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私的爱,助力成长

2022-03-17何成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轩轩笔者家长

刘 萍 何成刚

(1.江海区景贤小学 广东·江门 529080;2.五邑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广东·江门 5290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爱儿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的话让笔者明白,唯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打动学生;只有关爱孩子,把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作为目标,才算是进行了成功的教育,因此,爱成了笔者做人的准则。

在从教第一学年,笔者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学生——轩轩,由于很小的时候做过一次脑部手术,导致她的学习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她自闭又内向,笔者很快注意到了她。学校环境对于她来说,很陌生,没有家人在身边,她很害怕,没有安全感。她每天上学都是哭着被老师拉进教室的。她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没有特殊情况从不离开座位,也不跟任何人交流。即便一个班级里面较为特殊的学生人数非常少,也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好的影响。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班级的风气、纪律,还有平时的教学工作。如果掉以轻心,不好好教育,也会给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为了帮助这个孩子,让他能跟正常孩子一样适应小学生活,笔者用爱去温暖她。对于轩轩这个孩子的情况,笔者决定需要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放在首位,帮助她快速融入到这个班集体当中。总的来说轩轩这个孩子在交流方面表现出自卑、胆怯,缺乏自信,性格自闭、内向,但同时她同时也比较温顺,诚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轩轩的主要问题有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理解和反应迟缓。怎样去教育她,让她一天比一天好呢?在一个班集体中,总会存在一些诸如智力、身体、行为等方面与正常孩子有较大差异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笔者,一直在探索琢磨个别化教学,使她能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得到健康成长。而在普通学校从事教育,不能仅仅享受着桃李满园的芬芳,而应当更倾尽所能地对那些有“特殊”问题的孩子,细心地浇灌和养护,让他们也能沐浴到爱的阳光雨露,绽放出自己生命的色彩。

1 真诚的爱,走近学生

教育只有靠近孩子们的心里,他们才会认可老师,才会出现向师性,才会“亲近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道理”,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学生充分感受老师的关爱,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老师在把爱心献给所有的孩子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他们只是开花时间比较晚,是苗圃里发育的不全的幼苗。老师必须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承认他们之间是有所不同的,包容学生出现的问题,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去教育他们。“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就是应具备爱、无私的爱。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与尊重,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呵护的。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我们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们的点点滴滴,用爱心滋润学生们的心灵,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因此,对于轩轩的委屈,笔者都耐心倾听,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课堂上,她如果哭了,笔者会把她叫到身边,等她心情平复后再拉着她的手回教室。课间,笔者主动关心她去不去卫生间……尽管每次得到的可能都是“嗯、不、有”这样的单音节答复,但笔者依然相信,这样做会拉近笔者与她的距离。

让轩轩充分感受同学的关爱,从而产生对集体的信赖。一个善良友好的同桌,几个擅长交往的同学,一个有爱的集体,也能让轩轩感受到温暖。课堂上的难题,同桌会为她耐心地讲解;课间休息时,大家会拉着她一起走出教室,认识校园;针对部分孩子的嘲笑,笔者会利用班会时间,告诉大家,我们是一个集体,教室里面坐着的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大家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大家都开始接受这个爱哭鼻子、不爱说话的轩轩。慢慢地,笔者发现早上拉她进教室的不仅仅只有老师,还有我们班的学生;体育课上,也会有同学主动拉着她的手教她跑步。

轩轩也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改变着,慢慢适应我们班的老师和同学,适应我们班的环境。她对大家逐渐产生信赖,虽然还是不太会表达,但她能安静地坐在老师身边,也能接受同学们善意的友好。爱护孩子是老师必须具有的美好品德,也是老师的责任与担当。老师像是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就是老师无私的爱,这是他们所有活动的内在动力。然而大多数的老师把更多的爱给了学习好的孩子,而给学习成绩不好的、比较淘气的或者“特殊”的孩子则很少。殊不知“特殊”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对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2 鼓励为主,快乐学习

为“特殊”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成长与学习环境,让他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每个“特殊”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确定“特殊”孩子的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域。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及个别辅导,让他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基础。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但这样的特别就像基因一样,有的显性的,有的隐性的,所以需要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在每日教学活动中,笔者总是会带着一双“研究”的眼睛,发现每个孩子的“特殊”,帮助他们。对待特别害羞的孩子,便会大声和他打招呼或是上前摸摸孩子的头问早、拉拉手;情绪反应大的孩子则需要几句赞扬的话转移注意力,而不是指责,需要鼓励他们打招呼。笔者在了解了轩轩的特殊情况后,对于她的学习,笔者降低了自己的期望值,采取鼓励式教育,稍有进步,就大力表扬。笔者始终秉持着教育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事实证明,笔者的做法不仅没有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成了她上进的动力。课堂上,笔者会针对授课内容设置由易到难的提问,轩轩能力范围内的题,只要她举手,笔者都会请她回答,答对了,全班同学都会不由自主地给她热烈的掌声,也正是这种激励,让她感受到这是一种荣誉,她举手发言的次数多了起来。最好的教育无非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爱、充分的发展、充分的潜能开发,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3 家校共育,助力成长

“特殊”孩子的某些行为往往会给班主任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如果不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班主任在处理时就束手束脚,甚至会有被家长质疑、投诉等等不公平的遭遇。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和“特殊”孩子的家长建立情感,让家长知道你的善意,知道你对孩子的关心以及无私付出。这样老师在学校对孩子的一些教育行为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在与轩轩的父母多次交流中,笔者发现孩子的平安健康对于每一对父母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学校,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关轩轩的任何问题笔者都会第一时间跟她父母沟通。比如,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孩子每天中午都会去校门口等家长,见不到妈妈,她就哭,甚至拒食。这时候笔者会主动跟她的家长联系,跟他们反映孩子的情况。家长也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及时跟孩子取得联系,让孩子情绪平复。

对于学习,老师和家长态度一致,鼓励孩子学习,尽力帮助孩子。不给她施加过大的压力,避免产生厌学情绪。同时,这也给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常常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表扬进步的同时也指出孩子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家长也会积极配合老师,及时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同样,如果家长在辅导孩子的时候,遇到问题也会积极与笔者沟通,笔者也会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差。几年下来,孩子并没有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而厌学,反而对小学的生活很适应,笔者和家长都感到很欣慰。这一切都与老师跟家长的友好合作分不开。

4 适当放手,学会独立

在对待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最怕过犹不及。既要给学生充分的关注,又不能让他感觉到自己与别的孩子的不同。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能做到的是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让她感觉到自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大家的认可。老师利用班会课告诉学生什么是校园欺凌,并列举了一些行为伤害、语言伤害等方面的例子,并告诫学生欺凌会带来的后果,同时告诉学生们如果遇到这种问题时一定要向大人寻求帮助。这堂班会课,轩轩也学到了许多,她从刚开始的不说,到知道遇到问题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进步非常大,她正试着独立去面对问题。班里每次选举,轩轩会给她的朋友投票;社团课,她也试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轮到她值日时,她也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比如保管教室钥匙,叫口令,擦黑板,打扫卫生,甚至可以在不要大人陪伴的情况下,和其他同学一样独立完成研学旅行,偶尔也会像其他同学一样跑过来跟老师说说心里话。看着她一天天健康长大,笔者很感动,爱的力量是如此大,它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让奇迹发生。现在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变革,教师应当以热爱自己的学生为基础来关爱学生,特别是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为他们树立其自己的信心。这样教师不只是他们人生中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他们慢慢人生路上的启发者、引导者。

在与轩轩相处的几年,笔者事事秉持着爱的原则,从拉着她的手到慢慢地放手,从陌生到熟悉,两颗心的距离越来越近,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在与孩子相处的几年里,我们都在不断进步,他们学会了独立,而笔者也在与他们相处中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当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希望像轩轩这样情况比较特殊的孩子都能被细心呵护,健康快乐成长。

5 结语

可以把“特殊”孩子比作是病人,他们更需要老师去关爱与呵护,许多“特殊”孩子的智力其实没有任何的问题,有的只是缺少爱与其他因素导致的畸形。其实“特殊”孩子也可以被教育的非常好,只有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与他们心灵沟通、感化他们。教育只有靠近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才会出现向师性,才会亲近老师、认可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道理。而在整个班级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特殊”孩子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却会是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他们更加关爱,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即无私的爱,助力成长。

猜你喜欢

轩轩笔者家长
金玉良言
老师,别走……
解救轩轩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