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型化解题研究

2022-03-18甘磊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转换二次函数三角形

甘磊

[摘 要]模型化解题就是运用化归思想,先把单个信息、模型整理出来,再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找到每个模型之间的联系,最终归结出解决这一类题的方法。

[关键词]模型化;转换;二次函数;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2-0010-04

初三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已经比较丰富,且经过三年的解题训练,解题能力也有明显提高。但是,在解答一些知识点比较多,考查综合能力,尤其是函数与几何结合的题目时,他们依然觉得有困难。有的教师为讲解这种“大型”题目,在课堂上耗费时间。更糟糕的是,学生重复训练此类题目,教师也多次重复讲解,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策略,归纳出此类题目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遵循一定的规律去解决,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

[例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点[A(4, 0)]、[B(-2, 0)],与[y]轴交于点[C(0, -4)],[A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相交于点[D]。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点D的坐标;

(2)过点B作[BE⊥BC]交抛物线于点[E], 求点[E]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点[F]在射线[BE]上,若[△ABC∽△DFB],求點[F]的坐标。

解析:

(1)此问考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法,通过联立方程组可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12x2-x-4],得[D(1,-3)]。因为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所以具体过程省略。

(2)此问增加的条件是两条线的垂直关系,而题目要求点坐标的值,从而易联想到点坐标的值可转换成垂线段长度。而转换的关键是通过三角形相似或者三角函数。过程如下:

如图2,过点E作[EH⊥x]轴,垂足为[H]。设[E(x, y)],

∵[∠EBH+∠ABC=90°],[∠ABC+∠BCO=90°],

∴[∠EBH=∠BCO],

∴[△BEH∽△CBO]。

∴[BHCO=EHBO] ,即  [x+24=y2],[y=12x+1]。

∵点[E]为抛物线上的点,

∴[y=12x+1,y=12x2-x-4,]

解得[x=5y=72]或[x=-2y=0] (舍去)

∴[E5, 72]。

相关解题思路和基本模型可以通过如下示意图来体现。

(3)增加的条件是点的坐标以及相似三角形,依然是求点的坐标,同样容易联想到通过求点与[x]轴(或[y]轴)的垂线段长度,从而转换成点坐标的值。解题思路跟(2)差不多,但是比(2)难的地方是,反过来利用了点坐标的值,转换成垂线段长度,再用三角函数得到角度,从而确定[F]点的位置。过程如下:

如图3,∵△[ABC∽△DFB],

∴[∠BDF=∠BAC=45°],

∴点[F]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B(-2, 0)],[E5, 72],

[FDAB=BDAC],[FD6=3242],即[FD=92]。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

∴[F1,32]。

相关解题思路和基本模型可以通过如下示意图来体现。

解题总结:

已知点的坐标,可以通过把坐标值转换成线段长度,从而可以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并通过三角函数或者相似三角形将线段的数量关系找出来,用解方程来求出线段的长度,从而得到点的坐标。也就是说,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遵循以下思考步骤。

(1)确定已知了哪些点坐标,它们可以转换成哪些线段的长度;

(2)明确有什么样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性;

(3)利用相似三角形或者三角函数得到“数与形”的关系;

(4)建立求解的方程;

(5)把线段长度转换成点坐标。

[例2]如图4,已知抛物线[y=13x2+bx+c]经过[A],[B],[C]三个点,其中点[A(9, 10)],点[B(0, 1)], [BC∥x]轴,点[P]是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P]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l]与直线[AB]、[BC]分别交于点[E]、[F],当四边形[BECP]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和四边形[BECP]的最大面积;

(3)当点[P]为抛物线的顶点时,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本题的第(3)小问与本文阐述的观点相关,所以笔者重点讲解第(3)小问。解题的思路基本遵循文中阐述的解答此类题目的规律:通过点坐标转换成线段长度,并利用三角函数找到相等的角,从而确定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建立方程,得到线段长度再转换成点的坐标。

解:(1)∵点[A(9, 10)],[B(0, 1)]在抛物线上,

∴[c=1,13×92+9b+c=10,]

∴[b=-2,c=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3x2-2x+1]。

(2)∵[BC∥x]轴,[B(0,1)],∴[13x2-2x+1=1],解得[x1=6],[x2=0](舍去),∴点[C]的坐标[(6, 1)],∵点[A(9, 10)],[B(0, 1)],∴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

设点[Pm,13m2-2m+1],∴[E(m, m+1)],

[∴PE=m+1-13m2-2m+1=-13m2+3m],

∵[BC⊥EP],[BC=6],

[∴S四边形BECP=S△BEC+S△BPC=12BC×(EF+PF)=12BC×PE=12×6×-13m2+3m=-m-922+814],

∵[0<m<6],∴当[m=92]时,四边形[BECP]的面积的最大值是[814],此时点[P92,-54]。

(3)∵[y=13x2-2x+1=13(x-3)2-2],∴[P(3,-2)],∴[PF=yF-yP=3],[CF=xC-xF=3],∴[PF=CF],∴[∠PCF=45°]。同理可得[∠EBF=45°],∴[∠PCF=∠EBF]。∴在直线[BC]上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设[Q(t, 1)]且[AB=92],[BC=6],[CP=32]。

∵以[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①当[△CPQ∽△ABC]时,∴[CQBC=CPAB],∴[6-t6=3292],∴[t=4],∴[Q(4, 1)]。

②当[△CQP∽△ABC]时,∴[CQAB=CPBC],∴[6-t92=326],∴[t=-3],∴[Q(-3, 1)]。

[例3]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y=38x2+bx+c]与[x]轴交于点[B(-2, 0)]和点[A],与[y]轴交于点[C(0, -3)],经过点[B]的射线与[y]轴相交于点[E],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F],且[BFEF=13]。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

(2)求[∠FBA]的余切值;

(3)点[D]是点[C]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点[P]是[y]轴上一点,且[∠BFP=∠DBA], 求点[P]的坐标。

解:(1)把[C(0,-3)]代入得[c=-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8x2+bx-3],

把[B(-2, 0)]代入得[38×(-2)2-2b-3=0],解得[b=-3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8x2-34x-3],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b2a=1]。

(2)如图6,过点[F]作[FM⊥x]轴,垂足为[M]。

设[E(0, k)],则[OE=k]。∵[BFEF=13],∴[BOBM=OEFM=14],∴[F(6, 4k)]。

将点[F(6, 4k)]代入[y=38x2-34x-3] ,得

[38×62-34×6-3=4k],解得[k=32]。

∴[cot∠FBA=BOOE=43]。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C(0,-3)],点[D]是点[C]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

∴[D(2,-3)],∴[cot∠DBA=43],∴[∠FBA=∠DBA]。

如图7所示,当点[P]在[BF]的上方时,[∠PFB=∠DBA=∠FBA],∴[PF∥AB],∴[yp=yF=6]。

由(2)可知[F(6, 4k)],[k=32],∴[F(6, 6)],点[P]的坐标为[(0, 6)]。

图7                        圖8

如图8所示,当点[P]在[BF]的下方时,

设[FP]与[x]轴的交点为[G(h, 0)],则[∠PFB=∠FBA],可得到[FG=BG],∴[(6-h)2+62=(h+2)2],解得[h=174],∴[G174, 0 ]。

设[PF]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F]和点[G]的坐标代入得

[6k+b=6,174k+b=0],解得[k=247],[b=-1027]。

∴[P0,-1027]。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0, 6)]或[P0,-1027]。

[例4]如图9,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直线[y=12x+2]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抛物线[y=-12x2+bx+c]过点[C],与[x]轴交点为点[A]、[B]。点[D]在该抛物线上,且位于直线[BC]的上方。

(1)求上述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连接[AC]、[AD],且[AD]交[BC]于点[E],如果[△AB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4∶5,求[∠DBA]的余切值;

(3)过点[D]作[DF⊥BC],垂足为点[F],连接[CD]。若[△CFD]与[△AOC]相似,求点[D]的坐标。

解:(1)当[y=0]时,[12x+2=0],解得[x=-4],则[B(-4, 0)]。

当[x=0]时,[y=12×0+2=2],则[C(0, 2)]。

把[B(-4, 0)],[C(0, 2)]代入[y=-12x2+bx+c]得[-8-4b+c=0,c=2,]解得[b=-32,c=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2x2-32x+2]。

(2)过点[E]作[EH⊥AB]于点[H],如图10所示,

当[y=0]时,[-12x2-32x+2=0],解得[x1=-4](舍去),[x2=1],则[A(1, 0)]。

设[Ea,12a+2],∵[S△ABC=12×(1+4)×2=5],而[△AB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4∶5,∴[S△AEB=4],∴[12×(1+4)×12a+2=4 ],解得[a=-45],∴[E-45,85],∴[AH=1+45=95]。

在[Rt△AHE]中,[cot∠EAH=AHEH=9585=98],即[cot∠DAB=98]。

(3)[∠BOC=∠DFC=90°]。若[∠DCF=∠BCO],△[DCF] ∽[△BCO],如图11,过点[D]作[DG⊥y]轴于点[G],过点[C]作[CQ⊥DC]交[x]轴于点[Q],∵[∠DCQ=∠BOC=90°],∴[∠DCF+∠BCQ=90°],即[∠BCO+∠BCQ=90°],而[∠BCO+∠CBO=90°],∴[∠BCQ=∠CBO],∴[QB=QC],

设[Q(t, 0)],则[t+4=t2+22],解得[t=-32],∴[Q-32,0]。

∵[∠QCO+∠DCG=90°],[∠QCO+∠CQO=90°],

∴[∠DCG=∠CQO],∴[Rt△DCG∽Rt△CQO],

∴[DGOC=GCOQ],即[DGCG=COOQ=232=43],

设[DG=4k],[CG=3k],则[D(-4k, 3k+2)]。

把[D(-4k, 3k+2)]代入[y=-12x2-32x+2],

得[-8k2+6k+2=3k+2],

整理得[8k2-3k=0],解得[k1=0](舍去),[k2=38],∴[D-32,258];

如圖12,若[∠DCF=∠CBO],△DCF∽△CBO,则[CD∥BO],∴点[D]的纵坐标为2,

把[y=2]代入[y=-12x2-32x+2]得[-12x2-32x+2=2],解得[x1=-3],[x2=0](舍去),∴[D(-3, 2)]。

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为[-32,258]或[(-3, 2)]。

综上可知,题目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寻找数学模型,并进行归类,使学生慢慢会总结出解题的基本思路,进而顺利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 黄桂坚)

3746501908273

猜你喜欢

转换二次函数三角形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二次函数》易错题专练
《二次函数》综合测试题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