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

2022-03-15杨文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体育

杨文瑞

(内蒙古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为了促进体育强国的建设以及全面身体素质的提升,我国政府相继推出了《关于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通知》以及《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1],切实要求各机关政府推进本区域内的健康建设,修缮健康服务公共设施,完善健康体制管理机制,丰富各教育教学阶段教师及学生的体育活动,为全面实现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强力的支撑与动力。除此之外,国务院还专门推出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年-2030年)》,从全民健身行动、健康知识普及以及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等多个维度展开对健康中国的构建[2]。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活动理念,以建立健康教育体系、树立正确健康价值观念为核心,改善生态与社会环境,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3]。

1 开展教师体育锻炼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无论从国家宏观层面的角度还是从教师教学微观层面的角度来说,展开对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都是必要的。对于实现我国‘“健康中国”的战略以及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4]。能够有效地增强教师的身体健康素质,为其更好地完成培育国家栋梁的使命与责任打下坚持的基础。

1.1 有助于遏制教师职业重大慢性病的发病率

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其在展开教学以及办公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站立以及久坐,并且随着互联网办公的普及以及受后疫情时代的影响,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根据国际著名健康期刊《Remedy's Healthy Living》[5]调查的数据在亚洲教师的每日平均坐立办公时间超过五个小时,而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多数地区甚至达不到半小时,这严重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的标准。在教师经过长时间的办公以及教学后,若不能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活动,将会对其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慢性疾病。除此之外,教师还是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重要人群,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吸入大量的粉尘烟雾,加大患病的风险。而通过参与系统性与规范性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病几率,遏制职业疾病的产生。因此,政府部门与相关学者亟需加强与深入在该方面的应用研究。

1.2 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我国在2019年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后文简称《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在2035年要达到体育锻炼的参与人数超45%以上,青年一代的身体形态、素质与技能得到明显地提升,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6]。而高校教师作为参与体育锻炼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发挥其自身的教育媒介的作用来宣传与弘扬体育建设与健康理念,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在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普及,从而为全民健身提供一定的支撑与帮助。除此之外,在高校展开教师体育锻炼活动也是实施与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战略,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身体健康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习惯与生活方式,发挥教师的带动引领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与同事,塑造高校的体育健身氛围,从而达到“星星之火”的效果,逐渐推进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体育锻炼活动的普及。

1.3 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教师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前提。尤其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高等教育作为培育我国社会主义接班人以及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建议指南《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强调所有的成年人每周至少需要进行150分钟到30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此才能够抵消掉其在长期工作中对身体健康产生的负担[7]。有效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加肌肉的力量与关节密度,减少心血管事件与慢性疾病的发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与工作压力。因此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开展周期性的体育锻炼活动是有效保持自身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为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来源[8]。

2 当前内蒙古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

在进行本文的撰写过程中,主要选取了内蒙古地区呼和浩特市五所本科院校200名不同性别、年龄、职称的教职工进行研究。调查教师在学年内的体育锻炼情况(锻炼次数、活动内容、锻炼时长等)并与其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肥胖、高血压血脂、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概率进行联结,分析体育锻炼活动与患病的正负相关关系,以此作为数据基础来研讨出合理的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2.1 教师整体在学年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平均次数较少

根据本文选取的呼和浩特市五所本科院校的调查实际情况来看,超过60%的教职工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次数少于3次,且每次保持的时间低于30分钟,这与《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报告》中的体育人口标准大相径庭,只有15%的教师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能够达到正常的锻炼标准。除此之外,在25至30岁之间的教师每周运动量要明显高于29到31岁之间的教师,并且处于不同职位的教师每周运动量也有所不同,总而言之从整体发展趋势上来看,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高其每周的锻炼时间与运动量呈负相关的关系,这也可能是由于教师工作的负担以及其家庭劳务与生活压力所导致的。

2.2 教师缺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机会与时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各产业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亟需各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引入,因此对于高等教育的教学压力也随着增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仅在2021年就有37个新增设的本科专业,其中包括碳储科学、空天智能等专业,涵盖了工学、农学、经济学等九大学科门类。这无疑增加着高校教师的教学压力。除此之外,在内蒙古地区每年递增的高校生数量也进一步压缩着教师的体育锻炼时间,繁琐的教学工作导致教师无暇关注到自身的健康状况,不能系统规范性地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2.3 教师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的指导

除了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较少之外,还存在着进行体育锻炼活动过程中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指导的问题[9]。由于高校与教师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到教学课堂与教学效果上,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敷衍了事,从而造成尽管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但效果不佳的现象。再加之,学校教职工体育锻炼制度与身体健康评价机制仍不完善,关于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方面并未给予重视,没有安排专业的健身人员进行培训,致使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未能得到专业性的指导,导致体育锻炼效果的下降。

2.4 教师参与的体育锻炼活动与身体健康健康关系未成正比

在经过一定周期内对200名教师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所有教师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活动,但是并未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实质性的积极作用。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发现,在15%达到体育锻炼时长标准的教师群体中,定期定时的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仅有17人,而剩余的13人则每周进行无规律的运动。根据美国权威医学杂志《JAMA》刊登的健身与健康关系中,明确指出了定期展开有规律体育锻炼活动相较于无规律的体育锻炼活动效果能提升30%。在本文选取的200名调查对象中,定期展开有规律体育活动的教师也仅有46人,也就是说从整体的锻炼效果来看,教师参与的体育锻炼活动对其身体健康产生的效果甚微。

2.5 教师参与的体育锻炼活动种类单一内容匮乏

在对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内容以及方式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锻炼时都只进行简易基础的肢体活动,并未合理的利用到相关的健身器材以及活动器具。在制定的《教师体育活动种类与内容》调查问卷中得到的数据显示63%的教师选择基础的体育活动;11%的教师会利用到健身器具;26%的教师在体育锻炼时会组织篮球、足球、羽毛球等活动。从上述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大部分教师参与的体育锻炼活动内容单一强度不高,只有少部分教师会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活动。因此,丰富教师的体育活动内容,增设各类体育锻炼环节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 造成当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原因

正如前文所述,当前内蒙古地区高校教师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想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深入剖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才能够更好的对高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活动进行安排,完善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管理制度,制定身体健康评价管理机制。

3.1 政府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忽视对教师身体健康的关注

在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政府及教育工作者都将关注重点放到了教育的质量与教育的内容上,忽视了对于教师身体健康的关注。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工作负担不断加重。政府与高校也并未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与保障措施,教师对于该方面的要求也并不严格,致使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一直受到阻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政府以及教育工作管理者的宏观政策是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情况的根本原因。

3.2 高校教师职业存在缺乏体育运动的特殊性

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在课堂进行教学时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在办公室进行办公时又需要久坐,缺少休息的时间。因此在双休日时,大部分教师也会选择在家进行休息或者不进行户外锻炼活动。这也是导致当前高校教师体育参与锻炼活动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教师对于自身健康管理以及身体素质建设的不重视

教师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主观态度也是影响当前现状的重要原因。随着近年来高校评估工作、职称晋升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等压力的增加,使得教师的身体状况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这种下滑在短期内并不明显,有着显著的潜移默化特征,因此未能引起教师的重视,也间接的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长此以往的忽视体育锻炼,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甚至还会对教师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可修复的负面作用。

4 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针对当前内蒙古高校教师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入手,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与当地政府的微观条件,构建政校企社四位一体的协同合作机制,以丰富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内容,加强体育锻炼强度为抓手,纠正教师的自我健康管理态度,真正实现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为培育社会人才而服务。

4.1 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提升教师对于身体健康管理的重视

为解决在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首先纠教师自身的态度,从内在的角度提升其对于身体健康管理的重视。政府可以通过开设教职工身体健康管理进修会,让内蒙古地区高校的教师有序地进行参与,普及体育锻炼活动对于缓解教师职业疾病以及减轻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知识,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必要,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其他的措施应用,方能达到合理的效果。

4.2 展开政校企社协同合作,形成多位一体的健康管理制度

在进行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活动管理应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政校企社多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来提升实际的管理效果。例如,政府可以在这一体系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提供保障;企业则可以展开与高校的合作,为高校提供具有专业素质的体育健身教练以及相关的活动器材,从而提升体育锻炼的实际效果;社区则可以在这一体系中起到监督的作用,为保护教师的身体健康,定期的展开身体质量抽查工作,确保体育锻炼活动能够真实有效的运转。

4.3 丰富体育锻炼活动内容,构建身体健康评价体制机制

根据前文所提到的教师体育锻炼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教师身体健康评价机制的方式来解决。在设计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将多种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纳入到实际的考量标准中,以适当的措施展开教师对各类体育活动的学习与了解[10]。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身体健康评价机制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从而加强教师的重视,将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上升到教师工作环节的高度上,真正做到为教师的身体健康而考虑。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内蒙古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现状展开了深入的调研,结合当前国家关于体育强国建设以及健康中国建设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减少内蒙古高校教师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等疾病方面的患病几率作为研究目标。然而当前在内蒙古地区教师的整体锻炼程度与健康水平情况不容乐观,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高校教学任务的展开,急需加强与完善“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的体系,丰富体育锻炼活动,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