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研究

2022-03-17郑均雷

林区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肺炎新冠

郑均雷

(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南京 211815)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1]。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疫情防控一线的“排头兵”,是校园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如何应对重大疫情,如何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和引路人,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为此,高校辅导员要把握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职责定位,认清新冠肺炎疫情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困境与挑战,提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能力,在疫情大考中练就真本事。

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1.日常管理线上化,降低了辅导员工作可控度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有关部署要求,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日常学生管理活动迅速实现线上化,学生的课程学习、信息获取、沟通分享都是通过网络实现的,打破时空局限,保障了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平稳运行,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学生学习进程的影响。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对线上学习方式不适应,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可控度。一方面,辅导员需要经常、持续地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情感互动,以此来了解、判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进行精准指导。但由于是线上管理,辅导员无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这不利于辅导员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状况,也不利于亲密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样,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鉴别力不够、网络行为约束力不足,网络法制意识和网络媒介素养还有差距,这给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和思想引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2.工作内容复杂化,加大了辅导员工作负荷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更加多维多变、复杂开放,工作内容更加多元多样,充满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相较于传统工作模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这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工作负荷。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问题矛盾集中,辅导员要快速反应、迅速进入应对状态,做好危机爆发期的各项工作,快速解决各类问题,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平稳有序。一方面,辅导员要保障班团建设、思想教育、学业规划、就业指导、评奖评优、资助育人、心理辅导等常规工作,在新环境下按部就班、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另一方面,辅导员要积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校园疫情防控的重要参与者,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情况每日监测、学生报到返校、发热学生应急处置、舆情关注引导等工作。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辅导员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群体中的恐慌、焦虑、胆怯、抑郁等消极情绪,做好干预、引导和排解,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工作负荷度较大,需要不断提升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3.组织管理削弱,影响了辅导员工作权威度

现实高校中,教学和生活场所固定化管理,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制度设计可以规范大学生的个体行为,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促进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新冠肺炎疫情从客观上减弱了组织管理力度。从学生的组织管理看,学生缺少班级、团支部、学生组织、社团等学生组织的管理约束,失去了组织归属感和组织管控力。从辅导员工作场景看,辅导员工作由以往的线下“面对面”为主,转为线上“键对键”为主,由于空间的区隔,无法有效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管理不及时,影响辅导员的管理权威。从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看,在传统的社会空间中,教育双方置于具体的、特殊的、可控的时空和角色地位中[2],辅导员更容易直观地了解学生情况,学生也更愿意敞开心扉,寻求现实帮助。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辅导员无法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情感互动频率不足,效果不佳。同时,以线上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减少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失去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场所,失去教室、宿舍、餐厅等集体生活场所,失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种组织管理上的弱化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权威。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必要性

1.面对重大公共事件的特殊性,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给高校日常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是大学校园疫情防控的挑战。高校人员校内聚集性、流动性较强,校园疫情防控压力较大,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大面积感染。同时,学生对校园封闭式管理、延迟开学或者缩短假期等防疫管控举措不理解,矛盾问题集中聚焦。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防疫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较高传染率对大学生心理状态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同时,大学生面临学习、考试、就业等现实问题,这些都加剧了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三是舆论引导的挑战。公共突发事件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有关疫情的各类谣言五花八门,对缺乏理性分析、科学判断能力的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多所高校因校园疫情管控事件频上热搜。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的安全线,确保高校校园安全稳定。

2.面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多样性,履行辅导员岗位职责的客观需要

2017年8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明确了辅导员的9大职责体系。疫情面前,高校辅导员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构筑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做好思想领航、班团建设、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等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确保常规工作不缩水、不走样,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其次,在疫情的发展和蔓延下,高校辅导员应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工作重心,按照“指挥到终端、落实到末梢”的要求,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关于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传达给每一位学生,确保疫情防控政策解读到位、防疫知识科普到位、舆情引导管控到位。再次,高校辅导员要学会借助网络媒介,做好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对学生健康动态实时精准掌握、跟踪监测,对学生的困难诉求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角色更加多样,而且为保证育人效果,很多具体事务需要精准到人、精准到事,这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面对高校学生群体的复杂性,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目前,高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他们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价值观念多元,同时又存在辨别力弱、抗挫能力弱、心理问题复杂等特点。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传染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理性分析能力,疫情防控期间,不管是每日增长的确诊人数,还是封城、居家隔离、推迟开学、线上教学、校门出入管控等应对举措,都打破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怀疑、恐慌、抱怨、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冲击。面对疫情对大学生带来的实际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切实提升工作能力,保证教育引导到位、关心支持到位,要善于抓住重大疫情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采取积极有力的举措,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辨别力和谣言甄别力。另一方面,应当耐心细致地做好释疑解惑,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的三个方面

1.增强敏锐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公共危机按照时间段可以划分为潜伏期、爆发期、衰退期几个阶段。疫情暴发初期,防控形势不太明朗,学生处于观望、焦虑状态。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增强科学敏锐性,科学研判,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主动去适应环境变化,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是关注疫情发展动态。通过官方媒体了解每日疫情状况,关注党和国家的抗疫措施,学校的具体政策、举措,了解国际、国内最新舆论动向,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为后期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二是做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给高校辅导员带来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重大变化。高校辅导员应具有前瞻意识和忧患意识,不停留于过往的工作模式,要思考疫情可能会带来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思考学生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思考有什么矛盾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哪些学生需要重点关注等,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

三是关注学生动态。新冠肺炎疫情无疑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带来深刻影响,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动态随时关注,做好对大学生群体的保护、引导、教育。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学生被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误导,盲目跟随、失去理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学生的心理排查,主动介入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保障其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2.增强针对性,提高日常管理能力

辅导员是大学生事务的主要管理者,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繁多,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具有较大差异,辅导员需要提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执行力,增强实效性。

第一,做好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辅导员获取一手信息、提高工作能力的基础。高校辅导员只有进行扎实的调查研究,才能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找到学生问题,进行精准帮扶和引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辅导员要按照“全覆盖、无死角、纵到底、横到边”的要求,坚持到学生中去,通过进宿舍、进课堂、进网络等方式,准确、及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的微弱变化,做到见微知著、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重视人文关怀。辅导员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尤其要注意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进行有机结合。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积极协助学生在疫情期间预防可能出现的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惑,帮助学生排除焦虑、正视疫情,引导学生筑牢心理防线,做好学习安排。

第三,重视资源整合,形成育人合力。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需要学校各部门、各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完成的。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用好校内资源,学会整合力量,从学校教务学务部门、心理中心、后勤服务机构借力。另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在校学生的思想动员,激活大学生抗击疫情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模范标杆,发挥先锋示范带动作用。有效组织动员大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4]。引导大学生严格落实防控政策要求,提高个人防控意识与防控能力,积极投身校园和社区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3.增强主导性,提升思想政治引导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既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素材,也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引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校辅导员要牢记主责主业,当好“排头兵”,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从心理、情感、观念、行为等多层次、全方位影响和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促进人积极投入社会活动[5],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引导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效。

第一,提升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不断适应时代形势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调整更新教育内容。在这场伟大的全民战疫中,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强大的组织领导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优势,这为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育内容。作为高校辅导员要站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高度,积极有效融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疫实践,主动发声、正面引导[6]。善于从伟大抗疫实践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做好在校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目标设计和内容安排。一方面,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相结合。做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感恩意识教育、规则意识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切实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生命敬畏感、政治辨别力、心理承受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辅导员在进行思想引导时应注重与当前国际形势、国情、民情相结合,增强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第二,提升用活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的能力。在抗击疫情这一特殊时期,高校辅导员要以此次全民抗击疫情为契机,聚焦抗疫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要讲好战疫故事,以情共情,增强感染力[7],凝聚价值共识,强化价值引导。高校辅导员要将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感人故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铭记抗击疫情的民族英雄:无双国士——钟南山;邻家奶奶——李兰娟;铁人院长——张定宇;捐款10万而不留姓名的环卫工人;守护每个日夜的社区工作者。铭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抗疫故事:十余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十余天建成16座方舱医院;各地医疗物资、生活物资迅速驰援武汉;科研进入战时状态、奋力攻关;无数快递、运输从业人员不畏艰险、逆行而上。铭记一个个湿润眼眶的暖心画面:方舱医院的翩翩起舞;东齐鲁与西华西的暖心相遇;穿着隔离服抗疫夫妻的电梯偶遇……通过案例展示,将疫情期间的最新素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炼要点、总结思考,充分阐释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让大学生在抗疫故事中受教育,在典型示范中受激励,在学思践悟中长本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深刻有力,增强思想引领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第三,提升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能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正常的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主要的路径选择。所以,发挥网络空间功能,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意识,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8]。高校辅导员要注重提升新媒体素养,主动学习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增强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将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学习支持、就业指导、资助帮扶等日常管理工作迁移到线上。另一方面,要主动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利用好“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效方式,依托QQ、微信、钉钉、腾讯会议、云班课、企业微信、PU课堂等软件,做好活动的设计、跟踪、反馈,不断提升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实践能力和整合效果。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