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地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

2022-03-16杨晓楠赵静王林申范勇

教育现代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城镇化思政课程

杨晓楠,赵静,王林申,范勇

(济南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山东 济南)

一 引言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目的综合教育理念。是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的知识、技能传授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1]。近年来,课程思政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从内涵解析、意义剖逐渐延伸至课程实践探索[2-6]。

《城市地理学》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基础性课程,内容包括“城市产生与发展、城镇化理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内部空间”等知识单元,“了解我国城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了解城镇地域结构的主要类型,了解城市空间演化与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关系”等是本课程的智育教学目标。在各个知识点及智育目标达成过程中蕴含着“家国情怀、制度自信、爱岗敬业、科学思维、实事求是”等诸多思政元素。秉承深入挖掘、润物无声的思政元素提炼及传递理念,以思政案例为着力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案例以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讨,逐步完善本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发挥“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作用。

二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本课程兼具地理学和城乡规划学的理学、工学特征,按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构成,设定如下三个方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使命。通过我国城镇化建设特征及发展成就等知识的学习,激发热爱祖国、民族自豪的家国情怀,增强作为城乡规划师应积极为祖国城乡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工匠精神。通过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等知识的学习,培养逻辑严密、方法辩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科学思维。同时,学习著名城乡规划学家、城镇化建设贡献力人物等大国工匠事迹,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为国奉献的工匠精神。

3.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和正确职业理念。了解城镇体系规划在促进区域空间格局优化、保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指引作用,进而明确城乡规划专业是为我国国土空间治理献计献策的支撑性专业,树立专业自信。同时,在分小组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的练习中,树立团队协作、诚实守信、遵守规范等面向未来职业的正确理念。

三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以本课程“城镇化”“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三个重点教学单元为例,以世界城市化进程、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等知识点为依托,从国际时事、社会生活、职业实践等角度设置思政教学案例,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 “城镇化”教学单元

1.世界城市化进程——英国工业化引起的西方国家城市化

请学生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了解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工业化产生及其带动的城镇化进程,以及对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影响。进而熟悉城镇化水平较高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历程,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思维,通过客观辩证的对比分析,明确我国城镇化发展差距,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

介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中国城市化是影响21世纪世界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观点,使学生明确我国城市化将对世界城市化产生重要影响,树立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另外,通过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特征,使学生了解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使学生增强国家自豪感、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

3.城镇化建设贡献者——2005年度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

介绍“2005年度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杰出贡献人物”“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著名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院士的“创建人居环境科学、形成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及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理论支撑及实践方法”等诸多专业贡献,并且展示《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的主要图片,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大国工匠勤于钻研、为国奉献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国献计献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我国城镇化的新特征——“淘宝村”的就地城镇化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收缩

让学生课下搜集“电商时代淘宝村的就地城镇化”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收缩”等相关新闻及学术论文资料,总结特征、成因、发展趋势及优化策略等,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关注学科前沿,了解新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我国城镇化的新现象。强化学生归纳总结、严密逻辑等科学思维以及以求实创新的职业理念。

(二) “城镇体系规划”教学单元

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城独大的陕西”还是“各市散装的江苏”更好?

让学生课前预习“城市首位律、位序规模法则”等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并查询人口规模数据,分析陕西省和江苏省的城市规模分布类型,课上分析讨论陕西首位分布以及江苏省位序规模分布的优点及缺点。使学生明确两种类型各有利弊,培养学生客观辩证思维、树立正确的对立统一矛盾观。同时,通过西安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简介,使学生了解古城发展历史,树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豪感。

2.空间扩散理论——“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属于哪种空间扩散类型?

在介绍空间扩散类型以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属于哪种空间扩散类型”?随后介绍学者已经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的研究结论[7]。提高学生关注国际时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学以致用态度,并学习论文作者紧跟学术前沿、严谨治学、勤于钻研的专业学习精神。

3.地域空间发展理论——陆大道先生和他的“点轴开发理论”

在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等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知识讲解时,扩展至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先生提出的“点-轴系统”模式和以海岸带及长江沿岸为国土开发、经济布局战略重点的“T”型宏观战略,及其在全国和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中起到的科学指引作用。并介绍陆大道先生积极探索、严谨治学、积极为国建言的优秀品质,让学生以大国工匠为榜样,全面提升自己。

4.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学生分工合作编制规划

首先,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失误就是最大的浪费”相关文件,使学生了解科学规划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求学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深入的进行区域现状条件评价,并且应遵守《城乡规划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办法》以及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规范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严谨治学的专业精神,培养学生守法遵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再次,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每组完成一个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并进行成果汇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专业学习谨慎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配合的职业精神。

(三)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单元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理论——北京的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么?

在讲解“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等空间模式理论之后,提出问题:“北京的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么?”,请学生在课下搜集北京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分析空间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首都北京的空间发展变化,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拓展了解首都副中心、雄安新区等非首都功能疏解承载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增强国家荣誉感和为国家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2.城市社会空间——济南城中村的今昔对比

在讲解一种典型的城市社会空间—“城中村”的概念、特征、成因等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在课下实地调研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搜集济南市区城中村现状、改造规划、改造模式、改造前后对比等的图、文及视频资料,在课上进行内容分享。让学生切身感受我国城中村现存问题及改造成果,深刻领悟国家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的人文关怀,树立将来为城中村规划、改造积极献策的职业担当。

3.城市感知空间——手绘“家乡意象”

在简介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一书内容后,发挥城乡规划专业的手绘特征,请请每名同学手绘出家乡的“城市意象”,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分享。在手绘过程中,回忆家乡之美,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分享过程中,展示家乡特色,同时也客观辩证地指出家乡发展问题,增强家乡自豪感,树立规划和建设美丽家乡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

4.城市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中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董鉴泓先生

在讲解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知识点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同济大学教授董鉴泓先生、较早开展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的专家——董鉴泓先生。介绍董先生在《中国城市建设史》教材编写以及在城市分类、代表性城市建设规律分析等方面为为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使学生感受大国工匠的勤于专研、谦虚谨慎、扎实研学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树立向规划前辈学习、热爱所学专业、为国奉献的坚定信念。

四 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根据《城市地理学》课程思政特征,应采取灵活多样、适当适度的教学方法,以发掘课程思政内涵、发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内在价值、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最终达成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根据《城市地理学》课程是以复杂的人地系统—“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特征,不仅应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中提高思想品德、政治素养,更需要学生走进城市、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城市地域空间,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城镇化成就中的国家自豪感、城市空间问题驱动下的规划师使命感等之中提高思政水平。

(二) 案例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紧紧围绕生动鲜活、形式多样、启发思维的课程思政案例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蕴含的思想政治意义。同时,多开展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参与相关思政问题讨论,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多角度理解和潜意识吸收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优秀思想与品质。

(三) 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之外的课下时间相对充裕,鼓励学生按照课堂上教师设置的思政相关问题、思考方向,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分析、总结以及开展实地调研等,在课下自学、主动学习之中,逐渐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中蕴含的思政深意[8]。

五 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根据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隐性、不易评价的特点,应采取多种考核方法、不同考核主体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课中及课后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品质、思维方式、职业理念等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程度。

(一) 教师评学

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以及期末试题中设置思政类问题、在结课论文中设定思政感受内容要求、开展学生思政水平提升度问卷调查以及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完成感受汇报、讲述印象最深的一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等文字或口头表达、定量和定性评价等多种方式,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评价学生思政水平提升程度。

(二) 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联系密切,彼此较为了解,可开展以团队成员为评价主体、以每名学生为评价对象的团队内评价。可通过小组内互评即在合作完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或通过设置本课程思政调查问卷,学生之间互相匿名打分、评价等方式,检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三) 学生自评

每名学生既为评价主体也为评价对象,可通过自我打分、学习感受总结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思政水平提升程度、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六 结语

城市地理学是理学类地理学的分支之一,是工学类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兼具科学思维、追求真理等理学以及工匠精神、使命担当等工学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之中,同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取适宜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和检验教学效果,提高课程的思政内涵、提升课程的深度和温度,是城市地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将继续丰富完善教学案例、探索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以及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大纲编写等,为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城乡规划师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城镇化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