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证据推理实验”教学例谈

2022-03-16丘蔚琴福建省长汀县第三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酚酞氢氧化钠气球

丘蔚琴(福建省长汀县第三中学)

NaOH、CO2、Na2CO3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碱、非金属氧化物和盐,它们的学习对构建起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整体框架起支架作用,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采用综合探究的方式进行课标中的“物质化学变化”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构建为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使物质变化观建构更加清晰。

一、证据推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目标

通过一定实验条件达成对产物的分析及物质的检验。

通过创新性实验的设计,师生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中培育学生证据推理的学科素养,达成多维度证实CO2与NaOH的反应。

通过创新性实验,帮助学生体验尊重事实和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证据推理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

(一)实验原理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显形的一般方法:

1.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酚酞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褪成无色,当无色的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变红可证明氢氧化钠的浓度变化,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

2.验证生成物即对特殊离子的检验:生成物是碳酸钠,验证碳酸钠的本质就是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加入稀盐生成气体,从而使生成物显形。

3.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可验证密闭容器压强的变化:装置中两个气球的变化,甚至注射器活塞的移动都能直观体现压强的变化,但由于CO2能与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的特殊性,所以CO2与NaOH的反应不能通过简单的压强变化来验证,需要增加对比实验。

(二)实验准备

用注射器抽取20mL滴有酚酞的5%的氢氧化钠无色溶液,插入橡胶塞里,塞紧橡胶塞。将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尖嘴玻璃管,收集二氧化碳,直到抽滤瓶细颈处的气球膨胀大约100mL(提前用100mL水测量气球膨胀的大小),将止水夹夹住,撤掉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三)实验过程

1.将注射器中20mL滴有酚酞的5%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注入抽滤瓶、震荡,充分反应。抽滤瓶细颈处的气球变瘪、溶液变红。

针对现象思考问题:①气球变瘪能否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②酚酞为何显色变红了?

问题②中酚酞的异常变色与学生的认知不相符,所以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获取相关信息。酚酞试液的显色与溶液的pH有关,在浓的NaOH溶液中酚酞会褪色;而实验中酚酞由无色变红色则说明,溶液的pH减小,溶质一定发生了变化,通过验证反应物的减少使该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得到显形。

2.将抽滤瓶倒置,将尖嘴玻璃管连接的导管伸入1:7浓度的稀盐酸中,打开止水夹,稀盐酸倒吸形成喷泉;振荡,有气泡产生、细颈处气球再次鼓起、溶液变成无色。

针对现象思考问题:①喷泉产生的原因?②气泡产生及溶液变为无色的原因?从宏观现象探寻微观本质,生成气体是因为溶液中存在CO32-,学生可以归纳出:通过验证生成物,即CO32-的存在,可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得到显形。学生书写两步操作涉及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这个环节意在渗透“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模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变化的本质。

3.学生设计实验使抽滤瓶内的气球膨胀,生生、师生评价原理是否正确、操作是否简单、现象是否明显、过程是否安全、环保。

实验操作:将空注射器快速取下,手指堵住针头保证装置密闭,将另一盛装15mL10%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快速安装好;逐滴将NaOH溶液加入抽滤瓶。溶液出现红色又马上变无色,最终变为红色;细颈处气球变瘪;成分反应后打开与抽滤瓶内气球相连的止水夹,抽滤瓶内的气球鼓起。

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为何选择浓度更大的NaOH溶液进行该操作?针对该问题,学生的思维可能会遇到障碍,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实验课题“基于现象进行证据推理”,从细微的现象“溶液出现红色又马上变无色”思考背后的本质。经过层层剖析最终得出合理的推理:溶液为无色说明此时的溶液并非碱性,即NaOH并未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OH与溶液中的HCl先反应,所以需要利于浓度来保证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是足量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2NaOH+CO2=Na2CO3+H2O。

这一环节培育学生形成关键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能够积极思考,迁移应用多方面的化学知识解决层层上升的问题,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三、实验效果评价与反思

利用酚酞试液的变色特点,在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褪色,将无色的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通过酚酞再次变红这一系列非常规的现象变化唤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基于现象进行推理,通过酚酞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浓度减小,从而证明氢氧化钠被消耗的事实。

为了避免减少橡皮塞的打孔选择了抽滤瓶,实验装置一体化且简约易操作。抽滤瓶细颈处连接的气球不仅能使整个密闭装置灵活地收集到更多的定量的二氧化碳,同时也能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过程,通过实验步骤①学生能从物理和化学的双重视角感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步骤②盐酸倒吸的喷泉实验同样能让学生从物理和化学双重视角感知物质的变化过程,压强的变化以及新物质的生成。这些现象是学生未曾体验过的,静态的知识变得鲜活,对于激发学生的复习课兴趣作用可见一斑。

归纳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显形的一般方法:可通过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验证生成物即对特殊离子的检验、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可对比验证密闭容器压强的变化等。

学生根据物质的性质验证了反应物的减少、生成物的增加,进而确认了化学反应的发生。

最后抛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盐酸过量,所以在注射器容积固定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更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参与混合体系的反应;并且细颈处气球再次膨胀的大小与实验前相比大了一些,可以粗略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守恒。

学生体验到了认识物质变化的一般方法与思路,也初步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完成实验及探究的作用。

猜你喜欢

酚酞氢氧化钠气球
酚酞分子结构的研究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找气球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气球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酚酞试剂遇水产生白色沉淀“异常现象”的探究
氢氧化钠知识大探究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