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实践研究

2022-03-18王奇志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院校职业

王奇志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一、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内涵

在学术界,对于职业生涯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学者研究角度不同,导致内涵界定也不相同。法国的权威词典将职业生涯界定为:“表现为连续性的分阶段、分等级的职业经历”[1]。美国学者雷蒙德·A·伊诺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经历的与其从事工作相关的经验方式,工作经历包括职位、职务经验以及工作任务等[2]。罗斯威尔(William J.Rothwell)和思莱德(Henry J.Sredl)将职业生涯界定为人的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各种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的有机整体[3]。我国学者吴国存将职业生涯分为狭义职业生涯和广义职业生涯。狭义的职业生涯仅限定于直接从事职业工作的这段时间,其上限是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开始。而广义的职业生涯是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进行的考察,其上限则从0岁人生起点开始[4]。

本文中,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界定是基于狭义职业生涯管理理念中的相关内容:是职业者在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过程。有的职业者这个过程是连续的,有的职业者这个过程是间断的。但不管何种形式,我们研究的是在职业者职业生涯全过程中的所有职业、职位及其相关的态度和体验等等。职业生涯管理是指职业者在这一系列变化中对于职业发展的设计、促进等活动的总和,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开发和决策等各方面内容。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管理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作用

(一)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全面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定位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教育者本身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生产岗位技能,这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有一定的困难。因而需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学校介入教师发展中,指导教师开展相关的学习与培训,促使教师更加适应岗位需求,帮助教师开展创新性和创造性工作,促进教师能够全面、全方位地成长[5]。

(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高职院校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引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内容,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和高职院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为主要抓手,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发展方向相融合,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使高职院校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三)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通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升,岗位技能满足生产需求,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这样的高素质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行业要求、岗位需要的现代职业人,进而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三、辽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师资管理中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开展情况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缺少职业生涯管理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却有很大的缺失,院校没有相关的处室对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辅导和指导,教师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显得比较迷茫,仅是一味地追求职称的晋升或是行政职位的升迁,但对于当前职业发展是否适合个人的发展,没有进行科学的考虑和测量,这使得很多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或困难仍一味地追求,却不知道是因为生涯发展路径出现问题。

(二)职业倦怠、忠诚度不高现象普遍

高职院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和职业忠诚度下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作量繁重而引起。随着高职院校在社会中被广泛地认可,加之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又由于高职院校编制的限制,致使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6]。据调查显示,辽宁省高职院校中,20%的教师每周课时量为16节以上,60%的教师周课时量达到12~16节,周课时量在8节以下的仅占2%。另一方面,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和职业忠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感觉在超负荷工作。高职院校教师要开展教学改革、科研工作,还要承担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此外,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也在不断地下降,辽宁省高职院校在本省招生过程中,高考成绩普遍在200~350分,有的考生成绩不足200分,这无疑对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进而增加其工作量。

(三)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与激励体系亟需完善

合理、完善的评价与激励体系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保持长期稳定的教师队伍和保持教师队伍积极的工作热情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做保障[7]。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激励评价考核制度仍然存在着以教师理论水平为依据的现象,并没有突出高职院校实践性的特点,忽视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性、实操性的特点,评价的标准相对单一,不能从多角度对教师进行评价。对于辽宁省内的高职院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过程中,还是依靠学校评价与民主测评、学生评教的方式,其他相关方的评价参与不够。

四、辽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策略

(一)做好教师的自我认知及学校对教师差异性判定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大致呈现“上升态—高平态—缓降态”的发展趋势。学校及教师个人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有正确的认知[8]。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要通过不断学习职业生涯相关理论,对教师本人的性格、能力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与认知,真正做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更明确的方向,规划好符合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的道路。

对于学校而言,要通过定期地组织活动,对每名教师有充分的了解,明确教师在职业愿景、岗位类别与专业方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差异性特征,指导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二)做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工作

职业发展培训对于从业者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思维和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高度重视培训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

1.增强理论水平的培训

虽然高职教育侧重于实践性,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仍需要较强的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地依托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组织的培训项目,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按照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学实际需求,以校企合作、企业实践锻炼、专项技能培训等方式为抓手,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工作,强化教师的岗位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忠诚度

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度是保障教师从业从“外驱”向“内驱”转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驱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提高教师职业责任感和忠诚度。学校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心中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和手段的运用,不断强化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忠诚度。

(四)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状态,也是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在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内在需求与长远发展,真正起到保护教师、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10]。

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体现公平与公正。充分考虑每名教师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特点,营造机会均等、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其次,评价内容要科学、有效。以高职教育教学为背景,以促进高职教育为前提,对高职教师要有科学的评价。评价中既要考虑到教师的理论水平,还要考虑到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内容。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管理不仅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还影响到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强化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进而对我国高职院校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断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院校职业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曼巴传奇 KOBE20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