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重塑维度下高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2022-03-17王玉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重塑利益学术

王玉华

(齐鲁师范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也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效,围绕宏观领域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权力下放和微观领域内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两个主线不断深化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和跨越式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转型期,各个行业的发展日益变革,高等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期,其发展方式逐步由过去的外延式规模扩张向内涵式质量提升转变,而内部治理结构也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关乎其改革进程,同时也影响国家经济转型动能的激发。尤其是在当前“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下,以价值重塑为核心,深入剖析高校治理结构问题,寻找完善治理结构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对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校治理结构优化面临的困境

(一) 权力运行层面的困境

在权力运行方面,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实行的是校长领导权、党委领导权与学术权分离的原则,从国家视角来看,近年来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系统评奖都排除了担任领导职务的学者,以此提升了学术的纯洁性,降低了学术腐败。从教育视角来看,很多高校实施管办分离、政校分割的方式,将原有的行政化管理模式淡化掉,而在治理结构方面则严格依据法律规范来,党委书记与校长不可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与副主任,且不可评选学术成果,这推动了高校学术委员会的良性发展,也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强大的助推力。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依然面临着行政权力、党委权力、学术权力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很多高校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没有得到完全分离,行政权力依然大于学术权力,且行政权力在学术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此外,还有部分高校没有理顺组织关系,不能明确学术监督权,加之校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权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高校的运行面临着较大困境,学术事务中存在显著的行政化痕迹。

(二) 制度执行层面的困境

我国高校一直以来实行的是高度行政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导致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治校方面无法得到充分发展,且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提升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关注度,对高校去行政化发展的呼声不断提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范,为高校内部治理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国很多高校开始尝试探索去行政化改革,例如,南开大学不再在新建的学术机构中设置行政级别;北京大学运用聘用方式促进人才流动,并试图将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取消掉。但因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实施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事业单位中资源分配和政治地位的划分习惯于将行政级别作为标志,假如单纯将高校中的行政级别取消掉,那么其影响力、社会地位以及办学自主权等都会影响。所以当前虽然国家从政策制度上对高校设计了去行政化规范,部分高校也逐步开始尝试改革,但依然面临着利益、权利、体制等方面的障碍。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责任追究体系不完善、高校自主办学权发挥不充分、政校分离不显著、社会评价机制不全面、实施细则不深入等是阻碍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重要因素。

(三) 组织机构层面的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办学,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都来源于国家财政,虽然高校内部机构曾出现了缩减的迹象,但是仍然存在反复膨胀的趋势,部分地区的编制部门试图严格控制高校组织机构中的内设机构设置职数,但因为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调整变动,也导致学校容易陷入到“三超两乱”的雷区中。从人为理念层面来看,高校组织机构设置会受到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和谐度、创业激情、年龄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考虑不到位都会导致组织结构设置面临问题。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中层干部“双肩挑”的问题,不仅兼任行政事务,而且兼任教学和科研事务,导致行政权与学术权混为一谈。且由非专业人员从事管理工作,不仅管理技能、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等无法得到提升,还会影响工作的协调性,并降低相互之间的协同意识,导致管理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岗位划分不明确,还导致高校内部治理较为混乱,各种政策规定无法及时得到落实。加之大部分高校行政层次过多,不仅容易导致物力、财力、人力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行政组织管理运行受到阻碍,减低行政效率,甚至会引起官僚主义弊端,对高校的持续运行与管理带来了负面作用。

二、价值重塑理念适用于我国高校治理结构优化的着力点

价值重塑就是基于新的价值体系展开分析与思考,以新价值为核心,助推高校治理结构优化。审视和分析我国高校治理现状,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校治理结构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当前依然面临很多困境,而这些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三种价值在博弈。其一是高等教育行业发展的价值,也可以将其视为经济价值。其代表方是政府,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治理结构优化带动国家高等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并助推国家整体教育实力的提升。其二是高校内部运行的价值。在社会发展中高校也是一个独立的团体,其具有独特的运行方式、组织结构以及运行体系,牵扯到诸多人员的利益,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优化,不仅要考虑国家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行业的发展需要,还要考虑高校内部相关主体的利益。该利益的代表方是学校中的校领导、合作企业、教师等。其三是学生价值。学生是高校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高校离开学生将无法运转,而学生又与政府、办学机构以及校领导等有不同的价值诉求,这些主体相互站立在不同的立场中,所以不管高校如何对治理结构进行变革,都需要考虑学生的利益。基于这三种价值,高校治理结构优化需要考虑更多的内容,不管是高等教育行业发展的价值、高校内部运行的价值,还是学生价值,都应当得到保证,使这三种存在冲突的价值获得与优化之前相比更好的价值提升。可以认为高校在治理结构优化、完善中产生的争执,是一种趋向于零和的动力关系,只有在改革体系中引入新的动力源,才能够使这种彼此咬合的零和关系达到平衡。也可以认为,在等号的一边是高等教育行业发展、高校内部运行、学生三种价值,另一边是为治理结构优化提出的新价值,要通过价值重塑和新价值的提出,引领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完整,满足三方价值实现的需要。基于此,价值重塑理念下高校治理结构优化需要关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改进价值重塑理念下各方利益的互动模式。高校治理结构优化牵扯到多方利益,由于高校是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且其内部涵盖了多个利益集合体,所以在改革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探索构建多方互动的模式,使各方的利益均被考虑在内,避免出现损害某一方利益而成全另一方利益的问题。这一问题需要在制度规范以及上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得到解决,通过制定科学的规范体系,对各方利益进行协同。第二,重塑价值观,认识到“质量为核心”才是引导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依托。在三种利益博弈中,不管是从哪个层面来看,其目的都不是自我的,而是将高校放在不同的层次中去思考和分析,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放置的地位不同,因而导致利益趋向存在偏差。在新价值理念下,要对这三者利益进行均衡,并将其建立在“质量”这个大基础上,在兼顾三者利益的同时引领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只有高校育人质量得到提升、内部管理质量得到增强,其才能够在社会中发挥出更显著的作用,真正带领国家高等教育行业的稳定发展。

三、价值重塑维度下我国高校治理结构优化的措施

(一) 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的机构框架

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上,顶层设计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否能够构建科学的顶层设计体系,直接关系到各环节工作的优化与推进,影响着高校治理的质量和效果。这就需要高校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法律规范以及中央文件精神,并根据高等教育的规律开展顶层设计,使之符合学校内部治理的需要,并兼顾多方利益,促进各方利益互动模式的落实。在构建机构框架的过程中,要实现权责配置的均衡,将权责平衡作为基点,建立社会、院校、政府等相互之间互动、依赖的伙伴关系。同时,要理顺学术权和行政权的关系,保障专家教授学术自治,并有效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要构建详细的校长负责制师生规则,构建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学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等议事规则,对内部各种制度进行修订,以“民主、多元、参与”为原则准确定位学术委员会、党政机构、教学委员会以及学生与教师等不同主体的职责边界,不断加强对内部权力的监督。此外,为了使高校严格依据国家规范开展内部建设,提升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增强育人质量、内部管理质量,国家还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升对国家法律规范的宣传力度,使各所高校能够吃透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到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对于院校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充分把握改革原则,对各主体的责任进行划分。教育行政部门也要与高校协同,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和专项检查活动,持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修改和完善,为各方利益均衡打好基础。

(二) 促进学术事务去行政化,深化制度执行成效

价值重塑维度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强调的是多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就需要对各主体的权力进行协调,尤其要调整好学术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对高校的学术权威进行彰显。

1.科学处理行政权与学术权的关系。在高校内部治理中学术权是较为关键的部分,也是体现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在需要。在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框架中,学术权需要在行政权力和党委领导下运行,但校长和党委书记要支持学术委员会按照需求独立行使职权,必要的话,可以为学术委员会提供条件,以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学校出台的学术委员会有关的标准、规划、章程等,也要经过学术委员会审议,或者直接由其做出最终决定;在制定学术事务方面重大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由学术委员会提出具体的咨询意见;所实施的与学术水平评价有关的事项,也要邀请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定,使行政权与学术权真正得到分离。

2.科学处理学术委员会与其他内部组织的关系。高校要确保学术委员会职称结构、专业结构以及人员比例的合理,在职称方面除了有正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之外,还要有对应比例的青年教师;在专业结构上要对不同专业和学科进行兼顾;在人员方面应当以不担任院系主要负责人和党政领导职务的专任教授为主,且加入固定比例的担任学校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的委员。此外,还要在学术委员会下设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教师聘任、学科建设等有关的委员会,以做好各项工作的分管和协作,实现各组织关系的均衡与协调。

(三) 精兵简政,构建扁平化组织机构

构建高效精简的内部运行组织机构是高校内部治理优化的关键,当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组织机构形式往往是线性和层级性的,这种组织机构无法适应多部门融合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在价值重塑的基础上对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使之适应多元化共治的需要,通过网状式、扁平化模式建立协同机制,促进学校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这就需要高校及时对思想观念进行转变,将过去垂直化管理的观念转变掉,依据集中资源利用和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常规事务进行整理,采用扁平化模式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设置。扁平化组织机构指的是要将现有的部门界线打破,将繁琐的中间层次绕过去,直接面向组织目标和服务对象。在扁平化管理中大部制是一种具有显著优势的内部治理形式。其指的是对院校中各个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以此促进机构改革,以更好地对各委员会工作进行领导,使各项权力在规范的制度约束下得到运行。例如,将教务处、图书馆、实训中心等整合为教学工作服务部;将学生处和团委整合为学生工作部;将学校办、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等整合为综合管理部;科研处、招生就业部、校报、校企合作部等整合为战略发展部等。如此能够对管理队伍和管理机构进行精简,将工作性质分解到多个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使操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在同一个平面中和谐振动,使各位管理者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并带动高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重塑利益学术
重塑未来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李沧:再造与重塑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