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2022-03-18范鹏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标准差心室经皮

范鹏云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电生理实验室,南阳 473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有效方式,通过心导管技术疏通AMI患者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以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提高患者心功能[1]。但仍有部分AMI患者PCI术后易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如恶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arrhythmia,MA),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晕厥,甚至猝死。因此,采取有效方式评估AMI患者PCI术后MA风险十分必要。目前对于MA主要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心电图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同时对多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一定作用[2]。24 h动态心电图可反映机体在一昼夜内不同状态下的心律情况,同时可对心律失常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患者心律失常风险[3]。鉴于此,本研究着重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评估AMI患者PCI治疗后MA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为37~58(47.24±3.14)岁。本研究经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AMI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4]中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均成功行PCI治疗;(3)术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4)发病至行PCI治疗<12 h;(5)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脏机械性受损;(2)既往存在心律失常史;(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4)合并肺部血栓;(5)合并恶性肿瘤。

2、方法

2.1、检查方法 患者术后接受十二导联运动测试心电图机Quark T12x(国械注进20202073003,科时迈公司)进行检查,对需贴电极处皮肤消毒,佩戴完成后,叮嘱患者佩戴期间避开剧烈运动,保持心情放松,连续佩戴24 h后摘下记录仪,采集心电图数据。记录患者24 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24 h QT间期变异性(QTV)。

2.2、MA诊断标准 参照《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5]中相关诊断标准:(1)频率230 bpm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心室率逐渐加速的室性心动过速,有发展成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的趋势;(3)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紊乱;(4)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晕厥;(5)特发性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符合上述标准为MA。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检验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AMI患者PCI术后MA的评估价值:AUC<0.50为无价值,0.50≤AUC<0.70为评估价值较低,0.70≤AUC<0.85为评估价值中等,AUC≥0.85为评估价值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AMI患者PCI治疗后MA发生情况

80例AMI患者PCI治疗后,术后72 h内经评估,22例发生MA(27.50%),58例未发生MA(72.50%)。

2、MA组与非MA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MA组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患者占比高于非M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比较

MA组SDNN、SDANN-index、24 h-QTV值均低于非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比较(ms,±s)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比较(ms,±s)

注:SDNN为24 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时间(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为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24 h-QTV为24 h QT间期变异性,MA为恶性心律失常

组别MA组非MA组t值P值例数22 58 SDNN 73.76±10.07 84.47±10.75 4.046<0.001 SDANN-index 67.14±6.76 73.38±6.84 3.655<0.001 24 h-QTV 18.69±4.15 23.53±3.04 5.727<0.001

4、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AMI患者PCI后MA的评估价值 将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SDNN、SDANN-index、24 h-QTV)作为检验变量,将AMI患者PCI后MA发生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MA,0=非MA),绘制ROC(图1),结果显示,SDNN、SDANN-index、24 h-QTV单独及联合评估AMI患者PCI后MA均有一定价值,AUC均>0.7,其中联合检查评估价值最高。见表3。

表3 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MA的评估价值

图1 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单独及联合检查评估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MA的ROC

讨 论

MA是AMI患者PCI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据徐辽杭等[7]研究显示,AMI患者经PCI治疗后MA发病率约27.72%。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AMI患者PCI治疗后,术后72 h内确诊MA为22例(27.50%),这表明AMI患者经PCI治疗后MA发生率较高,采取有效方式评估PCI治疗后MA发生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24 h动态心电图可在24 h内记录患者在不同状况下的心脏电活动,对评估患者心脏活动有重要作用[8]。AMI患者PCI后由于支配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使心室肌负极不一致性及电不稳定性加剧,从而引发MA甚至猝死[9]。因此,评估AMI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十分重要。SDNN、SDANN-index均可有效反映交感神经功能,其中SDNN是指患者24 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可反映心率变异性的总体情况,是评估交感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SDANN-index是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可反映迷走神经张力,若水平降低则提示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受损。24 h-QTV可反映患者24 h心室复极的动态变化,AMI患者发病时由于血氧供应减少,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使心室复极发生改变,QTV也随之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MA组SDNN、SDANN-index、24 h-QTV均低于非MA组,初步说明SDNN、SDANN-index、24 h-QTV可能对评估AMI患者PCI后MA有一定价值。分析其原因可能为,SDNN、SDANN-index可充分反映交感神经张力变化,交感神经兴奋则可促进交感神经传递介质去甲肾上腺素增加,钙内流形成“钙超负荷”,加速心肌细胞坏死,促进早期后除极或延迟后除极的发生,从而导致MA的发生[10]。同时由于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导致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进而使其对交感神经兴奋的拮抗作用减弱,增加心肌细胞电不稳定性,心肌不应期缩短,促进MA发生[11]。24 h-QTV较低则表明患者迷走神经活性下降,迷走神经可阻止心肌缺血诱导的缝隙连接蛋白43(Cx43)降低,Cx43是心室肌细胞间电偶联通道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Cx43的磷酸化可决定自身活性及缝隙连接通道的开闭,但当发生心肌缺血时,可导致电偶联障碍,并伴随Cx43发生脱磷酸化,导致心室肌细胞间电偶联失衡,从而促进MA的发生[12-13]。24 h-QTV越低则提示患者Cx43水平越低,心室肌细胞间电偶联失衡严重,MA风险越高。为验证假说,本研究结果还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SDNN、SDANN-index、24 h-QTV单独及联合检查评估AMI患者PCI后MA均有一定价值,AUC均>0.7,进一步验证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能够有效评估AMI患者PCI后MA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能够有效评估AMI患者PCI治疗后AMI发生,临床可在AMI患者术后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评估MA发生风险。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标准差心室经皮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番茄多心室形成调控的新机制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寂寞人心
过程能力指数法在改进中小学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控制心室率,有效疗房颤
晨风
语音信号幅值分布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