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研究

2022-03-18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期基地幼儿园

汪 薇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和重视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各级各类的幼儿园更是希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前和职后的磨合期尽可能地缩减。可见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合格师资的不可缺少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做好教育实习的整体设计和安排,在保证学生实习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也能保证学生实习的实效性,为培养合格师资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实习目标模糊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中,都会明确列出学生实习的计划,而有些院校的实际计划只是列出在哪个学期进行多长时间的实习,以及实习的项目,但就学生教育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却没有明确要求;或是有要求,但是要求笼统模糊,不具备可操作性。致使学生到实习基地后很迷茫,不知道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很被动地在实习。由于实习目标的模糊不确定,整个实习就成了为了实习而进行的实习。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具体性的实习目标是不具有实际的指引意义的,在无具体标准要求下的实习,会使学生缺乏对实习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习与自身专业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职业成长的影响力,简单地把实习当成完成课程任务,能够毕业的条件[1]。这样会使学生在实习中不能认真地去设计自己的实习目标,没有实习规划,工作中被动、慌乱,实习结束后也不能对实习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的实习,无论学生实习多长时间,实习的效果都难以保证。

(二)实习基地质量难以保证

近几年,各院校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校外实习基地就必须扩增。由于一些学校所在地区的公立幼儿园有限,所以只要愿意接收实习生的民办幼教机构,都成为学校派送学生实习的基地。有些实习基地的教育理念、师资水平不符合接收学前学生实习标准。由于学生既有知识经验有限,缺乏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是非辨别能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做法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实习学生的教育理念,这就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派遣学生实习想要的效果。

(三)学校与实习基地缺乏沟通

很多学校在实习基地建立之前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基地的办园以及教育理念、园所师资情况、具体的活动设置、餐饮卫生等具体情况,在基地建立后,没有和基地交流过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实习的具体要求和应达到的标准等问题。实习基地也没有详细了解学校对学生实习的具体要求,只是满足了接纳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此实习的需求,实习基地是否能够按照学校的实习计划来落实安排实习学生的工作任务,并没有制度性的约定。有些实习基地单纯地把实习学生看成是“额外的劳动力”,哪里需要人就把学生安排到哪里,实习计划就成为学校单方面对学生实习提出的要求,致使学生的实习仅仅成为学校在必须落实安排学生完成的实习任务期间,有地方可安排学生实习,幼教机构实现了自己成为高校签订的实习基地[2-3]。校企双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使实习工作流于形式。

(四)校外实习与校内理论学习割裂

有些院校在学生的实习时间安排上不是很合理,把实习时间集中安排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学生实习后就毕业了,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虽然在校期间学生已经学习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活动指导、幼儿教师沟通技巧等专业课程,但是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自己无法用已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会让学生感觉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用[4]。有些院校虽把实习分散安排在各个学期,但学生下去实习前老师没有具体任务的布置,实习后也没有专门就实习中遇到问题研究解决方法的总结会,在专业课上老师们也不会就实习问题专门给学生留有时间进行讨论和解决,致使理论和实践脱节[5]。

(五)学生实习缺乏有效指导

大部分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都没有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学生到幼教机构实习时,只是由专业课教师或辅导员带队,把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并与实习单位的领导把学生分派到各个幼儿班级后就算完成任务。表面上看学校给每位实习学生配备了高校专业课老师和幼儿园老师两位指导教师,但由于实习学生人数多,导致实习地点分散,专业课老师还有非实习班级的授课任务,所以根本做不到在实习基地随时指导学生实习,基本上就是把学生完全交给实习基地的老师来指导。学生返校后,课堂上老师又得按计划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而没有时间与学生探讨实习的问题,使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形同虚设,指导落实根本不到位。

而幼儿园的老师本身工作就很繁忙,又没有对实习生明确、正规的指导要求,所以只是让实习生干一些杂活。或者一些老师不放心实习生工作,怕影响本班的正常教育教学,而不放手让实习生上课和参与班级的全面教育活动,对实习生更没有实质的指导,使实习流于形式[6]。

(六)实习评价标准不规范

目前很多院校的学生实习评价标准不完善,有的院校甚至没有评价标准,只要学生到实习单位参加实习了,不论效果怎样都给予合格。还有一部分院校把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完全交给实习单位,却没有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评价标准。实习单位没有评价的充分依据,实习结束后,也只能给所有实习学生统一给个合格的评价,不能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优缺点给予合理的评价。

二、提高学生实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

为确保教育实习的实效性,学校必须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学生实习计划。学校应在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幼儿园工作任务,结合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进度安排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制定前应将工作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逐层分解,使实习的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要求。实习计划的设计应由易到难,体现专业知识的层级递进性。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明确,有具体要求,使实习计划标准化、规范化。依照实习计划,让学生在实习前就明确本次实习的任务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在实习前做好相应的心理上的准备和知识上的准备,并能以实习计划为依据规划好个人的实习方案。让指导教师明确应指导学生干什么,达到怎样的程度,这样指导教师在指导和评价上都有了明确的依据,做到实习活动有标准可依。

(二)推行轮岗实习模式

轮岗实习是指将过程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相结合。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二、三、四、五学期进行在校期间的过程性实习,第二、三、四学期每名学生实习时间为一周,内容分别设计为:

第二学期是幼儿园保育员见习。在学生学习完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基础上以观察、模仿、分析为主,了解幼儿园保育员的主要工作流程和具体工作。

第三学期是幼儿园保育员实习。本次实习以实际操作为主,在上一次见习的基础上真正从事保育员应完成的各种工作。

第四学期是幼儿园教师见习。在已学习完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课程指导等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本轮见习主要以“听课”为主,了解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园各领域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的全过程。一方面熟悉自己的未来工作对象——“幼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另一方面熟悉自己未来的工作,以及遇到突发事情的处理方法及班级的组织管理等,并反思自己独立工作时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与第二、三、四学期实习时间不同,第五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内容是幼儿园教师实习。本轮实习学生要转变身份,以幼儿教师的身份组织幼儿各领域的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高自己独立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过程性实习可使学生熟悉幼儿园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学生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学生可以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回学校,由专业课老师进行专门的解答,便于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

与前面四个学期不同,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学生以准教师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工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行业亲身实践,能够在就业前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获得可在将来工作中直接迁移的经验[7]。

(三)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基地建设

各院校应出台并落实校企合作政策的具体措施,使校企合作制度化。在完善制度的保障下,有条件地选择实习基地,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的指导介入能力,实现学校和行业共同管理学生实习的机制。学校应积极与实习单位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根据行业的教学实际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行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的要求,与行业共同制订学生实习计划。实习指导教师由学校教师和实习基地教师共同承担,双方教师各自承担学生实习中不同的指导任务。学校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及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促进;实习基地老师幼儿园实践经验丰富,所以主要负责幼儿一日活动、教育活动、幼儿游戏等保育教育方面的指导,确保学生实习质量。

(四)完善实习的各环节

实习工作应包括实习前的动员、实习进行和实习后的总结反思三大环节。学生正式下到实习基地,实习前学校应派专任教师组织学生召开实习动员会。教育实习除了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外,也应在具体的岗位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所以实习动员会是对学生进行实习的相关内容做好讲解和说明,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做好实习的准备,明确实习过程中应完成的任务。而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强化自己的课程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8]。

实习结束后,可以分别在实习单位和所在学校召开两次实习总结会:在实习单位由指导教师总结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在学校由专任老师专门就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感进行解答,并指导学生就实习过程进行反思。《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强调:“幼儿教师能力为重。要坚持实践后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再实践、然后再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对自身实习的反思,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学习到的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所具有的指导价值,思考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时应依据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9]。

(五)建构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完善的实习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起到诊断、监督和调控的作用,所以实习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具有实效性。评价标准的设计应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来完成。学校应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习效果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实习单位应从学生实习的态度、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评价体系建成后,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就可按各自的标准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校企双方要为每名实习生与双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搭建平台。这样校内指导教师就可以获得学生在实习时的具体状况,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校时已学到的相关知识及希望学生应达到的实际操作水平。这样双方指导教师就会更了解学生实习的状态,评价结果也会更详实[10]。

猜你喜欢

学期基地幼儿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我的基地我的连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