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

2022-03-17巩晶骐陈小洁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国家

巩晶骐,孙 宾,陈小洁

(1.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 710048; 2.运城学院, 山西 运城 044000)

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国家安全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障。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维护国家安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必须承担起塑造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的重要任务[1]。因此,厘清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逻辑起点和战略意义、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育体系,是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的根本要求。通过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提升其国防内在素养,培养其反间防谍意识,使青年群体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同时,探究安全教育课程的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提升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一、逻辑起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科学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建立什么样的安全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国家安全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国情、文化相结合,构建了丰富的、具有建设性的思想理论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经验总结,也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家安全问题的积极回答。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于保障人民安全,重点体现全方位的安全,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科技、资源、信息与核技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二、战略意义:强化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战略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面对当前国内外的复杂形势,提升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潜在意识和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战略功能[2]。

(一) 全面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念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步入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复杂局势百年未遇,必须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教育。全面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核心要求。要认识到,国家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基础、保障条件和重要支柱,只有确保国家安全才能顺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风险防控意识培育需要常态化,尤其对大学生的风险防控意识培养,避免其落入潜在的重大风险陷阱,避免自身出现危害国家安全的无意识行为,进而构成威胁国家安全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潜在的战争威胁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中国威胁论”的伪命题甚嚣尘上,西方国家极力遏制中国崛起,尤其是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手段进行渗透,时刻威胁我国国家安全,这也要求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力量,切实增强其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安全综合素养能力,不仅事关青年培养和塑造健康人格,也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全面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求全体中华儿女时刻不忘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学生是开展、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群体和先锋力量,但由于其自身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诱导做出非本意的不良行为。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掌握国家安全的知识,尤其是在面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危害时,可以有敏锐的防范意识,积极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当青年群体能从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行为落实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就达到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理想目的[3]。

(三) 全面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念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国家安全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国家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加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外来不良文化输入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探究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构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点与改革的新指向[4]。

三、培育路径:培育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路径体系

就形势发展而言,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已经成为趋势。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就要结合国情与现实,构建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教育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推广,将国泰民安、保家卫国等安全观念深入大学生内心。在润物无声中,形成国家安全观念;在面对风险危机时,就会有真正的能力处理好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也是全方位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就发展国家安全教育而言,需要多部门通过联防共育,共同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的意识。

(一) 法治育人:践行国家安全观教育法制理念

关于国家安全目前的立法主要有《国家安全法》《国防教育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构成现行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些法律对于国家安全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总体上不是很全面。例如,现行法律如何执行、执行效果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现行法律与部门法之间的衔接与协同执行效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安全的法治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法治教育协同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提供基础,从而提高新时代大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安全的水平。立法部门在健全法律体系的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合作,加大法制宣传和法治教育的力度,做好精准普法工作与精准法治教育,全方位践行法治育人的理念。同时,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法治理念,真正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法治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遵守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树立国家安全的“底线思维”,时刻不忘国家安全的“高压线”。

(二) 理论教育:推动国家安全观教育理论创新

丰富的安全理论是开展教育的基础,充实理论知识就要广泛吸纳我国自古以来的安邦知识,吸纳其中的精华。国家安全观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符合客观规律,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出现的安全新问题,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与此同时,高校作为学术科研中心,在理论创新层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关的科研部门或机构,要致力于安全观理论的研究,要明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辨别各种问题的本质,摒弃多元思想带来的干扰,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三) 实践育人: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行,以课堂上的理论教育为基,以校园活动上的实践教育为要,全面立体地提高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第一,要开展学校实践教育活动,利用"模拟法庭实验室"模拟国家安全危机的情景,进行实景教学实践,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第二,开展国家安全知识竞赛、辩论赛、安全宣传等活动,巩固课堂知识;第三,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和政府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和安全教育基地,通过组织丰富、富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安全意识;第四,要在大学生专业实践、社会调查实践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与国家发展相关的实践调研,在调研中不断提高自己对国情、民情、社情的认识,将国家安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从规避问题到学会分析,再到主动解决,真正将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 协作育人:协同国家安全观教育多元合作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协作,构建“四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协同模式。学校的党群部门特别是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等要有联动意识与能力[5]。同时,高校可以邀请国安专家、公检法部门的人员,寻求校外多方合作,搭建国家安全校内外育人平台,进而形成科学有效联防共育机制。

四、结语

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认真总结和挖掘这份宝贵的财富,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一步开展教育研究,对国家的主流安全观的形成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才能确保中国长治久安地屹立于世界东方。未来,在理论层面要继续丰富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内容,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形成具有思想、新意和独创的教育理论。在实践层面,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教育落地生根,形成具有互动、创新和有效的实践模式。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