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2022-03-17韩广来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院校高职

韩广来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 2100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文化生活的主要场域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1]。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重视互联网对意识形态工作形成的挑战,并精准施策,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互联网+”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一)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导致工作对象、范围、内容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在千千万万网民中,青少年学生是其中的主力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成形成,思想活跃,容易受到外界信息尤其是新鲜事物的影响带动,这些特点,都导致在“互联网+”条件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瞬息万变的复杂形势,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工作难度、强度大幅度上升。同时,也应该看到,利用互联网开展正面引导教育的机遇、条件较之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也显著增多。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均显著增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业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尤其是各种新媒体平台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和指导地位,及时发现、有效应对各种不良思想政治倾向,对于错误言论敢于善于“亮剑”,确保学生始终接收正能量、感受好氛围、成为政治素质过硬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在互联网线上线下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确保事业发展和办学育人的导向;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线上舆情,防止转化为线下群体性事件;防止线下某些事件引发、转发为线上舆情乃至意识形态事件;充分建好用好各类线上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传播好声音、正能量,抵制坏声音、负能量,为学校事业发展凝聚思想共识,提供精神动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思想政治基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做到德业兼修、技道并进,使之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 “互联网+”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互联网+”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载体和技术手段,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在积极作用方面,互联网能够不分时间地点地开展正面的舆论宣传引导,具有传统的平面媒体和数字媒体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在不确定性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如:不良信息扩散速度快、范围广,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负面效应;对不良信息的追踪、消除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且效果未知。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将失去主导权、领导权和话语权,守不住网络这一重要意识形态阵地,不良的倾向、错误的思想言论很有可能占领网络阵地,给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法有效完成,严重的还会危及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学生的自律意识、辨别能力、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加上学制短,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对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些都加剧了高职院校在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环境下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难度。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对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要把这些人中的代表性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可见,互联网对于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警醒全党充分认识加强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这一根本任务重要的担负者、执行者,少数高职院校的干部师生对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把握。通过在江苏省内不同城市的10所高职院校选取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专业教师、学生管理教师、学生干部、一般学生作为对象,通过发放不记名问卷的形式开展调研。结果显示,100 %的校领导班子成员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复杂的。在中层干部、学生管理教师、学生干部中,这一比例分别下降到90.3 %、89.6 %和82 %。在专业教师和一般学生中,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十分重要的占比不容乐观,分别只有76.4 %和68.9 %。通过问卷了解到,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认为高职院校面临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压力较大,意识形态等工作是虚的、次要的,不能投入太多资源;不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也不清楚工作要求,更不知道“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有何特点;认为意识形态工作说起来重要,但抓起来太虚,缺乏有效抓手,不好抓,所以不重视;对现实诱因引发网络意识形态事件的风险估计不足;有的学校的理工科背景也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属于政治语境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二) 缺乏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知识与技能

新的形势和环境催生新的任务和使命,新的任务和使命需要新的知识和技能。相对于重视程度方面的问题,缺乏相关知识技能是高职院校做好“互联网+”环境下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更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在上述调查问卷中也突出反映出了这一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中不能相对准确地表述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外延的占42.7 %,学生管理教师中占48.5 %,学生干部中占63.6 %,专业教师和一般学生中占比更是分别达到70.2 %和81.8 %。连基本的内涵和外延都无法准确认知,更毋论在实践层面开展工作。究其原因,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或学习教育是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论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知,不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目标、任务、对象、范围和成效检验标准;不熟悉意识形态工作抓手、方法、技能和举措;不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如有的干部不知道意识形态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不敢抓、抓不准,要么工作范围扩大化,草木皆兵,把一些非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往意识形态方面靠,要么工作范围过于狭窄,把本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剔出去、放出去,放任自流,有的甚至还误认为“毒苗”是“鲜花”。同时,也缺乏具体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常识与本领。比如,对常用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使用不熟悉不了解,在开展具体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作成效,有的甚至出现了“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三) 工作责任制落实存在一定的漏洞

虽然党委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再三强调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但部分学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如:未建立日常分析研判和情况报告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对意识形态阵地缺乏经常、必要的巡查反馈,工作队伍不健全,人员责任不明确,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不力的情况不进行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形成与出现,既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客观条件上的限制所致。在主观认识方面,存在麻痹大意心理,认为出了事情再处置也来得及;或者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会造成多么大的后果和影响;或认识上存在偏差,如认为时事政治是引起网络意识形态事件最大的诱因,而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背景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时事政治不甚关心,不会去制造舆情事件。在客观条件方面,高职院校基层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相对紧张,在人手紧张的前提下,又缺乏必要的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和知识技能,导致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只能事后被动处置,面对“触手可及但又不可控”[2]的新媒体时尤其如此。作为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部分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遭遇瓶颈,甚至沦为边缘化的课程,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差、教师职业倦怠强、学生抬头率低等问题,导致这一主阵地失守,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三、“互联网+”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策略

(一) 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清醒看到,现在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总书记还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放弃争夺青年人的头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从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负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学校事业发展负责的高度,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任务,切实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作首位度和显示度,团结凝聚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做好此项工作。既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讲政治的高度加以认识,也要从做好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加以具体落实。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素质”首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不过关,专业技术再强,也是人才培养方面的失败。

(二)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工作本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网络环境中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首要的任务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加强相关学习培训,必须围绕这一首要任务展开。要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开展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培训,尤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前沿动态的系列培训,邀请相关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方面的专家进行培训。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做到依法工作。还要开展相关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如网络舆情软件的使用、新媒体运行运营基本知识技能、社会媒体沟通应知应会等。要提高化解矛盾、开展团结、统战等工作的本领,阻断矛盾线上线下互相转化、流动的途径,学会团结、化解与引领,切实增强履行各种复杂艰难任务的硬功夫、真本领。要对常用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和作品的创作、管理和使用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力争做到不说、少说外行话,不做、少做外行事,避免瞎指挥、乱作为,团结带领专业人士切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三) 更加严格地落实工作责任制

“互联网+”环境中,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地域、全天候存在高发的可能性。因此,高职院校要相应地建立横拉到边、纵深到底、全天候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传递到分分秒秒、边边角角。具体的,要从组织领导、阵地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检查考核问责四个方面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3]。在组织领导方面,要建立起从学校党委到基层党支部、党小组、教研室、班级、宿舍,从党政管理部门、教学院部再到直属单位、合作单位的立体工作网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阵地建设管理方面,要严格责任到人。在队伍建设上,把好人员入口关,加强动态管理培训。在检查考核问责方面,要敢于动真碰硬、真考实核。需要注意的是,以往提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首先想到的是加强管控约束,这是必须的、必然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加强正面引导,牢牢掌握主动权,也是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深入理解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化被动为主动,更加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地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猜你喜欢

互联网+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