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阅读寄信,用写作收信
——书信类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2022-03-17姚津津

林区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信体书信对象

姚津津

(喀什大学 文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引言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自古以来,书信便是人们钟爱的交流方式,文人借它抒怀,武士借它传命,市井小民借它递话传音。书信这一文体,凭借其实用性与文学性兼具的特点在文化长河中流传至今。如今,书信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中学教材与作文命题中,这既是对实用文体审美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教与学中,书信的诗意与独特性被大大削弱。书信阅读与书信写作被割裂开来,书信课文杂糅在其他课文中进行模式化教学,书信写作成了考前突击的格式默写。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关于书信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性意见。

一、书信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书信类文本在中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屡次出现,初中阶段有《诫子书》《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课文以及名著阅读篇目《傅雷家书》,高中阶段有《谏逐客书》《与妻书》《答司马谏议书》《陈情表》《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等书信课文。教科书的书信类选文在范围上涵盖古今中外,内容上兼具议论抒情。书信类课文因其格式和内容的独特性与其他课文区别开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1.书信体格式与言辞规范教学

书信体格式在古代与现代是有差异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书信格式,教导学生学习现代书信规范格式并进行格式训练。现代书信共有六项内容:第一项是称呼,顶行顶格写;第二项是问候语,接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写,多为“您好!”;第三项是正文,每段段首空两格;第四项是祝福语,正文后分两行书写,上行空两格写“敬祝”,下行顶格写“身体健康”等祝福词;第五项是署名,在祝福语下方右侧;第六项是日期,在右侧的署名下方。

当学生掌握书信写作的正确格式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书信写作的言辞规范。书信措辞要因人而异,面对师长或陌生对象时,要多用敬辞谦辞,如课文《陈情表》中,多次用到“陛下”“逮奉圣朝”“寻蒙国恩”等敬辞与“臣”“猥以微贱”“至微至陋”“过蒙拔擢”等谦辞;面对亲友或小辈时,措辞不必过于拘束,如《与妻书》中,作者用“卿卿”“吾至爱汝”“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等词句表达出对妻子的爱与不舍。总而言之,在书信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课文为示例,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与得体的言辞进行书信写作。

2.书信类课文专题教学

书信体是学生较为陌生的一种文体,教师在常规的课文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专题活动,带领学生将该学期学过的书信类课文集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科书中,李斯的《谏逐客书》与林觉民的《与妻书》一同出现在第五单元,该单元的单元导语提出了要求学生“把握书信注重交流、书写自由的文体特质”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信件双方关系,写信目的、信件措辞等内容,丰富学生对书信这一文体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跳出单元、册次、教材、年级的限制,选择主题相近、格式相近的书信文章,集中为学生讲解书信文章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增强学生对书信体的记忆点与学习深度。例如:教师可将《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做成专题,让学生品味书信的写景之用;也可将《谏逐客书》与《答司马谏议书》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书信的政务之用;还可以将《与妻书》与《陈情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书信的抒情之用;亦可以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与《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结合起来,学习外国作家书信写作的特点以及现代书信的规范格式。通过对书信文章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了解书信丰富功能的同时,体会到书信文章的语言之美与情感之真。

二、书信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读写结合”

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最佳方法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既然阅读与写作既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的目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异质同构且兼容包含的”[1],为什么不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呢?正是基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界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读写结合就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与课文灵魂有密切联系的写作内容。”[2]在“读写结合”理念下,教材被“一材多用”,它既可以是学生阅读训练的载体,也可以是学生写作训练的材料。那么如何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写作训练呢?韩愈曾提出过“师其辞”与“师其意”两种学习态度,对于书信文本而言,这二者都是必须的。

1.“读写结合”理念下的“师其辞”策略

“师其辞”是对文本结构形式、言辞章法的模仿。“模仿,是一种以课文为范本的以读带写的训练。”[3]对于书信文本,“师其辞”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书信文本的规范格式。由于古今书信格式不同,教师对于这部分的学习应放在现代书信课文的教学中进行。例如:恩格斯写给瓦尔特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这一信件的格式较为规范,包括了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五项,只欠缺日期这一项。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补齐该项,再让学生对完整格式进行记忆与模仿练习。其次,在学生熟悉书信格式后,教师可让学生用现代书信的格式改写古代书信课文,根据古代书信的内容自己构思恰当的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与日期。在这样的模仿锻炼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熟悉程度,还能让学生更熟练灵活地运用书信格式。

2.“读写结合”理念下的“师其意”策略

“师其意”是对文本立意构思、情感精髓的学习。要求学生在领悟章法规律后,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创新性写作。学生进行创新性写作的策略有很多种,以下举出几个例子。

第一种,代入具体情境。书信文章能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阅读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写信人的视角,感受写信人的悲喜与困惑。教师要根据这一点加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真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情感投射到文本中,产生“移情”。例如:在学习《陈情表》时,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李密,会怎样写信给皇帝陈明,讲述自己因祖母病重不能做官之事。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该情境的小练笔,要求学生用规范的现代书信格式写一篇小短文。在课后,将自己所写的文章与课文作比较,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与情感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书信写作能力与想象力。

第二种,变换叙事角度。学生不仅可以代入写信人的情境进行想象,还可以代入收信人的角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收信人的角度给课文中的写信人寄一封回信。例如: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与妻书》中的妻子,给烈士丈夫写一封回信;将学生代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的巴特勒上尉,给雨果写一封回信。在书写回信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会在信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此时,课文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文字的载体,而是一种可以对话的客体。

学生对书信课文进行创新性写作的策略有很多,如扩写、续写、改写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可以说,学生从“师其辞”到“师其意”的进步过程,正是学生超越模仿达到创作飞跃的过程,也是学生从“理性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升华之旅。

三、书信体考场写作策略

从“核心素养”角度来讲,对书信文本的阅读与写作训练根本上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从客观角度出发,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书信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书信阅读学习成果的应用与实践。中考与高考作文分数占比大,对学生语文总成绩至关重要。往往,学校对学生的作文训练集中在议论文或记叙文这两大文体,而中考与高考作文命题却时常“剑走偏锋”,硬性要求学生使用书信体进行写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如若没有特意训练过书信体写作,很容易“露出马脚”。

格式是书信作文的门面,如若考生连最基本的书信格式都混乱残缺,阅卷教师很难毫无芥蒂地去品读其内容。所幸,书信作文的格式有其一套规定的模板,学生只要进行记忆并在日常学习中多加训练,便能够争取不在格式上失分。在把握好书信作文的基本格式后,学生还要明确考场上关于书信写作的几个问题。

1.明确写作对象是否确定

书信体作文在命题内容及要求中会指明写作对象:一类是指向明确的,一类是指向任意的。例如: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而2020年广东中考(统考)语文作文题要求考生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任选给老师、亲友、同学等写一封信,前者对象确定,后者对象任意。对于写作对象明确的作文命题,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根据题目中呈现的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进行得体措辞。而对于自选写作对象的作文题目,考生要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最有情可抒的对象进行写作,更可以别出心裁地跳脱常熟对象,选择意想不到的意象、物象作为写作对象。

2.明确写作对象的心理距离

根据写作对象与写作主体的心理熟悉程度,可将其分为近距离写作对象与远距离写作对象。近距离写作对象指自己或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事、物;远距离写作对象指政府国家、名人明星等陌生客体。例如: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的作文题要求学生代入不同时期的青年学生进行写作,提供了三个写信对象的角度供考生选择,其中既有近距离对象也有远距离对象。写作对象近距离的如“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后给家人写信”“1979年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给同学写信”;写作对象远距离的如“2049年给某位中国功勋人物写信”。

近距离对象命题倾向于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或对周围熟悉的人、事、物的感悟角度切入写作,命题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便于学生情感抒发或观点议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积极调动生活经验,投入真情实感,寻找到自身经历与作文题目的情感契合点进行写作。远距离写作对象命题倾向于让学生发散思维,拓宽想象边界,对陌生化的人物或宏观化、抽象化的事件进行抒情或议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展开想象,调动起自身思维的活跃性,将陌生的对象熟悉化,将抽象的事件具体化,不让自己的写作落入假大空的窠臼。

3.明确写信目的偏向抒情还是实用

书信体作文命题通常会陈述清楚写信人身份、收件人身份以及写信缘由。学生需要根据写信缘由判断自己写作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偏向抒情的作文命题如2016年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中考作文命题,“给最____的人的一封信”;写作目的偏向实用的作文命题如2020年杭州市的中考作文命题:给社团老师写信,说说你想加入或创建什么社团。对于抒情性书信写作而言,其灵魂在于“情”与“真”。如果学生写作的内容都是凭空捏造的,那么其情感也必将如空中楼阁,一触即塌。学生在抒情书信的写作中,不需强求辞藻的华丽,内容的曲折,他们最该追求的恰恰是最质朴的情感。有了情感这一闪光点,衬托在其周围的语言与情节便不会显得暗淡。对于实用书信写作而言,“用”是其最大目的,沟通交流与信息传递是其根本任务,实用书信最该做的一点就是把事情讲清楚。学生在实用书信写作中,应该将题目中的信息点进行放大,向收信人说清自己的身份、写信的原因、重要的事情等关键信息点。在信息表达准确清晰的基础上,学生的议论、抒情才是锦上添花。

4.明确能否灵活运用书信体

在写作时,并非只有题目强制要求使用书信体时学生才能使用,许多作文题目并没有规定文体,学生可以自发选择书信体写作,让自己的作文体裁与众不同,内容独具新意,给阅卷人别开生面之感。可以说,书信体是一把利器,如果使用得当,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在阅读常规作文题时,要学会寻找使用书信体的切口。例如: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要求考生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展开写作。这一作文题并没有硬性要求文体,考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写成议论文,很容易写得空洞而宽泛。其实,考生可以用书信体切入,给党写一封信,书写出对党历史征程“有为”的赞美并畅想自己在这美好年代的“可为”,用“大我”引出“小我”,从党与国家的伟大延伸到自己作为青年人的抱负。把党作为写信对象,能够让这一客体真实化、亲切化,拉近党与考生的距离,更方便学生抒发出心中所想。再譬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是:2000年出生的世纪宝宝和中国一起成长,经历了汶川地震、精准扶贫等许多大事,如今已经18岁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将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一作文题乍看难以处理,但如果以书信体入手,写一封2018年18岁少年给2035年18岁少年的一封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要学会灵活地将书信体运用在不同的作文题上,分析作文材料中可利用的写信人与收信对象,从独特的视角切入进行写作。

总而言之,书信体作文往往是考生在考场上拉开分数差距的利器。如果考题硬性要求使用书信体,那么格式和审题准确无误,对写作对象与写作目的把握精准的考生就能够展现出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如果考题对文体没有确切要求,那么能够灵活运用书信体进行写作的考生很容易脱颖而出,给阅卷教师以格式、内容、角度等各方面的新颖之感。

结束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书信这一文体正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具的典范。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书信这一文体的优越性愈发突出,其源远的历史性、典雅性以及格式的现代性无不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教科书对书信文本的选录以及考试对书信作文的命题正是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一文体的重视,培养学生书信阅读的素养与书信写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将书信阅读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进行,而要在“读写结合”的理念下“以读促写”,达到语文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5]。学生在阅读中积蓄知识经验与章法规律,在写作中锤炼已得的知识技法。在阅读与写作的一“吸”一“吐”中,学生的情感经验得到了升华,技巧章法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书信体书信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共 筑
浅析《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之死悲剧性根源
书信体小说的文体特征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未成曲调先有情妙用书信创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