更好地完成设计。

五、民间美术类非遗与立体构成的融合

立体构成在材料的选择上十分丰富,在进行立体构成的创作时,学生首先要对常用的材料进行充分了解,了解了每种材料的质感、属性、特点等之后,才能在设计时选择相对合适的材料。然而,在学习立体构成时,如果脱离了社会生产,就无法使学生更切实际地对课题展开深刻学习。民间美术工艺品与立体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民间美术与立体构成的融合也成为学生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竹编与立体构成的融合

竹编艺术工艺品主要有细丝与粗丝两种类型,其基本工序首先是起底,起底作为稳定基础,起到奠基的作用。之后再依次进行编织,以此来确定具体的形状,最后一道工序则是锁口,是上下呼应的体现,对整个工艺品进行一个完整的固定。竹编艺术工艺品在编织的过程中,通常会将经纬编织作为主要的制作方式。

研究竹编与立体构成的融合,就需要对其造型和工艺进行研究,竹编主要的材料是竹条,这样就可以将其看作立体构成中的“线”,也就是以线为主的立体构成。在竹编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对竹子的特性进行深刻的了解,例如光泽度、柔韧度等,之后才能确定是否以竹条这样的“线”的方式来制作,并且设计出符合各种用途的各式各样的造型,这一点也正体现了其与立体构成的融合。

(二)泥塑与立体构成的融合

泥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材料通常以黏土为主,经过手工艺人的捏制,巧妙地塑造出形态各异的造型,有的颜色素雅,有的颜色亮丽。泥塑制作时,会选取雕、塑、捏等方式,塑造出各式各样、极其生动的形象,之后再经过修改、磨光、晾干等一系列程序,这样工艺品就基本完成了。当然,个别部分还需要用火加以烧制,从而更显牢固。小型的泥塑更受人们的喜爱,精致小巧,又具有很强的视觉观赏效果。

立体构成要体现三维的立体效果,对于刚接触到这个课题的学生而言,快速完成制作是十分困难的,而结合民间美术工艺,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材料,完成一些小型工艺品的制作,就相对容易很多。例如学习泥塑的方式,让学生对黏土进行揉、捏、切、刻等,尽情地表现自己的立体创造力,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立体造型的知识,提升其表现力与创造力。

六、结语

民间美术与构成设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美术类非遗更是对设计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是宝贵的财富。对于学习构成设计而言,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有结合社会生活才能设计出有灵魂的作品。因此,在学习构成设计时,从本土文化出发,将民间美术类非遗与构成设计相融合,可以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这是大家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印花布年画剪纸
区域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北天门蓝印花布的保护与传承
牛年画牛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剪纸
年画
从林栖的《青出于蓝》,看蓝印花布的借衣还魂
缸鱼年画之旅
国外印花布色彩设计赏析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