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2022-03-18于英霞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思政特色

于英霞,陈 辉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青年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守护者,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课堂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课内容不能与“四个自信”内容有机结合

“四个自信”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还不能将“四个自信”内容很好地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2]。要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必须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优势,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目前教学中很难将这四个方面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中,以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想信念、目标行动,而只是碎片化地插入一些有关内容,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高职学生对社会时事政治漠不关心

高校学生对于时事新闻类信息不是很关注。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对思政课程基础知识学习不足、认识不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内容也不是十分重视,从而增加了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的难度[3]。因高职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不够,教师对一些突发事件不能加以正面引导,以致于学生不能解决心中困惑,再加上社会上不良思潮或网络不良思想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没能真正起到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

(三)思政课教学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

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于对理论和知识的讲授,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缺乏实践教学[4],没能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路,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观念,降低了学生思政课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难以达到教学目标,难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难以全面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对于高职学生,要实现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策略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真正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对高职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四个维度分析

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共同进行、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或环节的有机统一,体现知、情、意、行四个维度。

1.认知教育维度——理论基础

认知教育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其首要任务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教育为主,讲好道路自信;以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为主,讲好制度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为主,讲好理论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为主,讲好文化自信。

2.情感教育维度——价值动力

在思政课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教育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情感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态度,是一个人对待自身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外部事物的内心体验。如果人们对所做的事情拥有热情,必定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激励其完成此事,学习亦是如此。只有有了热情,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才会为达到目标付出全部努力。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以民族精神鼓舞和引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我国开放改革的成果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理想信念教育维度——精神力量

通过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在此基础之上,以文化自信增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骨气。坚持文化自信对于夯实青年的文化基础,引导青年的人生航向,涵养青年的核心价值观,筑牢青年的理想信念之基,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要“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6]。

要着重于培养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养分,以革命年代的斗争精神激励学生,通过影视、报告、参观学习、历史教育,以及开展各种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要让青年学生在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中体会艰苦岁月,使他们不忘过去的苦,知道今日的甜,从而培养青年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另外,还应培养青年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从艰难困苦中看到前途光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看到主流,努力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

4.目标使命教育维度——行动表现

引导高职学生投身民族复兴伟大实践中,将“四个自信”内化于爱国情,树立理想信念,外化于报国行。报国行需要目标使命的指引。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具有“四个自信”的青年学生是关键。为此,当前在思政课中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教育中,教育学生要坚持知行合一,向着目标使命进发、奋进,立志报效祖国,将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之中。

基于思政课引领青年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的知、情、意、行四维一体逻辑与过程的展开,思政课教学必须遵循认知规律、遵循思政理论课教学规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教学模式方法、理念转变、师资素质、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着力[7]。

(二)在“四个自信”教育中把握三个统一

1.把握情与理的统一

思政课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需要把握好理论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统一,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四个自信”的增强,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掌握的过程,更需要升华为情感。因此,情与理在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个自信”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进行理论讲授,并使青年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热爱和崇敬之心,从而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认知基础[8]。

若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情感教学,学生的思想就会只停留在认知水平和阶段。只有进入到情感教育阶段,才能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形成爱与憎,使学生对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爱,这样才能使理论与认知升华为情感,于是就有“知”进入“情”的阶段。因此,在认知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课内外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四个自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提高教学的感染力。探索情感教育的途径,营造情感教育的氛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大学生心中开花结果。“真的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9]。

2.把握知与行的统一

理论教育是信念教育的基础。一种理论知识的认同是从对理论的认知开始的。理论教学在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让高职学生掌握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要从学生理论水平的实际出发,不要把理论认知变成高深的理论研究。就是要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中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让学生发现理论的魅力,看到理论的强大力量: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气概,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完成了脱贫任务。在新时代条件下,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正意气风发地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梦想正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所有这些历史的飞跃和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得以实现。可见,“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实践教学要从理论教学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实践中,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身心去体会社会、用自己的行动去服务社会。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深入实践,体会理论的意义,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树立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只有注重对“行”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成材。在学校组织下,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去,利用各地红色资源,开展革命教育、历史教育,领会中国革命的历程,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领会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巨变,领会祖国美好的绿水青山。同时,也可以请老红军、企业家、知名学者到校讲学,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9],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立志报效祖国,投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中。

3.把握内与外的统一

教学形式是由教学内容来决定,而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起重要的辅助作用。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真”的内容与“美”的教学形式的统一和结合,才能真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应以美的形式引导真的内容,以美带真(形式美、内容真)、以真引善(效果善)。可运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思政课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来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明辨是非、真伪。可选取爱国歌曲让学生听和唱,并解读歌词,从而调动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陶冶情操,激发他们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们对理论知识加深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认知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只有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相辅相成,将真的内容通过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达到育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综上所述,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是一个认知教育、情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目标使命教育四个维度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基于此,应在思政课教学中把握“三个统一”,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四个自信”,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